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血沃轩辕在线阅读 -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五十八 内乱汉阳城 (上)

第三部大地风云 三百五十八 内乱汉阳城 (上)

    正如宋时烈所判断的那样,这么晚了,李建标的大帐里却依然***通明。见到朝鲜世子李滞的突然出现,李建标似乎早有准备,一见李滞之面便笑道:“世子深夜而来,想来必有大事相教于我!”

    “请将军救我性命!”谁想到,那李滞却一下跪倒在地,哭诉着道:“国王欲要加害于我,李滞朝不保夕。思来想去,唯今之计,只要仰赖将军。我李滞一命事小,可国王却听信jian臣谗言,欲要降清。此天朝与我李滞之大恨也!”

    李建标面上露出惊疑之色,将李滞搀扶起来:“世子何出此言?想绫阳君乃是世子之父,天下岂有父亲谋害儿子的道理?想来世子身边必有小人挑唆,致使世子如此惶恐,千万不可当真。我这就送世子回去,以辨明是非道理……”

    李滞大惊失色,连连摇手说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眼下李滞性命尚无大碍,可一旦回得庆云宫,只要国王知道了此事,也许将军明日便见不得我了。”

    李建标心中叹息,朝鲜的一切都在按照武英王设想中的进行。武英王曾有言,朝鲜君王其心最是刻毒,为了权利,兄弟相残,父子相残,兄杀弟,父杀子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个国王若是失去了势力,便连一只狗都不如。

    他这带着八百明军来到朝鲜,一是将满清地势力从这里驱逐出去。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任务,便是利用朝鲜国内的矛盾,将朝鲜的政局纳入大明需要看到的轨道。原想这事会有些波折,却不想李宗和李滞的矛盾,这么快便浮上了水面。

    武英王地意思非常明确。控制住李滞比控制住李宗对大明而言更为有利。一来李滞深受满清之害,对满清之恨彻骨铭心,上台后必然会成为坚定的亲明派。二来李滞曾亲眼见过明朝的强盛,明军的威严,在短期内不会生出二心。

    其实。在李建标的心里,更愿意地是去前线打仗,而不是介入到朝鲜的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但武人的责任,无非服从二字。而在临行前朱斌对他说的话,更是清晰地印在脑海:

    “控制住朝鲜对我大明意义重大。其一是可以对满清形成包围之势,使其在做出国策时不得不对身边的敌人有所顾忌。其二是朝鲜有着大量地物资,以及人力可以供大明使用。我大明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做那种没有任何实质利益而言的宗主国,而是要利用身边的一切国家,来为大明服务。而朝鲜和暹罗,就是第一步。李建标,你这次的责任重大,不但要扶持李滞顺利登基。更为主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让朝鲜人产生反感。我知道对于军人来说这任务有些困难,在但再困难你也必须给我完成……”

    李建标呼出了一口气,说道:“世子,既然你说的形势如此严重,身上肩负着稳定朝鲜的重任。到了必要的时刻。不得不出手助你,你且把朝鲜目前地状况。一一说给我听。”

    见明将语气有所松动,李滞大喜过望。便把朝鲜国内的党争对李建标诉说了一遍。

    在朝鲜地仁宗、明宗时期,朝鲜的实权被文定王后把持。崇佛排儒并好于内斗的文定王后,根本无心关心北方边境之事,这样给了女真族人可趁之机。到了第十四代国王宣祖初期,朝鲜北方的大片国土又沦落到了女真部落的手中。

    宣祖国王派出了李舜臣、元均等名将北伐征讨。但就在这个时候,朝鲜内部发生了重大地变化。朝鲜内部地朋党纷争日趋成熟,终于诞生了东人党和西人党这样的成熟政党,开始了长达两百年地朋党政治。

    其后的光海君是依靠朝廷里大北派的势力登上王位的,而大北派的政敌西人党一直处心积虑要除掉光海君。这样,明朝就大力支持西人党,推翻了光海君,拥立了他的侄子绫阳君为新的朝鲜国王。

    绫阳君和西人党上台后,改变了对后金的怀柔政策,接受明朝的诏令,积极备战讨伐女真。后金与朝鲜的关系,一下子就恶化了起来。这在后来也衍生出了女真人两次入侵朝鲜的战争,终于使朝鲜沦为了满清的附属国,脱离了大明地统治。

    满清军队的两次入侵,也促使朝鲜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帮助绫阳君李宗登上了王位的西人党,也因着李适之乱分裂为亲清的功西派和反清的清西派。由于功西派在绫阳君李宗反正和平定内乱的过程上立的功劳超过了清西派,因此功西派的势力压倒了清西派!

    而一力主张与满清和谈的大臣金自点、崔鸣吉等功西派要员就借此掌握了朝廷的权势。

    对明朝击败清朝依然抱有强烈信心的清西派,面对了功西派更大的打压,其势力被扫除。与此同时,在功西派内部也分裂为了主张出兵援助清朝的洛党和反对出兵援助清朝的原党。洛党的金自点在获得了领议政的职位后,完全压制了原党。

    随着明朝军队山海关大捷的消息传到朝鲜,朝鲜内部又发生了变化。西人党再次分裂为亲清的汉党和反清的山党。

    而这次借助明军护送李滞归国,本来处于下风的清西派,却出人意料的铲除掉了原功西派在汉阳的势力。但这并不表明清西派就把持了朝政。因为在朝廷的背后,还有一个由国王李宗所支持的王党存在。

    听着这个派那个派,李建标的头都大了起来。朝鲜就这么个弹丸小国。居然朝政地党派之争比起大明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在绫阳君统治朝鲜的时候,听起来朝鲜几乎就有七、八个党派之多。

    “这样。”李建标沉吟着说道:“这些听起来世子的确有危险。我想着要先确保世子的性命不会出现任何的闪失。我给世子调拨二十名精兵,昼夜护卫安全。世子乃我大明的客人,明军自然有责任这么做。这样,第一个问题我想可以解决了。”

    李滞地眼泪都几乎要流了出来:“将军大恩,李滞何以为报?将来若有为王一天。朝鲜必然时代与大明友好。李滞对天盟誓,此生必然不违此誓言。”

    李建标心里冷笑了下。这位世子自己的性命都在岌岌可危之中,却一心想着哪天能登上王位。这样的人,就算真的当上了朝鲜国王,难道便能呆的长吗?

    “当然。朝廷地命令我是不敢违背的。”李建标接着说道:“朝廷严禁我插手朝鲜内斗,其余的事情却还需要世子自己解决。我唯一可以给世子的承诺,就是一旦汉阳发生了什么变故,明军将确保朝鲜百姓的安全。除此之外我便不能再给你什么了……”

    他这话给了李滞一个明确的信息,在权利地争夺中,李滞和李宗之间地争斗。将由他们两人自行展开,而监视着汉阳的明军,将只会倾斜于胜利者一方。

    但这对于李滞来说已经足够了。在从大明京师回来的时候,武英王朱由斌给了他大量新式武器,用这些武器足以武装起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出来。而同时,在支持自己的宋时烈那,也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武装。

    随后两人详细说了一些细节。李建标将明军布防情况,一旦发生变乱时的控制区域。详细的在地图上标明了出来。并且和李滞约定了遭遇时地暗语,以避免发生误伤的情况。

    等到一切安排妥当。李滞对着李建标再次跪了下来:“将军地恩情李滞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此去凶险万分,李滞不知能不能活着回来。但只要李滞能够成功,将军和大明的军队,将世世代代都是朝鲜最尊贵的客人!宋时烈的判断果然没有错啊……”

    李建标怔了一下,当问清楚了李滞所做的一切都是宋时烈出地主意。以及宋时烈对大明到来地判断之后。李建标露出了一丝冷笑,这个人是个聪明人。但这样的聪明人在将来却绝对不能够存在……

    “你不必谢我什么,因为我和我地军队没有做任何事情,只是在帮朝鲜维持着治安。”

    李建标微笑着看着李滞,是的,自己和自己的军队什么也没有做。他们只是旁观者,看着朝鲜人自己的内斗。汉阳的上空已经布满了乌云,对于朝鲜而言,一场见彻底影响朝鲜的重大变故即将到来……

    在汉阳的主要军事力量,为都城御营厅军的七千人,和禁军六百名。这是朝鲜驻扎在汉阳的全部军事力量,甚至是整个朝鲜的军队。而宋时烈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即为那六百禁军,以及一部的都城御营厅军士兵!

    虽然六百人看起来少了点,但这却是当年由明朝武装起来的部队。这六百人全部使用火枪,当初由明朝将领专门训练过,其战斗力连后来入侵朝鲜的女真人也赞叹不已。而在前些日子铲除功西派的斗争之中,也正是靠了禁军的协助才能大获成功。

    在得到了明军将领的承诺之后,宋时烈开始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将禁军首领元中叫来,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

    他的痛诉让元中开始感觉到了一丝隐隐的不对,这时又听宋时烈说道:

    “朝鲜两次遭到女真入侵,实为朝鲜之痛。幸赖天朝发兵,救我朝鲜于危亡之中。但绫阳君懦弱无能,早晚必定又有耻辱发生。今世子归国,久历在外,又有天朝支持,正是我等成大事绝佳之时,元中可以帮助我,以成朝鲜千秋大事!”

    像这样的宫廷政变,朝廷党争的事情,元中不知看到了多少,宋时烈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一点也不觉得吃惊,反正不是他就是别人,早晚都会有个人跳出来,抢夺朝廷大权的。他唯一所关心的,就是在这次兵变中,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宋时烈微笑着说道:“但将世子推上王位,则朝鲜都城御营厅军及禁军将士都由你来掌控。我也不想瞒你,这次世子从大明带回了一千条新式火枪,我也可以全部交给你。如此你应该满意了吧?”

    何止是满意二字?都城御营厅军和禁军交给一人掌握,那是朝鲜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自己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朝鲜的兵马大元帅了。朝政尽管让这些文人掌管好了,若是不合自己心意之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平定。

    尤其是那一千条火枪,更是让他的眼睛里露出了贪婪。明朝火器之利,他早就已经领教。尤其是那八百明军使用的武器。禁军的武器也同样是大明帮着武装的,可和那八百明军手里使用的火枪一比,简直就成了小孩的玩具……

    “我也是朝鲜忠臣,眼看国家败亡于此,岂可无动于衷?”元中拍着胸脯说道:“大人,我元中这条命任凭你的驱使。恢复朝鲜大计,元中死而无憾。只是,明朝军队那知道这事吗?”

    宋时烈点了点头:“大明将军已经知道,他们不会参与到此事之中。但是,只要我们能成功,他们将会无条件地支持我们。所以,我等起事之举,成败就在于将军你一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