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俊相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 马李之争

第四十五章 马李之争

    上都城大成宫,通过朱雀门进大内禁城后,便是一条可并肩行十匹马的汉白玉石大道,大道的尽头便是日常皇帝和百官上早朝的乾安宫。

    这大道西边有一排平房,平房最靠近大殿那侧的那间小屋,门口却是挂了一块不起眼的小牌子。那牌子上用正楷写着“机要处”三个小字,这便是大齐王朝的最高决策机构的议事所在之屋。

    此时,早朝已经散去,其余百官早已陆续回衙办公,可这小屋门口却是戒备森严。

    大内带刀侍卫个个挺拔,在门口巍然守立,在他们的身边依次还站着朝中六部的办事吏员、内侍太监、宫女、朝中大员的跟随等,都在寒风中立着,随时等候屋内的召唤。

    屋内地下挖着火道,内侍们在早朝还没结束的时候,便已经是将火道烧得火热,此刻小屋内是暖意nongnong,让人觉得惬意万分。

    火炕上铺着厚厚的用黑狐皮编织而成的褥子,褥子上坐着一位身穿黄衣的中年男子,正是那宣明帝,他此时斜靠在炕上的一张小桌,在细细地读着一份名单。

    另外还有垂手侍立站在他面前的几人,正是组成这机要处的几名重臣,有意无意地站成了两队:一队是以吏部尚书马弥为首,还有一队以户部尚书李纨为首,秘书省监赵安则立在皇帝的身旁。

    其实这也反映了当今大齐王朝朝堂上的现状:马党和李党长期把持朝政,互搞党争,帝党却是力量弱小,破局无力,只靠着京城的禁军和一些特务力量自保。

    “你们谈谈看法吧!”宣明帝读完后,发现这名单上的最显眼的头一条,便是列着针对荆楚省汉昌府知府李之浩的官职调动。

    荆楚省虽是马家的老巢,可是省府汉昌知府的位置,却是被李家的子弟李之浩占据多年,是以早就成了马家的眼中钉。这次官员调动的名单,其实正是马弥策划和拟定的,名单上其他人都是陪衬,唯一的目的便是要调离那李之浩。

    宣明帝刚说完,最先开口的是李纨:“陛下,臣直至今日才看到这份名单。对于此次的调动,有些浅见想要发表一番,还望陛下准奏。”

    “李爱卿有想法就很好嘛,那就畅所欲言吧。”

    李纨得到鼓励,把腰杆也挺了一挺,道:“李之浩在汉昌府为官多年,朝堂上下,从来没有御史参奏其有何劣迹,可见其治民有术。可这次如此仓促地将其调离,师出无名,徒令百官议论,影响民心,此乃其一也;现今西北宁、夏二州被逆贼占据多年,兵戈未止,需长年用兵,而汉昌府又是地处要地,历年的军粮饷银等,都是由汉昌汇集再做居中调度,往西北发送。李之浩为官多年,在这一点上,是从未延误过,如此才能保得西北安定,因此汉昌知府的位置,更是不可擅动,此乃其二;臣以为,此次的官员调动,实在是考虑欠妥。”

    马弥一听,忙躬身道:“陛下,李尚书不提这军粮,倒也罢了,此刻既然提了,臣也有两点浅薄之见,想要谈一谈。”

    宣明帝看眼前这位朝廷大佬有些失态,是点头微微一笑,表示许可。

    “李之浩筹措及中转军粮按时到达确实不假。但臣说的是,这李之浩为了押运军粮,曾在汉昌本地多次强行征粮,扰民甚多,汉昌全府上下,对此恶行更是深恶痛绝,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此乃其一也;这李之浩在军粮押运上,也是用尽手段。每次新运到汉昌府的军粮,他不急于发往前线,而是勾结不法粮商,先将新粮在本地置换成陈粮后,再发往西北。如此导致每年边关将士吃到的都是陈粮。而那新和陈粮之间的巨大差价,被什么人给吞了那可就不知道了。这等景象,历年边关将领,都有所奏,此乃其二也。此次将李之浩调离,合情合情,正好可以整肃当地官场之风。”

    “马尚书,你已位极人臣,说话可得要有凭据。既然李之浩有这许多的劣迹,为何不见御史参他?”李纨急道。

    马弥是语带讽刺地回道:“御史当然不会参他。且不说这李之浩是谁家子弟,就说说如今的御史台吧,这些御史都是谁家的门生啊?”

    马弥这一句话恰好刺到了李纨的痛处,他一着急也是脱口而出道:“哼!你当然是想把他调走了,这荆楚省大大小小的知府知县,现在就差这汉昌府的知府不是你们马家的人了吧?”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竟然在机要处互相揭起了短,吵了起来,全然是没把那宣明帝放在眼里。

    “放肆!”宣明帝是忍无可忍,怒气冲冲地猛拍了下桌子,连小桌上的茶碗都被打翻了,火炕上的褥面上立刻是流了一滩滩的茶水。

    龙颜一怒,屋内朝臣全是立刻跪附在地,不敢再发一言。

    屋内沉默了一会,赵安偷偷抬眼看了宣明帝一眼,见皇帝是怒气稍平,正在望着他。

    赵安收到了信号,抬头道:“陛下,微臣对此事也有浅见,想要分析一番。”

    “准!”

    “列位同僚。这李之浩多年以来,调运军粮确实没有延误过,其为官汉昌多年,当地也还算稳定的,此乃有功之处;另一面么,微臣以为,所谓无风不起浪,李知府想来总有些小节亏欠之处,要不然马大人以堂堂吏部尚书的身份,也会在这机要处,诽谤一个五品知府官员的声誉清白吧?”

    赵安这话,简单明了,是好坏都说了一遍,可又是什么结论也没有出。

    “方今天下承平多年,吏治弊端逐年呈现,正是提拔任用有为的年轻人之际。臣听闻,荆楚省施恩县县丞郭平,为人行事,不拘一格,年轻有为,其仅在施恩县施政一年有余,便做出了诸般佳绩,吏部的各项考核中,对此也是一一记录在案,诸位同僚也都可见。”

    他说了一番后,又突然将话题转向了一个小小芝麻官。众官员是以都猜不透他背后宣明帝的真实意图,只得抬头疑惑地望着他。

    赵安顿了顿,将所有人的注意都吸引了过来后,说道:“因此微臣也提出了个方案,请陛下及诸位同僚斟酌一二。现之江省钱塘府知府年事已高,曾多次上书要求致仕,陛下日前已经准奏。如此一看,把李之浩调为钱塘知府是再合适不过了。至于汉昌府知府一职嘛,臣以为,现今就应该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不如把那郭平提拔上来,也看看到底是不是个人才。”

    马李二人此刻是终于明白了,两人争了半天,想不到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官的都是人精,赵安这方案敢一说出,所有人都在心里心算了一把,把这个方案的各方牵扯都是走了一圈,权衡了好几遍。

    李纨对此方案,当然是赞成多于反对。之江省的钱塘府,自古繁华,又是东南政经重地,不管是人口还是财税,比汉昌府是略胜一筹,且之江省又临近李家的老巢苏太省,他是早就想把这重镇给拿下了。

    马弥想的是,郭平这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之前自己是连姓名都没听过,目前来看,明显是皇帝那边的人。不过,这无名小卒有皇帝的支持可远远不够,其在官场根基不深,要不也不会当一个小县丞了。须知一省府和一边陲小县,那规模和为官所需的能力,是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即使将那郭平放在汉昌知府的位置上,也是掀不起大浪。目前来看,且让他在汉昌混个资历,总比是在李家手里好,随后想办法调任。而且如此一来,皇帝和赵安那边,还算欠了自己一份人情。

    二人主意拿定后,对此方案都没有表示了异议,对宣明帝齐道:“赵大人所言,臣等皆无异议”。

    宣明帝看来心情甚佳,起身拍手笑道:“如此甚好,摆驾,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