2.36 总结会议 I
任何一个项目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准备一系列极为详细的资料与计划。例如软件项目就需要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业务建模、系统分析、编程实施、测试、发布等一系列的步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整个项目的延期,甚至中止。李不伟现在所做的也是一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极为庞大,其中的重点又不止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是牵涉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可以说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整个大宋的发展进程。李不伟自然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做每一件事之前都会再三考虑,也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找出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弥补。 经过一段忙碌之后,李不伟决定将一些重要人士召集起来开一个会,主要是对近一年的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制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这次参加会议的除了范东来、史可、石仲秋、王思维等第一批学者之外,还有李不伟的两个助手范文进与徐永红,以及杨万景、胡永谦、林为部等材料与制造行业的负责人,另有史冀、周伍、程风等火炮营的三人、最后一个就是杨千行了。自从史弥远将杨千行推荐给李不伟之后,李不伟对此多少有些戒备之心,心想这历史上有名的大jian臣又怎会支持自己的行动呢?因此他便多了一个心眼,日常的事务基本都是自己解决,又或是与实验室诸人商议一番。杨千行虽然整日无事可干,却也没有流露出不满之意。不过,由于前几日史冀忽然提到了杨千行此人,而且李不伟也觉得目前的事务太多,自己有些忙不过来,再加上史弥远始终没有显现出任何‘jian臣’的面目,因此李不伟对史弥远的防备之心也少了许多,这次开会便叫了杨千行一起参加。尽管如此,李不伟还是认为史弥远此举必有所图,也许自己对于官场之事不太关心,没有了解得全面吧。 此时众人已齐聚。李不伟道:“皇家实验室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些全新的技术与制造能力。例如旧式火炮的铸造虽然停了下来,但实验室已掌握了制造新式火炮所需要的技术,更有一些其它的新式武器也已开始设计,当然这都是因为有了各种机械加工设备的原因。十多天多之前,实验室只有三台车床,后来因为齿轮的加工已采用铣制,轴与轴承也已改为车床与磨床进行加工,因此生产速度大增。目前已有第二代车床三台,另有比较简单的铣床两台、钻床两台、镗床一台。按此发展下去,再过一些日子,实验室中机械加工设备的数量必然大增。但是目前蒸汽机数量仍然太少,究其主要原因,乃是因为前些日子赶着制造各种机床,这才耽误了蒸汽机的制作。但此事我已与诸位大人商议过,又一致认为机床应该先行制作,然后进一步改进蒸汽机的加工工艺。这几日来,第一台蒸汽机已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齿轮的齿面与轴承出现磨损,缸体与连杆部分漏汽现象日趋严重,阀门也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这主要还是材料与工艺达不到要求所致。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听听各位的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与建议整理出来,也好向朝庭……有个交待。”李不伟原是想说‘也好向朝庭再要点钱’,但忽然又觉得此话过于直白,马上又改口。 众人听得明白,都在忙着记录李不伟刚才所说的内容。过了一会儿,范东来道:“李大人,蒸汽机的密封件确实出现了一些漏汽现象,但我们已找到了密封件过度磨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密封环的材质问题。密封环刚安装上去时因为有预紧力存在,因此短时间之内还没有问题显现出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与发热之后,由于铜与铁的热收缩系数不同,因此在刚开机运转时容易发生漏汽现象。如今我们已改进了密封环的加工方法,又重新选择了材质,并已在后来的几台蒸汽机上进行了试装,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漏汽发生。至于齿轮箱中零件的磨损问题,其实不仅是齿面与轴,曲柄连杆部分也出现了磨损,究其原因,乃是润滑不良所致,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加工精度的问题。目前的润滑采用手动方式,每小时从顶盖滴油润滑十次左右,但毕竟不是连续润滑,因此出现磨损也是不可避免。但我们又想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将整个变速箱全部浸到润滑油中,如此一来,不仅能实现持续润滑,而且还可以为齿轮降温,这种方案其实与车床的变速系统类似,只不过车床是采用自动滴油系统而已。”范东来等人早已开始使用李不伟所制定的一些计量单位,例如小时、分钟、米、公斤等,这也是因为李不伟在讲授一些学科时采用的都是后世的国际标准单位,如果换作旧时单位是无法进行描述的。 李不伟听得范东来所言,笑道:“范大人不愧为大宋朝的司天监,又对机械制作研究极深,如此方法正合我意。待过一段时间找到更好的冶金方法之后,磨损问题应该可以完全解决,只是如果要采用油浸式润滑,恐怕齿轮箱的铸造又变得麻烦了,而且还要涉及到润滑油的密封问题。不过,如果变速箱一旦安放好就不再移动的话,倒也不用太过考虑密封一事,只要将输出轴放置在润滑油液面之上即可。” 范东来笑道:“李大人过奖了,其实下官还有些提议。如今实验室总共有十一台蒸汽机,并已安装到各种加工机械上作为动力来源,当然这也是因为众位车工昼夜不停地赶工,这才有了如此的进展。这批蒸汽机全部由实验室的车间制作,虽然方便了各种零件的测试,但毕竟由于分工不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再加上时间紧迫,每种零件只是经过了一些简单的加工工序,因此质量自然也大受影响,虽然后来又有更多的加工机械投入使用,但长此下去也不是解决办法。因此下官在想,如果能将一些通用的零件交给专人生产的话,一来可以保证质量,二来也会使得制作效率大为提升,毕竟这些人以后主要从事单一零件的设计与制作,必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门的研究中去。同时,实验室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尺寸标准,例如轴承只采用有数的几种尺寸,而且其厚度也要进行限制。以后在制造其它机器时,就按此标准执行便是。” 李不伟听得吃了一惊,范东来所说的正是机械加工中的标准化问题。此事李不伟早已考虑过多次,但他思索再三,仍是觉得时机未到。因为要制定机械行业的标准,不只是规定一系列尺寸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到的内容甚多。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全世界估计也只有这几台机床,又都集中到大宋的皇家实验室内,要制定机械加工的标准显然为时尚早,因此李不伟也一直没有提及此事,以前他所说的标准无非也是局限于齿轮的制作,但如今范东来主动提出,他也不禁为其想法所震动。 范东来看李不伟一时沉吟不语,以为自己所说有误,心中正自忐忑不安,又听李不伟哈哈笑道:“范大人所言极是!标准的制定已是迟早之事,只不过眼下实验室只有不到十台机床,要实现分工制造尚有些困难,而且除了实验室的工人与临安大学的学者之外,极少有人懂得物理学中的计量单位与测量方法,因此这标准要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不过,随着日后更多的加工机械被制造出来,必然要做到分工明确,同时也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例如车床的制造就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车床厂,而制造车床所用到的轴承便可由轴承厂来提供,这个轴承厂不仅为车床提供轴承,还要负责其它机械的轴承制作。一旦有了可供执行的标准,在设计各种机械时便按照标准参数进行,根本不需要考虑轴承的制作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先将轴承单独分出去成立一个制造厂,此事马上便可开始。” 众学者听了李不伟关于机械制造标准的建议,均觉得如果有了尺寸标准,在机械设计与加工时自然省了不少气力,而且成立专门制造轴承的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自然要高上许多。一时众人纷纷赞同,李不伟得意之极,又继续道:“其实这标准也不仅仅是尺寸而已,还涉及到加工工艺与材料选择。例如主轴的车制,到底需由分为几次完成,每次的进刀量分别多少,又需要采用何种类型的刀具,都需制定成标准工序;而车刀又有其自己的标准,例如刚度与强度标准,刀口的形状尺寸,材质与硬度等等;而强度与刚度又有其相关的标准,例如硬度的表示方法,又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与湿度下测量而得;而温度与湿度的测量也有其执行标准……”说到此时,李不伟不禁愣住,原来为了制定机械加工的标准,竟然又涉及到更多的内容,而其中的关系又是千丝万缕,显然又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得以完善的。 此时,众学者早已听得呆若木鸡。这半年多以来,众人均觉得所学的知识已是极为先进,而且机器零件的加工也有了更好的制作与测试方法,想来应该已是极为全面了,没想到竟然还有如此之多的知识体系,一时众人已是听得呆了。李不伟此时也颇为后悔,他以前给众人讲学之时都留有余地,以免有人怀疑自己的知识来源,如今突然一下子又讲出如此多的内容,显然是极为不妥,又忙补充道:“其实这也是我与实验室几位大人商议的结果,后来我又仔细想了几天,这才又有些心得。”众人一想倒也有理,前些日子李不伟的确是与众人探讨过‘标准’一事,只不过当时尚未如此深入,仅仅局限于齿轮加工与车刀的尺寸等方面,想来李大人聪颖之极,这几日又进行了一番研究,竟然另有所获。众人一时又连连点头,心想以李大人的才学,自己这一辈子恐怕也难及其万一了。 众人在谈及实验室诸事的时候,史冀与周伍、程风等三人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坐在一旁边听着众人不时冒出一些专业术语,又见范东来等人谈及此事时颇为兴奋,知道实验室进展一切顺利,这三人也甚觉欣慰。李不伟在一旁看得清楚,不禁暗赞史冀带兵有方,同时也为其气度所折服,心想这史将军虽然是军中的一介武人,可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粗鲁之处,虽然在谈及兵器制造之时有些心急,却也不失风度,就连上次看他写的那些练兵册子也与众不同,字里行间透出苍劲之意,显然又是经过专门练习的。 史冀见众人都已住口,再看李不伟正在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便点头笑道:“原来诸位大人已商讨完毕了。”众人听得史冀开口,又齐齐向他看去。其实按理来说,攻于学术的众学者与史冀本来是没有机会见面的,甚至范东来与史冀也只是见过一面而已,至于实验室其它众人则只听得史将军其名,却从未谋面,而史冀更是对于王思维、石仲秋的名字闻所未闻。但是由于李不伟的原因,史冀多次来到皇家实验室,与众学者也日渐熟悉,相互见面也少不了一番客套。又听史冀道:“不瞒李大人,火炮营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兵器制造,不知新式火炮进展得如何了?”话刚一出口,他突然觉得自己竟似有催促之意,又忙道:“其实李兄弟有所不知,上一批的火炮已有几门出了些问题,因为在训练时使用的往往是固定的几门火炮,因此这几门火炮的炮管已有些胀大,标准的炮弹与密封套件已不能与炮筒相配了,不仅填装炮弹所用的时间有所延长,而且在瞄准时也出了些偏差,更有一门火炮的身管内壁还出现脱落。另外,火炮发射时后退现象比较严重,每次发射之后,火炮手不得不重新将火炮复位,才能让瞄准手进行瞄准射击。”众人见他先是称李不伟为大人,后又改称兄弟,显然这二人的关系并不像旁人所想像的那般简单,又想李不伟的行动曾获得了史弥远的支持,心中更是雪亮,原来李大人不仅才学出众,更是同时得到了皇上与丞相的支持。李不伟听得一愣,问道:“史将军这几门火炮总共发射了多少次?”史冀略为思索,又转头看向身边的周伍与程风,二人会意,低声商量了一下,周伍道:“回李大人,虽然在训练的时候会使用到全部的火炮,但实弹射击时只是使用其中的两门,但是几个月下来,每门炮也只发射过一百次左右。”
李不伟听得只有一百次,微微有些失望。一百次的使用寿命显然是有些太短了,因为后世的一些火炮通常都能达到五千发的寿命,射程三十公里的榴弹炮也有近一千发的寿命,即使高膛压的大威力炮也能发射五百发炮弹。但此时这二十多门的火炮在发射一百发之后就出现问题,显然是材质与工艺的问题了,有可能是铸造之时有杂质混进去,这才会使得身管内壁出现表层脱落现象。毕竟火炮在发射时其身管内温度超过两千多度,再说当初在设计时为了防止炮口开裂,又刻意加厚了炮管的壁厚,却没想到如此一来,炮管虽然不会被炸开了,却又不利于火炮的散热,炮管内壁被火yao爆炸产生的高温加热,再经清理工具刮擦,想必已被磨掉不少。 众人见李不伟忽然面带忧色,显然也是在为火炮一事而烦心,均想这火炮虽然威力也只是听说而已,又没有亲眼见过,但看李大人与史将军的神情,显然此事极为重要,不知道实验室中的这些机床能否用于火炮加工?众人正自各怀心思,忽听李不伟笑道:“史将军尽管放心,火炮一事我已有了周详的计划。如果弹药充足,火炮营中的二十一门火炮大可任意试射,因为过段时间之后,这些火炮将全部重新回炉熔炼。”史冀先是听得大吃一惊,忽然又想得明白,喜道:“如此甚好!这些火炮重新重新回炉之时,想必又有更新的火炮制造出来了。”李不伟点头笑道:“正是。”心中却想,希望如此吧。 其实李不伟一直没有主动向众学者提及火炮一事,就连范东来等人也是近日才拿到新式火炮的设计构思图纸,这倒不是因为其涉及到军事机密的原因。李不伟想得很清楚,以后所有的机械设备与各种兵器,都要由实验室或各个新建的工厂制作,因此对于实验室众人来说,火炮也不算是机密,况且朝庭早已对实验室的学者做了详细的背景调查,又进行了多次保密培训,因此李不伟对实验室众人自然是信得过的,他所担心的其实还是材料与工艺问题。上次的火炮虽然是按照清朝的图纸铸造,而且其威力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但李不伟仍是觉得不甚满意,他认为火炮的寿命还应该大为提高才是。由于目前的火yao与后世的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其对炮管造成的损害也要小上许多,虽然火yao爆炸后有残渣存在,但这并不是影响火炮寿命的主要原因,再说火炮太过沉重显然也不行于长途行军。 按原历史中所记载,南宋这一两年不会有太大的战事,因此李不伟才不急着大量制造火炮。他此时的想法是:如果要造,就尽可能造最好的。其实李不伟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任何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都是技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且正是由于战争才使得科技迅速发展,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兵器,其所用到的技术也必然是最新的科技。李不伟此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又有其特殊之处。依史冀或范东来等人看来,现有的火炮已是极为先进,但李不伟这几月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于火炮的发展历史已有了更多的认识,因此在他看来,只要技术有所突破,随时都会造出更为先进的武器。而这种技术的突破又随时可能发生,甚至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也可以突破技术瓶颈,因此李不伟一直在犹豫到底技术发展到哪个层面,才是大批量地制造武器的时机。 但李不伟也知道,他的到来已经改变了一些历史,又有谁能保证南宋真的在一两年内不会卷入大规模战争中呢?每每想到这些,李不伟总是觉得时间紧迫,这才意识到发展永无止境,即使他明知再过半年就会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出现,也应该保证足够数量的火炮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等到彻底发展起来之后再考虑兵器的制作,恐怕为时已晚。 既然已下定决心,李不伟转头向胡永谦、林为部与杨万景等三人看去,这几人正是负责铜、铁的冶炼与火炮铸造的。李不伟也知道,由于采用了新的冶炼技术与材料,这两个月以来,城西铁厂的铁产量已是大增,这三人应该会带来好消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