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丁单薄的张家(上)
书迷正在阅读:星际回收商、无始天帝、重生之大咖、我的写手梦、阴阳师历险记、天宋武功、女相倾国:帝王独宠妃、三国英雄谱、爆笑婚约:极品小萌货、玄宇宙
在很大的程度上,张嘉师更像是一个“太上皇”的存在而非是一个外戚势力的主导者。 但是对于嬴珣这个年幼的秦三世而言,张嘉师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点从以陈平为的秦帝国高层核心多次隐晦劝谏张嘉师不要贸然亲征,就可见一斑。 事实上,张嘉师自己都很清楚陈平等人的劝谏,不仅仅是处于他们所在的位置以及他们自己的事业考虑,同样是有着对秦帝国的效忠心态在内。 张嘉师若是在亲征匈奴的战争中出现意外,那么即使是秦帝国在整场战争中取得利好的态势,光是这一个消息就足以抵消几乎任何的战争优势。 正所谓牵一而动全身,张嘉师的身份地位虽然名义上是在嬴珣这个秦三世之下,而始皇帝的遗诏也不过是让张嘉师暂代国政到嬴珣亲政之时。 但是即使是包括喜公公等原来始皇帝的心腹亲信在内的人而言,他们都知道张嘉师虽然是摄政秦帝国,但是一旦张嘉师出现意外,即使是他们这些始皇帝的心腹,原来张嘉师麾下的辽东军体系的高层以及跟张嘉师有着姻亲关系的世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依旧是效忠于嬴珣之外,其他的势力,他们只知道,在失去了张嘉师的威信弹压下,这些人是否会忠于秦帝国或者是年幼的皇帝,恐怕只有天晓得。 这一种局面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也许有一些人希望看到张嘉师早死的局面,但是这些人毫无疑问的都是对秦帝国或者是张嘉师一家心怀叵测之辈。 ……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张嘉师并不是没有想到相应的办法,但是这一种办法既然是被秦帝国淘汰之余,同样是被张嘉师深深忌惮。 而这个办法就是分封制度。 秦帝国的郡县制基本上以及完全取代分封制度,在始皇帝横扫六国之后,即使是功高如王翦李斯,都没有成为封君,而是演变成一个大地主阶层的存在。 李斯所拥有的土地数量也许不如王翦,但是也不会相差甚远。 而在这个环境下,张嘉师即使是想要恢复分封制度,恐怕也得先把前面的“历史遗留问题”给处理好。 而先不说分封制度会成为内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张嘉师一家本身并没有确立分封制度的基础。 因为张嘉师自己并没有“亲人”在这个世界,他是一个穿越者,若是在这个世界出现自称是他的“亲人”的存在,张嘉师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在这个情况下,杀掉那些冒认人员是最好的办法。只不过处于名声的考虑,张嘉师不会主动去做这样的安排。 毕竟一个六亲不认的君主是很难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甚至是可以说,也许会连如同王离一家的人员,都会对张嘉师心生隔阂,若是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张嘉师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而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张嘉师的一脉,也就是“亲人”这个范畴内,张嘉师可以说是孤家寡人一个,他就算是想要搞分封制,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最起码像是叔叔哥哥弟弟之类的,这个根本就不可能“依靠”了。 …… 而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家族成员的利益均分的体现。 而这个制度的出现基础,就是这个家族有着一定的人员存在。 就以周武王的一些分封记录来说,周文王一脉的人丁兴旺,可以说是让周武王的分封制度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周武王姬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共71国,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这就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来。 列国诸侯中著名的有: 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以辅周室。 齐国---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封地,今山东青州府。 燕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封国地为今幽州蓟县。 魏国---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封国地为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 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封国地为今河南信阳县。 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国地为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 曹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封国地为今济阳定陶县。 成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国地为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 霍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 卫国---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为康叔。封国地为今北京冀州。 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封国地为今山东章丘县。 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 吴国---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封国地为今吴郡。 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封国地为今河东太阳县。 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国地为今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国---芈姓,子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丹阳南郡枝江。 许国---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国地为今许州。 秦国---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陕西西安。 莒国---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国地为今莒县。 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国地为今东莞县。 邾国---曹姓,子爵。系6终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国地为今山东邹县。 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封国地为今睢阳县。 杞国---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国地为今开封府雍丘县。 陈国---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封国地为今陈县。 蓟国---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裔。封国地为今北京顺天府。 以上的诸侯国,几乎可以说有将近一半是周文王一脉或者是姬姓的诸侯。而这样的分封,在一开始能够形成一个宗姓国派系压倒外姓诸侯的局面。 而与此相仿的同样有着之后几个开国皇帝的分封方式。 …… 刘邦的分封情况也类似周武王。 在刘邦分封的王爵当中,外姓王为八个:张敖为赵王,英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韩信封为楚王、彭越封为梁王,韩襄王的后代封为韩王,把英布的岳父吴芮封为长沙王,还有一个是卢绾,也是燕王. 而宗亲王爵则是九个:庶长子刘肥、三子刘如意、四子刘恒、五子刘恢、六子刘友、七子刘长、八子刘建.还有一个是吴王刘濞. 可以说在这一方面而言,也许人数上大致持平,但是更多方面而言,在汉帝国的情况逐渐稳定之后,外姓王遭受到刘邦的逐步清洗,在刘邦在位后期,已经形成了宗姓王压倒外姓王的局面出现。
而晋朝的情况则是相对而言更为极端: 记载:晋文帝为晋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万户,制度如魏诸王。其余县公邑千八百户,地方七十五里;大国侯邑千六百户,地方七十里;次国侯邑千四百户,地方六十五里;大国伯邑千二百户,地方六十里;次国伯邑千户,地方五十五里;大国子邑八百户,地方五十里;次国子邑六百户,地方四十五里;男邑四百户,地方四十里。 武帝泰始元年,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下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官于京师。罢五等之制,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 记载: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与中书监荀勖以齐王攸有时望,惧惠帝有后难,因追故司空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从容共陈时宜于武帝,以为。帝初未之察,于是下诏议其制 有司奏,从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其平原、汝南、琅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其余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又为郡公制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郡侯如不满五千户王,置一军一千一百人,亦中尉领之。于时,唯特增鲁公国户邑,追进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为郡公,钜平侯羊祜为南城郡侯。 又南宫王承、随王万各于泰始中封为县王,邑千户,至是改正县王增邑为三千户。制度如郡侯,亦置一军。自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属至亲,亦各以土推恩受封。其大国次国始封王之支子为公,承封王之支子为侯,继承封王之支子为伯。小国五千户已上,始封王之支子为子,不满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皆为男,非此皆不得封。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户国,侯之制度如不满五千户国,亦置一军千人,中尉领之,伯子男以下各有差而不置军。 大国始封之孙罢下军,曾孙又罢上军,次国始封子孙亦罢下军,其余皆以一军为常。大国中军二千人,上下军各千五百人,次国上军二千人,下军千人。其未之国者,大国置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郡侯县公亦如小国制度。 在这个前提环境下,晋武帝司马炎分封的宗室王爵达到二十七人: 叔祖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作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彤为梁王,司马伦当琅邪王,老弟司马攸当齐王,司马鉴当乐安王,司马机当燕王;堂伯父司马望为义阳王,堂叔父司马辅为勃海王,司马晃为下邳王,司马珍为太原王,司马珪为高阳王,司马衡为常山王,司马文为沛王,司马泰为陇西王,司马权为彭城王,司马绥为范阳王,司马遂为济南王,司马逊为谯王,司马逵为中山王,司马凌为北海王,司马斌为陈王,堂兄司马洪为河间王,堂弟司马茂为东平王。 而这二十七王甚至是还没算上司马炎的儿子: 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城阳怀王司马景;城阳殇王司马宪;楚隐王司马玮;东海冲王司马祗;始平哀王司马裕;淮南忠壮王司马允;新都怀王司马该;清河康王司马遐;长沙王司马乂;汝阴哀王司马谟;成都王司马颖;吴孝王司马晏;渤海殇王司马恢;晋怀帝司马炽;代哀王司马演。 可以说,若是张嘉师在眼下能够有司马炎对比的宗族势力,张嘉师也许也会倾向于进行分封制度的尝试。 但是在眼下这么一个时候,张嘉师总不能见实际上没有理事能力的幼子们都派遣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