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富贵闲农在线阅读 - 第七十五章 朝堂之上谏不休(改)

第七十五章 朝堂之上谏不休(改)

    虞世南怎么可能会看走眼,十几年的功底是没错的,只是敖浩的这十几年功底都是在现代练的,到了古代变成了孩童,所以才会被李世民误以为看走眼了。

    虞世南心中虽然不太相信自己会看走眼,但事实俱在,不由得不信,有些羞愧,佝偻着背,也不得不感叹道:“如此说来还得恭喜圣上,书艺一道于小辈中也出了奇才,臣确实是老了。”

    看到虞世南如此感慨,似乎在这一刻又老了一些,李世民刚刚的得意,化为了失落,眼睛再转到裴矩的身上,发现自从去了趟江南,裴矩也显得有些迟暮了,联想到封德彝的去世,意识到前朝老一辈的臣子正在一个个走向坟墓。

    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朝堂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新朝初立,正是需要用人之际,更加的珍惜人才,李世民安慰到:“卿身体健朗,正是老当益壮,为国出力之时,况且朕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向世南请教,世南何出此言。”

    虞世南呐呐不语,旁边裴矩也有些感触,竟然又生出了致仕的念头,不过现在气氛如此尴尬,却无法说出口,打圆场道:“世南若言老,那臣岂不是更加的不堪了,臣无法赞同,不说也罢,还是来说说阳乐那个小子,臣以为此子族中人人识文断字,必有蹊跷,特地询问了他族里的族长,原来此子所授之法与众不同,端为神奇。”

    说到这里,裴矩故意停顿了下,要勾起二人的好奇,等皇上来问。

    果然,涉及到这种问题,没有人会不好奇,不仅虞世南露出好奇的神色,便是李世民也一样,赶紧问道:“这倒是奇了,启蒙之法,向来不外如是,究竟有何不同之处,竟可以让裴爱卿都觉神奇。”

    “自前朝以来,教授识字,便行切韵之法,音韵相合便可准确的读出字音,方便蒙童尽快的识字,但此子却以梵文做声韵,更为简单易行,被称作‘拼音’,臣此去看见学堂里张挂的‘千字文’通篇不少的字都被用此法注释过,据称便是三岁小儿熟习此法,从未见过的字,只要看注释,也可准确的念出。”

    “还有这种事?爱卿可曾通晓?”之前刘政会的奏折上并没有提到这件事情,他早就想修改前朝的切韵了,要知道切韵虽好,但终归被打上了前隋的印记,如今出现一种新的更好的方法,李世民这正是瞌睡碰上了枕头,趁了心了,急问道。

    “时间太短,未曾通晓,只记下了一些,圣上请看。”说着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案上写了‘宇宙’二字,并仿照着注了拼音道:“依照此法,宇宙二字便是如此做的注释。”

    李世民和虞世南凑头望去,拼音字母皆为不识,二人可不是一般人,于周边各国的文字多有熟识,梵文也识得,但这种似是而非的梵文却无法确定。

    “这还是梵文吗?”李世民疑惑道。

    “据闻是为了更好的辨认和书写,敖浩的师尊做了更改,创制出了这种叫做字母的文字,一共只有二十六个字母,读音各不相同。”

    “此子还有一法,不使用平常的数字,而是另创了一套数字,臣以为很是方便,比之目前的数字更加直观,一目了然。”说着又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写下阿拉伯数字,并在下面对应的写下了相对的汉字,边写边念出来,最后写下一个很大的数字,对应的写下汉字,这种对比很强烈,汉字数字很长,但阿拉伯数字只区区几个便可以了。

    “嘶,这么简单?”本以为会很难,但只经过裴矩几句话的讲述,以及示范,李世民便掌握了这种数字的读写,失态道。

    “正是如此,不仅如此,还有相应的算法符号,当时臣见到一道数算题,已经抄录了过来,还请圣上观看。”裴矩今天准备很充分,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正是那道分家产的题目。

    李世民观看的时候,裴矩就在一旁解释,末了道:“圣上可想而知,有这种方法也难怪其族人数算精湛,臣以为此法值得推而广之。”

    “臣附议,不过还得去找此子寻来完整的方法。”虞世南也在一旁附和道,心里已经是百转千回,不再认为自己走眼是什么羞耻的事情,这样的奇人,有些奇异之处也不奇怪。

    李世民思考了一会,这才道:“此事容后再议,朕已有计较。”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提出要让几个皇子去阳乐求学,甚至太子也要前往,并拿出敖浩之前的一些成绩作为证明,但遭到了大臣的反对,朝堂之上一片反对的声音。

    一连两日,劝谏的声音不断,理由都很充分,主要集中在敖浩的才学、出身和年龄上面,诚然敖浩一介白身,又年纪幼小,实在难以让人放心。

    李世民被谏得焦头烂额,不过陆续的将拼音之法,数算之学拿出来作为证据,证明敖浩的才学,并让大臣们讨论辩证这两种方法对教育的积极作用之后,这种劝谏慢慢的少了。

    不仅是大臣反对,就连皇后也反对,认为身份相差太过悬殊,有损皇室的脸面和威严,如果真要这样做的话,不如把敖浩招进宫来陪读。

    但李世民有他的考量,认为将敖浩召进宫并不妥当,对敖浩的影响太大,一个淳朴的少年过早的进到宫里,很可能会将一个人才给毁了,这是李世民不想看到的,所以万万不行。

    大臣们有开始了新一轮的进谏,这一回重点换成了太子的安全问题,以及朝廷的脸面问题,太子是有老师的,又叫做冼马、太傅,放着现成的老师不要却去拜一个孩童为师,实在是大大的丢脸,甚至太子太傅直言,如果圣上要一意孤行,那么他们宁愿一死。

    也有人进谏,说除了太子,其他的皇子倒无不可,朝堂之上分成了几派,就此事争论不休,这赞同其他皇子去的,自然就是支持其他皇子那一派的人,

    尤其是李恪派,李恪是杨妃之子,杨妃又是前隋炀帝之女,这一派认为李恪承两朝皇室血脉,出身极为高贵,但当时已经立了承乾为太子,敖浩的事情成了他们心里认为的转机,如果敖浩的才学真如此惊人的话,早做接触,日后也好将敖浩招揽在麾下,要知道一个得力的谋士,往往可以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岑文本是封德彝的学生,本是江南大姓子弟,时为秘书郎,封德彝去世时曾嘱咐他要辅佐李恪,同时岑文本与李恪虽还无师徒之名,但已有师徒之实,李恪坚持私下里以师礼待之。

    岑文本看得明白,李恪的出身尊贵,但也正是因为继承了前隋血脉,而受到了一些人的诟病,又是庶出,太子之位历来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所以圣上才会立了承乾为太子,不过此时太子虽立,却未加冕,还有转机。

    知道了敖浩的事情之后,岑文本思前想后,上谏曰:“臣位处秘书郎一职,管图书经籍之事,闻听圣上欲要收录阳乐子新创拼音之法,数算之术,臣愿往之,必不负使命,带回勘校。”

    这话没有提及半点李恪,或者其他的皇子,只言自己的职事,这便是岑文本的精明之处,早就看出来,李世民要将皇子送去阳乐的心意坚决,不然也不会在朝堂上讨论多日,但也明白太子是肯定去不成的,私下里也与某些人商量过了,让人在朝堂上力争李恪前往。

    果然最后李世民力排众议,让三个皇子前往阳乐,只是在名目上换了说法,是前往阳乐游学。

    PS:今天是七夕,早上下班后又被上司拉着喝酒,说句惭愧的话,本人酒量极差,两瓶啤酒下肚基本上就面红耳赤,两眼朦胧了,却被拉着喝了三瓶,好在酒品还不差,倒头就睡,不会做什么失态的事,起来后将这章加长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