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驿唐在线阅读 - 第一三七章 渭水之盟(一)

第一三七章 渭水之盟(一)

    似乎是印证麦紫澜所言一般,次日一早太子颁布太子令(皇帝的圣旨称敕,太子称令,亲王称教),将秦琼、程咬金、段志玄、尉迟恭、侯君集、张公瑾等人权领左右监门卫的将军、率等职务(所谓权领即暂代职务)。对此安排百姓及文武百官甚至李渊本人都没什么太大的反应,毕竟谁家娶媳妇都得多安排几个人手看紧财物和大门,何况是陛下退位、太子登基这等大事?

    不过这个变动落在某些有心人眼里立刻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取消了原来的计划。

    李潜看到太子令有关监门将军、率的变动对麦紫澜佩服的五体投地。从这一点来说李世民对他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消息还是很重视的。李潜心中小小的得意了一把,一瘸一拐若无其事的到兵部点卯。

    上午张希元、贺彬之等人回来向李潜汇报了查抄情况并奉上查抄东西的登记副本。这次查抄张希元多长了个心眼,只是将张明塘的家产进行了登记没动任何东西。天一亮他们就通知蓝田县令让他派人去看管宅子,他们则带着屠兴仁和张明塘家中的一干仆役返回长安向李潜回报。

    听到张希元的回报李潜暗松一口气。按照律法规定,他们不属于司法机关且没有陛下或太子的旨意无权抄人的家否则便犯了大罪。当时他心里窝了一肚子邪火才失去冷静下令查抄,事后清醒过来他立即后悔了。当时李潜就想派人通知张希元的,只是他反应过来时天色已晚不好再派人通知只能作罢。为此一晚上李潜都揣揣不安,生怕此事闹大被御史抓住小辫。现在得知张希元老成持重没抄张明塘的家怎能让李潜不暗松一口气?

    李潜当下重重夸奖了张希元和贺彬之,然后仔细看了看张明塘家产的登记副本,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他便让张希元、贺彬之两人将张明塘、屠兴仁以及一干仆役押送到大理寺。牛弼安排一队人帮着张、贺两人押送后便辞别李潜去柴绍那复命。

    大理寺那边显然已经得到了关照,接收了这些人后立即将升堂审讯,不到一个时辰便审理完毕,判张明塘、屠兴仁抄没一半家产流放襄州。不过张明塘、屠兴仁其实根本没赴襄州。他在牢狱中呆了四天还未来得及动身便迎来了李世民登基后的首次大赦天下,两人也在赦免之列被释放回家。

    李世民登基后紧接着大封群臣。长孙无忌、李孝恭、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李绩、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柴绍、张亮、侯君集、秦琼、程咬金、唐俭等人皆有封赏。李潜也由武威男晋威武子。

    新皇登基封赏群臣本是的正常之举。对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的封赏群臣虽心有不满但考虑到他们跟随李世民多年立下了不少功勋,所以群臣纵然心中不满也只能忍着。但看到晋升李潜的爵位很多人心中集聚的不满立刻爆发了。这也难怪,李潜年纪轻轻追随李世民的时间也短,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相比,他立下的功劳更是乏善可陈,群臣不拿他开刀拿谁开刀?于是乎许多官员当庭反对李潜晋爵。更有许多人认为自己的功劳比李潜要高的多却没得到应有的封赏心中更是愤愤不平拼命鼓噪反对李潜晋升爵位。

    对于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只说了一句,“千军之中斩敌酋首级尔等谁可为?若有立下此等军功者朕一并封他。”此言一出立刻将那些反对的官员堵的一句话都说不出。这些鼓噪反对的人大多数是文官极少有武将。其实有资格站在朝堂上的武将哪个没有得到封赏?哪个没有公侯的爵位?谁会看上一个小小的子爵爵位?

    封赏风波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很快就被更大的波澜取代。大唐的权利更迭肯定瞒不住突厥人。六月初四的玄武门之变其实没过几天就传到了突厥人的耳朵里。当时突厥人原打算趁李建成新死朝堂震动之机大捞一把。怎奈突厥人这次侵扰的太早了,自四月份进犯中原一直到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中间足有两个月,他们的锐气消磨的已差不多了。而且在此期间大唐已经派出了多支大军顶住了突厥人的攻势,这种情况下突厥人想突破大唐的防线都难。突厥人见奈何不了大唐索性撤回去休整。

    突厥人休整了一段时间,颉利重新联合突利等小可汗发兵二十万进犯大唐。在路上他们得知了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的消息,颉利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这次突厥人一改常态没有在进入大唐境内后四下分兵劫掠,而是绕过城池直奔长安而来。

    八月二十日李潜接到突厥人卷土重来的消息。当时他正在豳州准备去视察官府的牧场。接到消息后李潜不敢怠慢派出十多支驿卒队伍向四方示警,他自己则亲自向长安报讯。从豳州到长安有三百里路,李潜策马疾驰两个时辰直把青海骢跑的口吐白沫,李潜自己也双腿麻木浑身酸痛。

    接近长安时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非常多,为了赶路李潜只能拼命摇响驿铃。行人听到清脆急促的铃声纷纷避让,很快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闪开一条丈余宽的通道供李潜通过。李潜一路疾驰冲过金光门进入长安城。原本人多的如过江之鲫的大街上听到驿铃声行人慌忙挤到街边,在大街中央闪出一条丈余宽的通道,两侧的行人驻足望着驰过李潜纷纷低声议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来到清渠桥李潜胯下的青海骢已经跑不起来了,李潜咬牙用僵硬的双腿夹着马腹。青海骢踟蹰着尝试了几次却无力登上桥顶。李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若是他强行刺激战马也能让青海骢跑起来,只是这样一来青海骢只怕会活活累死。

    恰在此时桥上来了一队骑兵,为首的一人看到李潜忽然高声喊道:“前面可是李郎中?”

    李潜抬头一看,竟然是许久未见的马三宝!他立刻勒住战马向马三宝拱手道:“拜见马将军,军情紧急请将军恕李某失礼。”

    马三宝回了礼看到李潜胯下的青海骢立刻跳下马心疼地道:“闲话少说,快骑我的马去呈报。”

    李潜大喜连忙跳下马。他骑马时间太长双腿已麻木僵硬加上桥面呈拱形不平坦,他跳下来之后闪了个趔趄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马三宝赶紧一把扶住他笑道:“小子,这段时间是不是太安逸了?骑会子马都能把你折腾成这样。”

    李潜羞赫地笑了笑拱手谢过马三宝。这段时间他的确太安逸了些,除了每日的例行锻炼很少长时间骑马。回想以前在沙场上连续奔驰几个时辰照样能生龙活虎,李潜不禁暗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诚不欺我也。

    马大贵早已跳下马牵着马三宝的坐骑调整了方向,李潜上前手扳马鞍抬了几次腿都没抬起来,马大贵连忙伸手将他托上去。李潜拱手谢过了马三宝和马大贵赶紧策马前行。

    马三宝望着李潜的背影低声自语,“看来西边又有战事。大贵。”

    马大贵上前道:“三叔?”

    “你将李潜的马送到他家去。顺便去兵部看看有什么动静,若有消息立刻回来报我。”

    马大贵应下从马三宝手中接过青海骢的马缰。等马三宝走了,马大贵从青海骢的马鞍上取出黄豆、盐和清水喂了它,等它吃完东西恢复了些力气才牵着往李潜家去。

    李潜来到兵部跳下马直奔兵部尚书的公事房。新任兵部尚书杜如晦正在整理文卷,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抬头一望发现来的竟然是李潜。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文卷诧异地道:“李郎中如此匆忙所为何事?”

    “杜尚书,豳州紧急军情。”李潜说完将手中的军情呈给杜如晦。

    杜如晦急忙接过文卷匆匆看了一眼,诧异地望着李潜,“怎么送到你哪里去了?”

    根据律令,紧急军情白日直报兵部尚书,尚书若不在可直接交给当值的侍郎,夜晚则直接交给宫中。宫中宦官接到紧急军情后无论多晚都必须立刻呈报给皇帝陛下,哪怕皇帝陛下正在跟宠妃嘿咻,当值的宦官也必须告知他有紧急军情。至于他看不看那就不好说了。不过李渊在位时还从未发生过只顾着跟宠妃嘿咻而不看紧急军情的事。

    李潜不过是小小的驾部郎中,即便兵部尚书、侍郎都不在紧急军情也不应该送到他手里,若他强行向呈报军情的驿卒索要则触犯了律令,轻则免官重则流放。

    所以听到杜如晦的询问李潜赶紧解释道:“此消息并非是送到下官哪里,而是下官从豳州疾驰三百里送来的。下官原本正在豳州准备去视察陇右的牧场,得知突厥入侵下官根据呈送军情的驿丁口述写了这份消息送给尚书,正式军情差不多得一个时辰后方能送到。”

    听到李潜的解释杜如晦放了心,他点点头对李潜道:“辛苦你了。你先下去好好休息,不要远离陛下可能会召见你。”

    李潜点点头辞别杜如晦回自己的公事房休息。

    杜如晦则叫来刘侍郎让他接到正式军情后火速入宫面圣。他自己则提前入宫向李世民禀报。

    李潜回到公事房叫来贺彬之帮忙脱掉靴子,他自己在厅中转圈散步防止下肢充血僵硬,同时他一边转圈一边思忖。

    贺彬之见他愁眉紧皱心中暗暗不解,低声问道:“郎中所思何事?”

    PS:忽然被上架了。这是最后一个公众章节。老萧泣血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