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书房
看着李国政逐渐消失的背影,俞铮也是有些感叹,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前三天,一直过的浑浑噩噩,甚至连当时的自己干过什么事,说过什么话都忘的一干二净了,一直到这两天才恢复过来。 其实今晚上卖鸡蛋灌饼也只是临时起意,他最初的打算也仅仅是在稿费来之前赚点零花钱来解决口腹之欲罢了。 要不是李国政那番话,或许俞铮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 正是那番话。 让俞铮想到了,他自己的计划未免有点太悠闲了,现在的自己还处在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境地里面。 所思所想的美好未来,也不过只是空中楼阁,虚幻泡影。 就算是悠闲,也不应该这个时候悠闲。 既然自己已经选择好了未来的路,要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里披荆斩棘,成就一番功业,那在这个英雄起于微末之间的时候,自己更加的应该拼尽全力才对。 因为这个时代的那些人杰们,现在也正在竭尽所能的完成他们要完成的奇迹。 他知道卖早点很累。 他知道这赚的其实是血汗钱。 他也知道要靠这个赚钱,可能一天至少需要十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余出自己写书的时间的话,那能留给他睡觉的时间,其实是寥寥无几的。 但他更知道,这的确也是在短时间内赚钱的最容易,最没有门槛的法子。 他也更清楚,现在虽然是艰苦的,但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感谢这个年代的短缺经济,才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机会。 其实八十年代就是这样,市场上的需求要远远的大于供应,无论干什么,都是赚钱的,无非是赚的多赚的少罢了,而卖早饭晚饭,因为需求量大,虽然单单的一份卖的并不是多贵,说不定也就是赚一毛钱,但是耐不住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数量一多起来,最后结成的果实就会很惊人了。 回到屋子里的时候,俞铮的家里人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电视,俞铮扫了一眼,发现竟然是八三版《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一集。 “这是到了华山论剑了?要大结局了吧?” 俞铮笑着随口说了一句。 “哥哥你怎么知道的?”俞瑶看到自己二哥回来,高兴的从沙发上蹦了起来,现在的她已经跟俞铮很亲密了。 她有些奇怪。 在她的印象中,二哥可是很少跟他们一起来看电视剧的,这个超级好看的,叫做《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她二哥也就是跟他们一起看过寥寥几集而已。 俞铮笑了笑,说道:“我在同学那看过小说,剧情差不多的。” 还不等俞瑶再说些什么。 等了半天的俞卫国咳嗽了一声,他的脸上很平静,面无表情的,看不出什么喜怒哀乐的,看了俞铮一眼之后,说道:“小铮,你跟我来书房一趟。” 说完,他自己径直的转过身走向了自己的书房。 “小铮,你爸爸问你什么,你直接跟他说就是,不要惹他生气。” 秦秀莲有些担心的看了俞铮一眼,她也不知道自己丈夫是什么打算,刚才他跟自己回到客厅,一句话也没有说,不过眉头却一直皱着。这个样子,按照她对于自己丈夫的了解,应该不是什么好的迹象。在她的记忆当中,每当自己丈夫这幅样子的时候,就是他要发脾气的时候。 “我知道。” 俞铮倒是无所谓的笑了笑,他对着自己母亲做了一个放心的表情,然后跟在俞卫国的身后,走进了书房。 在书房里。 俞卫国看着一脸淡然走进来的俞铮,点起了一根烟,他在想着该怎么开口。 但令他意外的是。 自己这个原本木讷的小儿子,竟然率先笑着说了起来。 只见俞铮笑着问道:“爸,今天中午你们开会谈的什么啊,怎么最近老是开会开会的,是不是县里出了什么事啊?” “那倒是没有。” 俞卫国不自觉的摇了摇头,否认了自己儿子的这个说法,然后他才产生了有些诧异的感觉,他发现自己竟然有点不了解自己的这个儿子了。 知子莫若父。 自己的儿子,这两天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虽然儿子小时候,自己在当兵。 也称不上是看着自己儿子长大的,但自己转业回家也有几年了,对自己儿子的性格也称得上了解,但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自己儿子的行为来看,却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用一句老话来说,可能有些不太准确——如同突然开窍了。 无论是行为,言谈,举止。 都不像是自己儿子了。 要不是这幅样子没变,他都要怀疑,对面的这个年轻人,不是自己儿子了。 “现在全国上下不是在引进国外生产线么,县里也不想闲着,之前打了报告上去,但省里批下来的外汇太少,引进不了家电的生产线,再加上时间不多了,所以县里这几天在商量引进什么项目呢……”
稍一犹豫,俞卫国还是给自己的儿子解释了一番。 “这样啊……” 听自己老子一说,俞铮才有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记起来了。 他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经济史专业。 毕业论文写的也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改革,对于这个年代还称得上了解。 八五年在中国的家电史上有些特别,称得上是战国元年。 就是在这一年,全国各地开始了引进外国淘汰生产线的狂潮,只是电冰箱,彩色电视机以及洗衣机的生产线,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就引进了数百条之多,后世的一些声名赫赫的家电企业,比如说后来白色家电里的霸主海尔,就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 当然,现在的海尔还不叫海尔,张瑞敏在去年十二月才临危受命,走马上任,就算离着让他声闻全国的砸冰箱事件,都还有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次引进潮当中。 不仅仅是各种家电的生产线,其他的生产线也没少引进。 基本上全国各地在诸侯经济带领下,不论大小,不论有无,都在如火如荼的引进。 这种无计划,无规划的引进,让国家本来就稀少的外汇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这段时间一些报纸也在说这些事情,言辞甚为激烈。 “是阿里斯顿的事情闹的吧?” 俞铮想起了八五年引进潮中很著名的一个事件,便随口说了一句,而俞卫国则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诸侯经济,山头各立,一龙生九子,跟玩笑一样,据说中央对这件事很不满的,但地方的事他们也不好插手,不过引进要收紧是肯定的了……” 俞卫国一说起话来,就喜欢大口的吸烟,屋子里的烟雾很大。 “所以县里宋书记也很着急,打算快点把批下来的那点外汇花出去,不然就烂在手里了……但就那么点外汇,大项目好项目想都不要想,小项目那么多,不做好调查就引进,谁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上沪闸北那个豆制品厂,不就花了几十万美元引进了一条RB的豆腐生产线,结果生产出来的豆腐卖不出去吗?县里现在也是犹犹豫豫,步履维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