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血沃轩辕在线阅读 - 第三部大地风云 二百六十 浴血山海关

第三部大地风云 二百六十 浴血山海关

    山海关方向,不管是李自成、吴三桂或者是多尔衮,到,就在山海关发生激烈战斗的时候,京师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吴三桂为了催促多尔衮尽快出兵,答应盟誓剃发。

    多尔衮对吴三桂如此痛快地表态,并剃发,愿意盟誓,不由得大喜,就在威远台设下仪仗,吹螺,杀白马祭天,宰乌牛祭地,向天行礼,血订盟,斩衣折箭为誓,表示双方恪守诺言,此后绝不反悔。

    仪式举行完毕,吴三桂把他所率诸将引见给多尔衮。他考虑到时间万分紧迫,吴兵来不及剃发,便对吴三桂说:“你回去,可令你的兵士用白布系在肩上,作为记号。不然,同是汉人,无法分辨,恐致误杀。”

    说完,令吴三桂先行,他随后传令清军准备入关。

    吴三桂率随从将士疾驰,返回关城,果断地下令开城门。于是,山海雄关的东大门洞开,迎接着它的新主人的到来。

    过了不一会儿,只见浩浩荡荡的清军分作两路,如两股洪流,飞奔而来:左翼是英王阿济格,统万余骑兵,从北水门入;右翼是豫王多铎,统万余骑兵,从南水门入。多尔衮自率主力三万余骑兵殿后,从关中门入。余部仍驻欢喜岭。

    当清军正在大规模进关时,吴三桂按约定先率五万余众出战,直奔石河西而去。

    李自成指挥大军已在石河西岸地红瓦店一带摆开决战的阵势。北自山。南至海,绵亘二三十里,阵如一字长蛇,面向山海关,展开了一举夺关的态势。

    李自成带少数随从人员,还有崇祯太子等。立马于西北角一座高岗上,在他的背面,燕山峰峦耸峙;在前面,向西南至山海关,向南至海,展现出一片宽阔的平川地带,石河流贯其间,它从燕山谷底流出。南入大海。

    时值四月下旬,正是它的枯水季节,水势浅缓,清澈见底,人马涉水,如履平地。李自成立马于高岗,战场全貌,尽收眼底。

    此刻,他地心情起伏不定。他起自西北高原,而跃马纵横于中原大地。征战已十多年,出生入死,经历了多少血战!

    刚到山海关时,他并不把关宁军放在眼里,曾说过:“吴三桂兵仅三千,我三十万。以一百人捉一人,可用靴尖踢倒!而且吴三桂与北虏久相仇杀,必不相救,即使来救,北虏住满洲,衣粮马匹器械,尚须整顿而来,也得旷日累月。

    出征前。他还许下诺言:“等攻下山海关,我再即位。”

    然而他低估了关宁军的战斗力,也没想到清兵会来得如此之快,因此全不提防。

    可是。他从二十一日与关宁军首次战石河,已感到辽东边兵是他与明兵作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他已意识到,今后的命运,成败决于一战。

    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他已把全部军队包括精锐都投入了战场,尽管他已倾注了全力,可不知道为什么,想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心中仍不免有几分担心!

    决战终于爆发了!

    关宁军呐喊着飞驰过河。忽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尘土蔽空,刮得对面不见人。关宁军的呐喊声,伴着狂风怒号声,不顾一切地直冲大顺军右翼地后部。大顺军毫不畏惧地迎了上去,一场空前的血战开始了。

    吴三桂复仇心切,见到大顺军分外眼红,又有清兵的后援,勇猛倍增,鼓噪全军奋击。吴三桂亲自出马,他的大将吴国贵提刀跃马,身先陷阵,被吴三桂激励起来的士卒个个奋勇,无不一当百,在阵中奋力冲突。

    大顺军毫不示弱,奋勇进击,前者死,后者继进,以优势兵力对关宁军实行三面包围。

    关宁军拼力反击,东西驰突。关宁军向左突,大顺军的号旗左指,迅即进围;关宁军向右突,大顺军的号旗向右指,再进围,吴三桂再冲开……

    如此反复,阵数十交,围开复合!

    激战在继续进行,炮声如雷,箭矢如雨。李自成立马观战,屡下号令,连营并进,随着时间地推移,关宁军逐渐失去进攻的势头……

    正当关宁军与大顺军酣”,难解难分之时,多尔衮才进入关城,听得西边喊杀声震耳,金鼓大作,惊天动地,风助喊杀与鼓声,直震百里,战场上的飞丸乱射,已散落到城内数里许的庙堂附近。

    但是他不想马上参战,他要看看大顺军地虚实,更主要的是,他要利用关宁军打头阵消耗大顺军的实力,使清军以逸待劳。

    于是他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及出征的诸大臣,说道:“你们不能越伍躁进,大顺军不可轻击,须各努力,破此,大业就会成功。”

    接着,他部署兵力,清将士向海的方向鳞次布列,冲击大顺军的阵尾。《。阵首已被关宁军咬住,两头进攻,使大顺军无法合围。

    部署完毕,清军待命。多尔继续观阵,寻找战机。

    战斗已持续到中午,关宁军激战半日,已筋疲力尽,眼看支持不住了。多尔看得十分清楚,抓住战机,突然下令突击,蓄锐待战地清军闻令,如弦上之箭,一下子飞也似地冲了出去。

    三吹角,三声呐喊,以正白旗骑兵为先锋,数万铁骑从关宁军的右侧插入,恰似万马奔腾不止,惯于骑射的清兵,从马上发射出一批批箭矢,像飞蝗一样密集地射向大顺军,刀枪并举,剑光闪烁,锐不可当。

    李自成发现白旗一军已冲破大顺军阵势,下令后军迎击。可是。大顺军也已鏖战半日,处于疲惫状态,加之损伤不少,战斗力急剧下降。

    而清军铁骑正以旺盛地锐气,勇猛冲锋,其势如风卷潮涌。铁骑所至,无不披靡。吴三桂军得到清军增援,顿时振作起来,与清

    联合作战,战场形势迅即改观。

    李自成不知吴三桂从哪来的援军,正在惊异之际,有一僧人急忙跪在他的马前,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

    李自成色变,但却没有说一句话,策马下岗西走。

    李自成治军颇严,不得命令,谁也不敢后退。大顺军仍在拼搏,大将刘宗敏一直在战场上厮杀,也中箭负伤。

    当沙尘散开后,一发现带发辫的骑兵,都惊呼:“满兵来了!”

    大顺军阵势顿时崩溃。丢戈弃弓矢,忽拉拉地败退下来,自相践踏,一片混乱。

    关宁军和满清联军穷追猛打,大顺军死伤累累,活着地竞相逃跑。约有一顿饭地工夫。随着尘沙远去,石河战场顷刻变得空旷寥廓。

    清军、关宁军跟在大顺军之后,一直追击四十里才收兵。有一部分大顺军跑到城东海口处,被清军追上,逐一斩杀,而投海淹死的又不知有多少!

    石河之战,是一场拼实力、拼消耗的空前规模地血战,打得十分惨烈。大顺军死数万人、大帅十五人。关宁军死伤也不少。

    双方留下的尸体已弥满遍野。沟水尽赤,被遗弃的辎重、军械到处都是。石河西的红瓦店一带是交战最为激烈的地方,那里地惨状简直让人不忍目睹……

    “二十年前战马来,石河两岸鼓如雷。至今河上留残血。夜夜青照绿苔……”

    关门一场血战,其结果改变了清朝、李自成、吴三桂的各自命运。这一点,他们当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胜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多尔衮曾说过,大业成否在此一战;李自成也知成败在此一战;而吴三桂的命运系于清朝,荣损与俱。清朝是很幸运的,由于种种的偶然,在无意中得到了一个特大的硕果!

    这场决战的失败者李自成,对他而言,是一场真正的悲剧,也是大顺军的大悲剧。但是李自成地之败,归根到底,是他进北京后一系列的失误所造成的!

    他出征山海关,失之轻率,没作准备,就匆匆出师,已伏下了失败的因素。军队的士气已不如前。进北京后,意yin掠,身各怀财物,谁人还有斗志……

    当一听说清兵将至,已生怯心,而刚一接战,即溃逃不敢战,这些加在一起,终于招致了大顺军的全线溃败!

    一场关系命运地决战,山海关大战就这样悲壮地结束了。

    而在此次大战之前,大明王朝的历史被大顺军给翻过去了,经此一战之后,清军则把大顺军的历史给翻过去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的新纪元,看起来即将开始。

    而吴三桂作为大明臣民的历史业已终结。从此,他要为新主人,满清,谱写另外一篇岳章!

    但是,历史从则这里开始转弯,开始走向另一条道路,开始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这一场的血战,将注定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吴三桂和满清,将永远没有胜利者!

    ……

    李自成率大顺军余部,自山海关向永平撤退,于当天晚上退到永平,收揽溃散地士卒,重新集结兵力,又得数万人!

    一方面,他力图保存大顺军的力量;而另外一方面,阻击清、吴军的追击。李自成为了赢得撤退的时间,缓解清、吴军地追击,又使出了他一贯使用的伎俩,特派明降官张若麒赴吴三桂军中议和。

    正在紧追不舍的吴三桂,接受了李自成议和的要求,其条件是李自成必须归还崇祯的太子和两王;速离京师,奉太子即位而后罢兵。

    而李自成表示只要允许他不受阻碍地回到北京,一定把太子送到吴三桂的军中。

    吴三桂当即同意,便停止了对大顺军的追击,率部返回山海关。

    吴三桂明知其父尚在李自成手中,却不提以交还其父为条件,相反,坚持要朱太子和两王。这不能不使人强烈地意识到,吴三桂心中别有长图;将太子掌握自己手中,获护驾拥立之大功,且能以此号召天。

    显然,索要太子远比索要其父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

    但是,这毕竟是误吴三桂与李自成的一厢情愿,多尔衮岂能放过大顺军?他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大顺军,以便夺取整个中原。毫无疑问,他不可能允许吴三桂以得崇祯太子为交换条件,放弃对大顺军的追击。

    恰恰相反的是,他要遵循既定方针,乘胜进军,不给大顺军喘息的时间,防止他们逃离北京,携带大量财物而去。

    虽说他急于进军,也虑及到他和他的八旗将士及关宁军连日跋涉与苦战,需要暂作小憩。所以,他于山海关之战当天晚上在追击大顺军一段路程以后,也返回到山海关,他们不进城里,却选了离山海关五里靠近战场的地方宿营。

    清军从关门大战中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多尔衮用此战利品,大赏诸将士。

    吴三桂获得了最高奖赏,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封他为平西王,赏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撒带、弓矢等物;又令吴三桂以下各将领,及山海关城内吴军皆剃发。

    吴三桂受封为平西王,标志着他彻底降清。

    他从请兵、献关、与清军联合作战,到受封为王,是一个短促而复杂的过程。而从吴三桂方面来说,他是在形势的迫使下,才走上了降清这条路,用大顺军的鲜血换来了一顶王冠。

    从多尔衮方面来说,他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形势和三桂处境困难,有步骤,而又迅速地诱迫吴三桂不得不就范,吴三桂被招降和受封为王,这是多尔衮一次巨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