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在线阅读 - 我对于后金汗位之争的最新看法

我对于后金汗位之争的最新看法

    我发现原来阿巴亥殉葬之后,并没有和努尔哈赤埋葬在一起,更没有骨灰混合在一起,而是被皇太极随便地埋到个旮旯里去了,难怪多尔衮后来非常介意这个,不惜删改史书。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敬卜吉壤,建造山陵(福陵,于今沈阳),奉迁高皇帝样宫安葬”。1629年2月皇太极为努尔哈赤举行了盛大的安葬仪式,“随奉孝慈高皇后样宫与太祖高皇帝合葬,大贝勒莽古尔泰母妃富察氏灵样亦树葬于旁。”自尽的阿巴亥“暂厝沈阳城中西北隅”。后来皇太极主持修国史,阿巴亥也只得到了贬损。

    感觉皇太极和阿巴亥的仇恨还真够深的,连莽古尔泰的母亲都可以和老努葬在一起,单单把多尔衮的母亲扔在外头。可见当年的汗位之争,他们之间要是没有矛盾才怪。

    所以我觉得,阿巴亥被逼迫殉葬,并非真的是诸贝勒按照老努遗诏办事那么简单,而是诸贝勒在秘密协商之后,为了消弱乌拉派贝勒们的政治影响力而达成的一致意见。

    既然当时是“八固山议政”制度,那么只要半数以上的贝勒同意,她就死定了,哪怕没有努尔哈赤的真正遗诏。

    另外,看实录的那个记载“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众贝勒所传达的并非是一个实体的诏书,而是他们所传汗王生前曾经说过的话。这其中作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这话真的说了吗?如果说了,那么是什么时候说的?是天命11年,还是之前阿巴亥被休离的时候?为什么当时不见记载,只有老努死后才突然冒出来?

    大妃被休离的时候,老努并没有说要杀她,这可是实时记载,没有作假的。难怪她不相信,不愿意殉葬。老努死前曾经召她一个人去清河陪伴,如果真有要她殉葬的意思,她不可能一点思想准备没有,从而表现出很局促很慌张的“支吾不从”来。

    而她被逼殉葬之后,皇太极居然随便地把她的骨灰葬到了个犄角旮旯,甚至连个像样的陵墓都没有,可见他对阿巴亥的仇恨。

    皇太极当政的十七年间,多尔衮三兄弟想到这样的事情,能不介意才怪。我觉得他们兄弟肯定不愿意谈到这个事情,因为母亲的被逼殉葬,弄得里外不是人,死后还遭受这样的待遇,令他们感到悲伤的同时,也会觉得在宗室间很没面子,抬不起头来。

    而多尔衮在顺治七年“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夺立亲至皇宫内院,挟制皇上近臣”,给母亲恢复名誉,追封入太庙,又改【实录】里的逼殉为“自愿殉葬”,应该就是他们兄弟多年来这种忿忿不平的心态写照。

    最后说说我对于后金汗位之争的最新看法:

    看老努在天命五年之后的种种举措,的确有让几个幼子守业,培养多铎成为一颗政治新星的举动和想法。但是几个幼子根本等不到长大他就会老死了,所以他一直举棋不定,没有立哪个为储君。

    他将两黄旗分配给乌拉系三兄弟,将杜度调走空出镶白旗来,很可能是准备在临死前任命某一个幼子同时兼领这个旗。按照八旗制度,只有汗王才能兼领两旗。三个幼子拥有一个整旗的只有多铎,而且多铎领的还是最精锐的汗王亲军正黄旗,因此我认为传位给多铎的可能性大一些。

    因为老努的这些举动给了众年长贝勒了这个信息,所以众年长贝勒很生气,在抱怨汗王偏袒毫无军功的小毛孩的同时,自然也会迁怒于阿巴亥,认为她狐媚汗王,吹枕边风扶助三个儿子上位。在打击乌拉派势力的方面,这些年长贝勒们的目标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而老努死前只急召了阿巴亥前去清河陪伴,没有召见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他们的心中愤恨也就可想而知了。至于阿巴亥回来之后立即被逼迫殉葬,结合皇太极对阿巴亥的仇恨看来,这应该是众年长贝勒们连夜秘商的结果,为削弱乌拉派势力和报仇泄愤而达成的共识。

    从皇太极执政时期编纂的【太祖实录】的表面文字上看,皇太极的登基,的确是合法的,当然这个合法,是建立在努尔哈赤没有传位遗诏的基础上。根据八固山贝勒的推举,皇太极在多次推辞之后最终继承了汗位。而他让阿敏、莽古尔泰、代善三人和他同时南面而坐,共理朝政,应该就是他们在那个夜晚紧急密商之后的互利结果。

    皇太极对乌拉系的人仇恨很深,除了对阿巴亥的态度,还有对阿巴亥的哥哥,多尔衮兄弟的舅父阿布泰深深忌恨,多次打击,并且严禁宗室的人娶他的女儿,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

    为何仇恨?究其原因是阿巴亥试图推自己的儿子继承汗位,成了皇太极多年来苦心经营,试图前往汗位道路上的绊脚石。天命年间,因为皇太极和济尔哈朗、岳托、萨哈廉、德格类、阿敏等人和后金五大臣们结党营私,被老努训斥惩处过,后来因为皇太极的势力实在庞大,加上他本人很有才能,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根据老档里面的记载,代善倒台之后,皇太极曾经得意忘形,一反往日的谦恭伪装,对代善十分倨傲。经过这次惩处,他就立即收敛了。

    而阿巴亥兄妹则非常得老努的宠。阿布泰归后金之后被委以重任,当了总兵官,皇太极等年长贝勒见到他时必须称呼为“舅舅”,文书上提到阿布泰必称“阿布泰舅”,可见他在老努时期的风光无限。

    后来阿济格因为给多铎说亲,多铎想娶阿布泰的女儿,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导致阿济格丢了领旗贝勒一职。接下来让多尔衮取代阿济格领镶白旗,更是皇太极的一招离间计,很精妙很有效,成功地离间了乌拉系兄弟之间的感情。

    至于多尔衮为什么说皇太极的汗位“原系夺立”,我觉得,他们兄弟应该是通过母亲被逼殉葬的这件事,觉察出了些端倪,也就是我上面所分析的这种猫腻。加上皇太极将阿巴亥草草埋葬,还在他主持编纂的太祖实录上对阿巴亥多有贬损之词,就更令多尔衮兄弟愤慨了。皇太极执政时期阿济格和多铎屡屡忤逆对抗皇太极,应该就是出于这样的心理。

    其实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那段历史,也许皇太极的胜利是合理的。一个凭借美色和机变而成功上位的年轻女人,把三个年幼不懂事的孩子推到了前台,野心勃勃地试图在后金的政坛上占据制高点。不论她后来如何想法,恐怕当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在分领两黄旗步入政坛这个污泥潭之后,她已经成了众矢之的,骑虎难下了。她本人也应该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只得加紧步骤,靠着抱老努的大腿推自己儿子上位,来得到未来的保全。

    然而她毕竟没有多么高明的政治手腕,更不可能是皇太极和其他众年长贝勒这个联合体的对手,所以她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政治上的失败,必然会带来更加残酷的株连,于是苦了她那几个年幼的儿子,多尔衮后来的悲剧命运,就是从这个时候埋下了祸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