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牛来袭
赵受益回到皇宫,打开前来应聘的名单仔细查看了看,这眉头都皱老大了。 “我擦,别人穿越那是金手指一点,神器啥的用都用不完,王八之气一露,各方大牛就八方来朝,到了小爷这咋就这么难呢?看来想要拉拢大牛只有整点非常规手段了。”赵受益郁闷的嘀咕着。 “这个大宋的牛人太多了,找哪些来呢?伤脑筋啊!不管了把想得其名字的都捞一遍吧,广泛撒网,重点培养。”赵受益敲了敲脑瓜,把能想到的人名和大概的出身地写了下来。里面也许有已经过世了的或没出声,时间过得太久了,历史上的大事还能及得,不过细节就不一定清楚了。 “小顺子,过来过来……”赵受益朝小顺子招招手。“呐,给本太子派人去把名单上的人抓回来,呃,不,是请回来。是请,记住了。” “得嘞您呢!小的这就去办。”小顺子收起明天飞快的跑了出去。 “小玲珑,快来伺候本太子休息了,这一天,累死本太子了。”赵受益吩咐呆在一旁的小玲珑。 “殿下,您一天这么忙,奴婢都帮不上您忙,奴婢真没用……”小玲珑作势要哭。 “哎呀呀呀,不准哭啊,你是想用眼泪淹死本太子啊!”赵受益用夸张的表情惊呼道。 “殿下,您又拿奴婢开玩笑。”小玲珑破涕为笑,被赵受益的搞怪逗乐了。 “好了好了,不开玩笑了。你们也累了一天了,都下去休息吧,本太子要就寝了。”赵受益赶走众人,钻进被窝睡觉。 时间过了月余,赵受益带着学院的老师忙着招生和课程安排,基本走上了正轨。首届招收的学生比较少,毕竟新开张,暂时也没有文学泰斗坐镇,吸引力还不够,尤其是对一心想科举的士子来说更是如此。这次能够来的基本上都是些大家族不受待见的偏房和一些对考取功名无望又为生活所迫的寒门士子。 最后通过统计,所招收的近两百学生,大多打算以后去给别的官员当助手啥的。当然也有些对人生无所谓的二世祖纯粹是来完成任务的。 “太子殿下,您要的人,小的给您找来了一个,就在外面候着,您要见吗?”小顺子来的赵受益耳旁问道。 “额,这么快啊!带本太子去看看。”赵受益随着小顺子来到待客的侧殿,在他受封太子是就得搬进东宫,这也是皇家规矩。 “微臣集庆军节度使推官范仲淹,参加太子殿下。”此时已年满的29的范仲淹的官职还很小,才从八品,见到太子还得行大礼。 赵受益看着眼前这年轻人眼睛就开始冒绿光了,丫丫丫个呸的,小爷混了这么久总算遇到个活的了。 小顺子看着自己的小主子又陷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实在看不下去了,碰了碰赵受益,提醒道:“殿下,人家还等着呢!您能不能不要流口水啊!” “呃……,真是抱歉,本太子见到范爱卿真是太激动了,快快请起,我们进去聊。小顺子快快看座,小玲珑上茶,要最好的茶。”赵受益牵着范仲淹走进会客厅。 说道这个范仲淹,那可得细说了,他应该算是北宋顶级大牛了,北宋文范武杨,就是范仲淹和杨家将,那在后世也是耳熟能详的。 范仲淹,字希文,曾随母改嫁取名朱说。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不要小瞧这个谥号,“文正”代表文成最高荣誉,其后各朝皇帝绝不轻授余人,能得者甚少。 他少年时家境贫寒,却十分好学,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不过考中进士比较晚。在他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以敢言而闻名乡野,是北宋有名的愤青。这货作为一个读书人居然多次上书批评当朝的宰相,着人家整得贬了三次官,但是仍然死性不改。 历史上他也是到了宋仁宗时,也就是赵受益以后的朝代,才熬出了头。他终于混到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提出严密官制、劝课农桑、整顿武备、减轻徭役、推行法制等10条建议。 但是他的建议侵害许多人的利益,遭保守派强烈反对,加上宋仁宗又没给上力,被赶出中央,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结果病死于赴颍州途中。 范仲淹牛B之处就在于他的能力强,还不止在文学方面,政务、军事都很强。 他善于诗词散文,风格清新明健。有《范文正公集》,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财富,可谓家喻户晓。。 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生活得非常简朴,每天只吃一碗稀粥,凉了以后分为四份,拌几根腌菜和醋,早晚各吃两份,吃完继续读书。 赵受益之所以这么在乎范仲淹,是打算把他当成自己头号心腹。范仲淹不仅能力强,最重要的是他是从底层社会爬上来的人,还难得的从始至终保持了愤青的本性,要知道在后世愤青可不多见了。 历史上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宋夏交战,已经52岁的范仲淹被任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亲临前线视察。他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奖拔人才,阻止了西夏的入侵,成功地化解了多次边境危机。 也正是自己多年的仕途和军旅生涯,让范仲淹看到了北宋朝廷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诸多弊端,如果不改革,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 后来他终于说服了宋仁宗,获得了他的支持下,才当上参知政事,开始主持改革事宜,这就是有名的“庆历新政”。刚开始的时候,新政的效果还行,宋朝也由此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最后还是被保守派给搞垮了,自己也郁郁而终。 在这段新政的时间内,范仲淹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非常重视教育和治学。在他还没中进士的时候就主持过应天府府学,从来都是诲人不倦。有时还招待学生们吃饭,他还联络和资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宋初三先生”、张载等,这些人后来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范仲淹为了给国家培养实用人才,还提议将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转向讲求经旨的义理之学和注重实用的经济之学。这个提议看似简单,在还是儒学为正统的宋朝,他就有些跟全民作对的节奏了,不被搞死都没天理了。不过还真被他搞成了,此后考试内容开始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论思维,学校教育减少了死记硬背、脱离社会实际的章句记诵及词赋学问,能力可真不是盖的。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各个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北宋的强盛和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cao,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就这么一个牛人,赵受益是打死都不能放跑的,不然就该找块豆腐撞死了,太丢广大穿越众人的脸了。范仲淹注定是这个时代唯一一个能勉强跟上赵受益节奏的人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范仲淹的能力还没那么强,经历也也还不够丰富,不管怎么说,他是最具有潜质的。在历史他考自己都能有那么大成就,赵受益相信在自己引导下,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范爱卿,本太子就跟您明说了。今天招您来,是因为本太子发觉爱卿的才能人品很出众,甚合我意。本太子欲推举爱卿就任我大宋皇家学院学监一职,不知爱卿意下如何?”赵受益瞪着自己代表性的大眼睛看着范仲淹表达自己诚意。 此时快三十的范仲淹听到这可激动了,想想自己也就一个从八品小官,怎么就被太子给注意到了,还要大力提拔自己,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作为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显然对于新出现的大宋皇家学院有过了解。 范仲淹开始还以为这是皇太子闲的蛋疼,没事瞎折腾,还在哀叹大宋要出混居了。没想到他对发布的公告详细的看了一下,看到赵受益因为霍奇升写的《农事杂谈》居然奖励了千两白银,还留任学院做老师,并且布告天下,这是典型的千金买骨。 于是范仲淹又找人专门详细的了解了一下赵受益的轶事。这一看又吓到,没想到这么个小屁孩,生下来没几年搞出这么多事,都还挺创意的,甚对自己胃口,要不是自己有官在身也会抛去学院凑热闹了。 看到赵受益这么诚心邀请自己,范仲淹感动的说道:“微臣感谢太子殿下厚爱,但微臣觉得自己的资历似乎不够吧?微臣担心影响殿下计划。” “这个爱卿不用担心,您的能力本太子是充分相信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不用cao心了,本太子来解决。”赵受益安慰道:“以后学院就交给爱卿了,另外现在学院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大部分是本太子教出来的新学弟子,主要负责教授新学。所以啊,还得借重爱卿的威望,多找些您觉得学识、能力、人品过得去的都招来,本太子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拜托爱卿了!”赵受益说完给范仲淹大大的鞠了一躬。 “殿下重托,微臣愧领了,臣必不负殿下!”正值壮年的范仲淹慷慨激昂的向赵受益表达自己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