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海外大明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拿面子换银子

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拿面子换银子

    当万花筒和西洋镜送到宫中后,无数奇巧物品都见过的朱瞻基最初将这两个小东西拿到手时,原本以为不过是从西洋流传过来的一些简单小玩具儿,不过是拿在手上稍稍把玩一下。

    但是当他拿起万花筒,眼睛凑到镜孔前一看时,顿时被里面五彩斑斓的世界给吸引了。

    万花筒中呈现出了一个光怪陆离奇妙的幻觉,只看了不到五秒,朱瞻基就立马把万花筒从眼前拿了下来,然后紧张的看了看周围,还好,确定自己还在原来的那个世界,在某一瞬间朱瞻基甚至以为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般。

    接下来他终于放心的把万花筒放到眼前,随着他身子的晃动,万花筒中的花样也不停的变幻,五色使人迷,古来有之,对于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小孩来说,万花筒中呈现的绝对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看了老半天后,连旁边服侍的宦官都害怕这皇长孙是不是着了什么魔,朱瞻基才终于意犹未尽的放下了万花筒,因为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好东西。

    他又拿起西洋镜,此刻外界光线已经暗了,对着灯光,他才看到西洋镜中有惟妙惟肖的全身被铁甲包的严严实实的古怪骑士、穿着巨大伞裙的黄头发小姐,他的嘴巴也不知不觉的变成了O型。

    想不到在那些蛮夷中也有和大明一样的文明国度。

    当掌灯时分,用膳时间都已经过去后,朱瞻基才放下了这两个小玩意,说道:“这西洋的物件实在是奇妙的紧,可惜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能回赠葉国公的,来福,明天把这个环佩送予葉国公,就说谢谢他的这两个小礼物。”说完朱瞻基接下了腰间悬挂的环佩,递给了面前随侍的小宦官。

    此刻朱明正在府中与几名心腹聊着事情,他不会想到今天这一随手而为制作小工艺品的举动让他在朱瞻基心中形成了一个见多识广待人和善的好印象,这名皇长孙在未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

    而朱明正在商讨什么呢?正是今后在大明发展的策略问题。

    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朱棣对自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好感,而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来访的使者一般在大明待上几个月的时间就将被郑和礼送回国。朱棣是否会也将自己礼送回国呢?

    这个问题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在这几个月中,自己必须要多做些什么为黑水明国谋取切身利益了。

    黑水明国还没有得到大明的正式承认,朱明就这在与陈善礼几人琢磨着上书一事,正式提出黑水明国的国号,同时承认大明宗主国的地位,愿意向大明称臣,黑水明国的国王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朱明并不认为这是难以接受的事情,至少在目前看来,黑水明国的力量还小的可怜,若是要靠自己这样慢慢发展去征服其余的国家,也许凭借自己的见识和手段,确实可以势如破竹,但是人口的劣势将越来越明显,巨大的土地也需要巨额的人口来开发,没有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的支撑,急速扩张之路最后换来的也许就是以前蒙古人的下场。

    只要能得到大明的正式承认,朱棣在面子上得到了巨大的满足,但是实惠嘛,自然都落进自己的口袋了,大明最多象征性的派遣几个使节,还是属于那种在朝中不受待见的流放发配对象。

    几人琢磨了一夜,一篇国书新鲜出炉了。

    国书中极尽对大明的溢美之词,表示黑水明国乃是新近立国,国王朱明亲自前来大明朝贡可以看出自己的诚心,黑水明国臣服于大明的天威之下,愿意每年称臣纳贡(这个等于变相的要钱),望大明皇帝成全黑水明国十万海外汉人遗民的拳拳之心云云。

    朱明这晚睡的很香,不管怎么说,朱棣看到了这样一封热情洋溢的上书,伸手不打笑脸人这点他还是要懂的吧。

    当这封按照国书形式来走的上书到达皇帝御案之上前,已经经过了内阁大学士的阅读讨论,以解缙为首的阁臣们意见是:既然怀有拳拳之心,爪哇及其附近岛屿孤悬海外,朱明此人愿意称臣也是想要借着大明的这块虎皮,而大明要威服万邦,有这样一个南洋的支点,倒也不错,不妨答应下来,将朱明送归的时候正式册封。

    朱棣沉吟半晌,这个朱明思路敏捷,虽然传说此人不通文墨,连首诗也是做不来的,但是颇有怪才,不管是南边过来的各式各样的货物还是锦衣卫奏报的昨日里送给皇长孙的那两个小礼物,听闻都是由此人一手制作研究出来的。

    虽然一些文人士子把很多东西都斥责为奇巧yin技,但是对于朱棣这种并非在深宫妇人之中成长起来的皇帝来说,一些先进工具技术的作用,他在心中比谁都清楚,这也是他为何会组建神机营的原因。

    “先缓一缓,但是可以传朕口谕给他,安心的待在大明,他海外的那片地,朕是不会坐视它荒了的。”朱棣顿了顿,又说道,“传口谕并赏赐葉国公玉带一条,金瓜一对,白银千两,另外传谕广东布政使,吩咐广州市舶司从南洋爪哇自由城过来的商船税金一律折半征收。”

    “如此葉国公必感恩不尽,皇上英明。”众位大臣一起例行公事的赞叹了一句,便继续开始下一个议题的讨论起来。

    下午时分朱明正坐在家中静静的练习着书法,这东西以前自己没有好好的琢磨,到了这个时代后才发现,古代汉字的美感实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在一笔一划的写作这些汉字的同时,似乎觉得浮躁的情绪也慢慢的平复下来,整个人有一股飘飘悠悠的感觉。

    正当朱明陶醉其中时,门外的李亮进门通报道:“国主,外面有宫内来人。”

    哦,难道这国书递上去这么快就有结果了,朱明快步走出门外,只见一名小宦官在屋外正垂首肃立。

    “不知这位公公?”朱明知道这肯定不会是来传旨的宦官,但也是客气的问道。

    “折煞奴婢了,小的来福,乃是皇长孙身边的使唤,这次前来是受皇长孙之命,感谢国公爷送上的西洋奇物,也是来送皇长孙的赏赐。”说完来福躬身递上朱瞻基给他的玉佩。

    朱明双手接过,一看这块环佩,玉色青绿中透出一丝明黄,清澈而发亮,正是适合皇家贵胄佩戴,入手温润不已,绝非凡品。

    拿着这块价值数百倍于自己送出去的那两个小玩意的玉,这朱瞻基从小就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难怪有早慧之名,惹得朱棣喜爱。

    既然是好东西,也就却之不恭了,有时候大方收下别人的礼物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随后李亮将来福送出门外时,也恭恭敬敬的送上了纹银十两权作炭敬了,这时候还没有后世那么多各式各样的行贿名目,李亮听从朱明的吩咐说上了炭敬的名头,这数九寒天巴巴的跑一趟还能不给点好处么?

    来福推脱不过也只得收下,此时明初时节十两银子对他们这种小宦官来说真算是一笔飞来横财,顿时喜上眉梢的跑回去复命了。

    而此刻门口又是唱喏:“昌盛公公驾到。”

    朱明这会知道,真正的戏rou来了,这才是朱棣身边的人呐。

    迎入昌盛,朱明正准备摆上香案,管你好的坏的,反正咱都接旨呗。

    谁知昌盛伸手拦下,说道:“国公爷,小的这可不是来宣旨的,传圣上口谕……”

    噼里啪啦一通内容,虽然没有直面黑水明国的问题,但是给出的甜头还是颇多的,光以现在市舶司收取的税金减半就是一条十分优厚的待遇,而且这个命令下去后那些港口官员也知道从此黑水明国的商船算是挂上了一张保护符,堪比后世的最惠国待遇。

    看到上书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朱明下定决心以后笔耕不辍,多多上书,反正大印自己身上带着呢,争取把自由通商、移民、甚至是武器交易造船技术的权利都通通都搞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