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袁绍之死
在官渡失败后,袁绍可以说是一蹶不起,身心都受到了重大的打击,最终病逝。 【逢纪护配】 历史上逢纪和以正直相称的田丰和审配关系都不太好,田丰之死就和逢纪进的谗言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审配遭遇危难的时刻,逢纪却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救了其一把。 在官渡战败后,审配的两个儿子都被曹cao活捉。那时孟岱与审配有矛盾,就通过蒋奇对袁绍说:“审配在任独揽权力,宗族势力大,兵力强,而且两个儿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当时郭图、辛评也这么认为,袁绍觉得有理,于是任命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把守邺县,审配陷入了危机当中,随时可能成为第二个田丰。 那时护军逢纪同审配不和,袁绍就这件事询问逢纪,逢纪回答说:“审配天性刚烈率直,每次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节cao,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南边而做不义的事情,您不要对他怀疑。”袁绍说:“您不是讨厌他吗?”逢纪说:“从前所争的属于个人私事,现在所说的是国家大事。”袁绍说:“太对了。”于是没有罢免审配,审配也逃过了一劫。 自此审配非常感恩逢纪,两人的关系开始缓和,审配也对老袁家更为忠心了。 【袁绍之死】 袁绍在官渡失败后,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祸不单行的是袁绍失败后声望大跌,北方不少地方都纷纷背叛袁绍归附许昌,袁绍为了镇压叛乱又是劳心费力,虽然最终他成功的镇压了北方的叛乱,但身体已经不行了。 而曹cao在得胜后,表现的那是一个志得意满,他在建安四年(201)四月率军沿黄河行进,炫耀军威,还进攻进攻袁绍驻在仓亭的军队,再度打败了袁绍军,直到九月份才返回许昌。 而袁绍可能也受了这件事的刺激,来年的春天就去世了,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继承人的乱局】 袁绍虽然死了,但他给袁氏集团留下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袁绍没有确定自己的继承人。 过于这点问题沮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提醒过袁绍,但袁绍没有听进去,反而让自己的儿子们各成势力,到死前也没有明确到底是那个儿子继承自己的大业。 这一点和灵帝当时的情况非常相似,灵帝最终也是没有确定自己的继承人,但不同的是,灵帝是很明确希望刘协上的,只不过外部压力太大了,刘辩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位高权重,士大夫也是支持刘辩,灵帝虽然是皇帝,但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只能拖,一直拖到了灵帝死去。 而袁绍则是很纠结的,在儿子中他看上的分别是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袁尚虽然是三子,但架不住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喜欢袁尚,天天在袁绍身边吹耳朵风,而且袁尚还长的帅,非常符合袁绍的审美观,所以袁绍也是很欣赏袁尚,有把他立为自己继承人的心思。 袁绍一度在审配的建议下,把袁谭继承了自己死去的兄长,同时把袁谭派到了青州,后来又让儿子袁熙担任幽州刺史,只留了袁尚在自己身边,一度看起来袁尚继承袁绍的大业已经成为必然。 但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机,袁绍曾经说过他让儿子各自管理一个州,要先看看他们的才能再决定继承人,结果袁谭就翻身了,因为在几个儿子里面袁谭作为青州刺史干的是最漂亮的,有着实打实的功绩。 袁谭去青州后,实际上情况是很糟糕的,当时在袁绍军的控制下就只有平原一个郡,同时还面对着公孙瓒任命的田楷和刘备推举的孔融两位青州刺史,其结果却是袁谭北排田楷,东伐孔融,一直打到了海边上,完成了青州的一统。 而袁尚在袁绍身边,袁熙在幽州都没有什么作为,这下袁尚和袁熙怎么比,没法比啊。 然后袁绍又觉得自己的大儿子其实也不差啊,而且又是长子,无论从排位上还是能力上袁谭都比袁尚有优势,所以袁绍开始纠结了。
在官渡决战时,袁绍就把袁谭带在了身边,最后逃跑的时候,父子二人是一人一骑逃了出去。所以直到最后,袁绍都病得快死了,他也是纠结到死没能决定自己的继承人。 袁绍把继承人的问题留给了自己的部下们,却最终导致袁绍集团内部的分裂。 袁绍死后,因为袁谭是长子,而且表现出色,所以众人都倾向于袁谭继承大业。当时逢纪、审配一向被袁谭所忌恨,辛评、郭图则拥护袁谭,而与逢纪、审配有矛盾。 而那时袁谭还没到冀州,审配等人恐怕袁谭掌权后,会受到辛评等人的报复,就假传袁绍的遗命,尊奉袁尚做袁绍的继承人。而袁绍的妻子刘夫人也是更喜欢袁尚,袁尚也就在邺城,这件事就顺理成章的成了。 袁谭自青州赶来奔丧,一看黄花菜都凉了,他看到无法接替父亲的职位后,就自称车骑将军,驻军在黎阳。虽然兄弟俩人并没能立刻决裂,但这件事情已经在袁谭和袁尚两兄弟之间埋下了深深的矛盾,日后二人的分裂只是时间的问题。 【毒妇刘夫人】 常言道“最毒妇人心”,而在三国历史上既有蔡文姬这样的文茂双全的奇女子,也有刘夫人这样嫉妒心极强的毒妇人。 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在历史上虽然比不过吕后,但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著名毒妇、恶妇之一。 刘氏天生妒忌心极强,袁绍没死之前还有袁绍压着,袁绍死后,其身体僵硬还没有下葬,刘氏就将袁绍的宠妾五人全部杀死。这还不算,刘氏担心死者地下有知,与袁绍再度想会,又剃去她们的头发以墨敷脸来毁坏容貌,最后她儿子袁尚又帮助她杀光死者的家族。 杀人毁尸,还灭其族,袁绍有这样一个妻子,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