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蚩尤战黄帝在线阅读 - 第六章 结义

第六章 结义

    炎帝从灵台回到都城,有心诈一诈听訞。这一天晚上,他来到听訞的寝宫,开门见山就问儿子在那里。听訞知道瞒不过炎帝,便和盘托出儿子已经送给他人领养。炎帝冷笑道:

    “这样也好,省的麻烦。”

    末了,又问道:

    “可是给他取了名字?”

    听訞告诉炎帝儿子取名蚩尤。

    “蚩尤?”炎帝十分纳闷,恍惚之间见到听訞脖子上的蚩吻吊坠消失了,猛然醒悟道:“想必这就是名字的来由。”

    听訞点点头。

    相传,蚩吻甲片吊坠是听訞先祖在一次打猎行动中捕获了一只千年怪兽,事后用它的甲片制作成链子,用它嘴里的尖牙打磨成吊坠。这条吊坠佩戴在人的身上,炎热的天气可以避暑,寒冷的天气可以取暖,不仅如此,更为难得的是每到晚上便发出罕见的亮光。这条吊坠是听訞的阿母作为陪嫁品送给她的。大儿子祝融、女儿瑶姬出生,听訞别说送给他们,就连摸一下也是不允许。不过,有一件事情令炎帝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见到蚩尤的时候,甚至是抱在怀里的那会儿,并没有发现这条吊坠呢

    难道是那个叫什么相柳的女人私自藏起来了?

    ※※※※※※※※※※※※※※※※※※※※※※※※※※※※※※※※※※※

    见到听訞如此爱子心切,炎帝颇为后悔。可是,听訞却还蒙在鼓里。炎帝有心将这一切经过告诉爱妃,又当心听訞受不了,话到嘴边硬是吞了进去,只是稍加安慰便离开了爱妃的寝宫。

    听訞见炎帝不再追究,心里十分感激,一门心思就等相柳回来报平安。

    相柳沿途寻找就是没有蚩尤的踪迹,她甚至怀疑是否有人从中作梗,而最大的怀疑对象就是在河岸上救她的那名女子。既然有此怀疑,相柳顾不得许多,中途又返回找女娲算账,却那里还有女娲的身影。

    相柳只好作罢。

    小龙女来到三颗银杏树下,已然不见了蚩尤,遂即念动真言,传唤土地公公。瞬间,土地公公出现在小龙女面前,作揖道:

    “小仙传唤土地有何指教?”

    “蚩尤呢?”

    “蚩尤呢?”

    “就是一只羊皮摇篮里装着的那个婴儿,他人呢?”

    “”

    小龙女一跌声问个不停。

    “稍安勿躁。”土地默然无语。

    “他到底怎么啦?”小龙女十分着急。

    “汝为何如此关心他?”土地十分不解。

    “不要这样嘛,汝只管告诉吾,他到底怎样了?”

    “哎——”土地叹了一口,说道:“他是被狼族部落的人叼走了,是死是活听天由命吧。”

    “哇”小龙女不由得放声痛苦起来。

    “回去吧,回去吧”

    “我不回去,我就是不回去”小龙女固执地说。

    “那你去找他,看看汝有何办法。”

    “阿父会有办法的吾回去找阿父。”

    “小娃娃气,哎”土地看着小龙女的背影,摇摇头,叹息一声。

    ※※※※※※※※※※※※※※※※※※※※※※※※※※※※※※※※※※※

    都城的搜捕行动已经结束,可是都城的谣言却纷至沓来。

    这一年正好赶上大旱,老天爷足足有三个月没有下半点雨,地里的黍子早已经枯萎。指望黍子过日子的部落居民期望炎帝能够为他们分忧解难,可是炎帝又有什么法子呢?于是,一条坏消息不胫而走,都说炎帝心毒将自己的儿子弄死,是天神降罪于部落居民。炎帝听了大怒,派出一支精干的军壮但凡有造谣生事者,一律捕获下狱。

    一时间,谣言更甚。

    炎帝本来想从姜水河里引水至裴里岗,实地勘察之后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姜水河距离裴里岗路途遥远不说,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沿途都是成片的山岭。

    早年积蓄的一点粮食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如果还这么继续干旱下去,那么神农部落不要等到战争来到,自己内部就会因为缺乏粮食而自相残杀。

    “该怎么办呢?”在一次长老们的议事会上,炎帝十分焦虑地问在座的每一位。

    师延提出建议,可以派人到距离姜水河五百里之外的龙山祈求龙神降雨,只要老天爷下雨,都城的谣言将不攻自破。

    可是派谁去呢?

    共工、刑天要守卫前哨,防止燧皇部落再度入侵。

    唯一可派的就是公孙和祝融。

    炎帝看着公孙和祝融,一脸的期盼。

    公孙、祝融也看出了炎帝的心思,毫不犹豫的满口应承。龙山距离裴里岗九百里路程,公孙、祝融各自驱赶自己的坐骑,中途又换上羊皮筏子逆水而行。这一天,到达龙山脚下已经是黑夜。

    公孙、祝融看看天色已晚不便上山打搅龙神,于是在山脚下随意找了一个山洞将就过夜,等到天明再上山也不迟。

    半夜时分,山洞外面忽然下起了雨,接着一声一声的炸雷似乎要将大地掀翻。

    瓢泼大雨。

    祝融从梦中惊醒,以为是都城下雨了,于是欢快地叫道:

    “都督,下雨了,部落居民有喜了。”

    “嘿嘿!”公孙却一夜未眠,满脸愁容道:“这一场大雨要是落在都城,可不是都城居民有喜么。但是,汝看看这里又是那里。”

    祝融如梦初醒,觉得自己好笑。他见公孙一夜未眠,于是关切道:“都督,何妨睡一会儿。”

    “睡不着啊。”公孙叹了一口气。

    祝融小公孙十岁,公孙既是他的上司又是他的阿父【注:叔伯代称】。祝融打小时候就十分钦佩公孙的才学,满朝文武令祝融崇拜的就数公孙。

    俩人接着又谈论了一会儿,公孙正要强制自己休息一会儿,不料外面的风雨声中隐隐约约夹杂着刀剑的碰撞声和对骂声。

    祝融早已经意识到外面可能是一场厮杀,正要禀报公孙,恰好公孙望着他。四目相对,公孙道:

    “是什么人在外面打斗?”

    这偏僻的荒山野岭,除了传说中的龙神还会有谁呢?

    正疑惑间,火光中见到一位满身伤痕的青年男子冲进了山洞。青年男子蓦然见到公孙和祝融,以为是敌方,二话不说,举起擎天大斧朝公孙砍过来。公孙堪堪避开,心道:好险!

    “休要伤害都督!”祝融随即从嘴里喷出一股阴阳真吾火,瞬间那名青年男子被大火团团围困。

    “吾乃龙山守护,汝是何方妖劫孽,擅闯龙山居然还使用妖法。待吾破了汝的妖法,那时必将汝碎尸万段!”

    祝融听见青年男子说话的口气,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赶紧收了阴阳真吾火。公孙一旁看出了端倪,急忙问道:

    “来者可是龙神?”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青年男子忿忿不平。

    “得罪了。”

    公孙施礼道:

    “吾乃炎帝手下都督。”

    说完,又指着祝融道:

    “此子是炎帝长公爷。”

    “汝等莫非从裴里岗而来?”青年男子仔细打量公孙、祝融。

    “正是。”

    公孙长揖道:

    “公孙拜见龙神。”

    祝融也在一旁施礼。

    “免礼。”青年男子欢悦道,“不想却在这里见面。”

    青年男子果然是龙神,公孙、祝融面露喜色正要说明来意,轰隆一声巨响,接着一连声的巨响,接着一声暴喝:

    “龙神,有种的就出来,躲躲藏藏算什么玩意。”

    “两位稍坐,待吾收拾了这只千年狐妖,再来与二位叙话。”

    说完,龙神又冲了出去。

    公孙、祝融那里敢怠慢,二人心领神会也跟着龙神冲了出去。千年狐妖见龙神突然多了两个帮手,心里骇然道:对付一个龙神已经很费劲,如今又来了两个不知道底细的汉子,岂不更加费劲。

    一念之间,快速发动攻击,实际是佯攻,目的是想快速离开此地。哪知道,龙神识破千年狐妖的诡计,早已巧妙设下陷阱,待到千年狐妖攻击过来的时候,一个转身突然不见了踪影。千年狐妖无心恋战,急速向东面逃窜,恰好守住东面的祝融见到千年狐妖赶过来,一股阴阳真吾火滚滚而至,将千年狐妖上上下下密封在火阵中。好一个千年狐妖并不慌张,嘴里念动真言,火焰突然熄灭,待到公孙、龙神赶过来的时候,已经逃之夭夭了。

    祝融正要追赶,龙神大声叫道:

    “且慢追赶,小心上当!”

    千年狐妖已经远去,龙神邀请公孙、祝融前往洞府叙话。路上,龙神告诉公孙、祝融千年狐妖一直居住在龙山修道,亦不曾危害人间,只是对龙神的到来颇为不满。

    龙神其实就是应龙,是不久前奉女娲之命驻守此地。应龙居住的洞府其实就是千年狐妖居住的洞府,千年狐妖对此耿耿于怀,隔三差五要找应龙的晦气。

    洞府在龙山峰顶,是一处绝妙的居住地。四周围悬崖峭壁,而洞府就修建在峭壁中央,凡人几乎难以逾越。好在有应龙在此,公孙、祝融在龙神的协助之下很顺利地进入洞府。一颗硕大的夜明珠照得洞府如同白昼,洞府里面极尽奢华,到处是石凳、石椅、石床

    公孙、祝融看了连连感叹不已。

    应龙吩咐下去,拿好酒来。

    俄顷,上等黍子酿造的美酒端了上来,一旁还配齐了时鲜瓜果。

    “来,喝一杯!”

    三人齐齐端起酒盅,一干而尽。席间,公孙、祝融、龙神无话不谈,天南海北,从天庭到昆仑,从魔道到地府,三人越谈越投机,俱都是相见恨晚。祝融不胜酒力,喝下两百盅已然醉酒,瘫倒在一旁不省人事。

    应龙与公孙各自喝下三百盅酒,还意犹未尽,二人酣战至天明,方才罢手,各自回屋歇息。

    次日,再喝。

    酒至半酣,应龙提出不如俩人就此结为兄弟,以后大张宏图正当快活。公孙早有此意,只是碍于应龙的本领不好意思提出来,如今是应龙提出,最好不过。

    话不啰嗦,俩人当即跪在洞口,对天盟誓:同危难、同富贵、同赴黄泉。

    应龙年长公孙五岁,就为长兄,公孙为弟。

    誓毕,应龙重整酒席,并且唤醒尚在酣睡中的祝融一同喝酒。当晚,一轮满月悬挂在天空,公孙、应龙、祝融联袂步行到洞口赏月,面对如此美景,公孙豪气顿生,高擎酒盅对天朗声道:

    “吾他日成就帝王,必定封天!”

    此话一出,顿觉失礼,颇为后悔。

    公孙一旁看看祝融,又看看应龙,笑了笑不再言语。

    祝融、应龙听了公孙的话颇为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