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男才女貌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四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论古今,一个政权的体系中,中央是首脑,做出各种大政方针,战略决策,名义上担负着天下苍生的安危生计,是政权体系中的核心,但在政府的体系中,真正承担着政权根基的,是地方各级政府。在所有人看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应当是垂直的领导关系,中央政府的决策,直接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行为,但事实上,从古至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其实在很多地方,是横向的博弈关系,双方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利益整体,很多时候,双方甚至会站到对立面,从而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利益对抗,这种情况,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还不是那么突出,但在后世,在财政两级分化之后,才变得尤为突出。但即便是再封建社会的一级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也无法保持高度的一致,的确,中央政府掌控着立法权和官员任免权,但地方官员作为一个群体,同样拥有者对中央政策的解释权和执行权,古代的交通通讯情况不够便利,很多距离政治中心偏远的地方,中央政府的掌控力度有时会被地方政府压过。

    其实任何一个王朝的中央政府,其首脑,也就是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王朝会衰落,都希望自己治下是个太平盛世,都希望老百姓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只有这样,他们的皇朝才能千秋万代。但又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能够长治久安,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央政府所制定的许多惠民政策、利民措施,都无法将实惠传递到老百姓的手中。北宋王安石变法,所指定的新法,大多是针对北宋国内所在的主要弊端进行改革,从政策本身,可以说是有德惠于天下,但这些政策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变成了流毒百姓的害人法,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地方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护自己身后利益集团的利益,在执行过程中故意曲解新法,甚至变更新法,最终将新法改的面目全非。

    表面上,新法得到了最高统治阶层的认可与支持,王安石身居宰辅之位,宋神宗为他撑腰助阵,他的手下还有一大批的新党为其出谋划策,但这些都没用,因为他们忽略了地方政府本身对新法的阻挠与危害,单说青苗法,断了地主阶层的财路,而地主阶层又是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大后台,当中央政府的政策危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的时候,自然会引起他们的反弹,他们无力直接对抗中央政府,因为朝廷军权在握,但他们可以轻松的cao控一个县、一个郡甚至一个州的官僚阶级,因为他们之间的利益是相连的,可以说,他们之间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唯有臭味相投者,方能狼狈为jian,地方官要想发财,要想过奢侈的日子,要想在任期内舒舒服服的混日子,那都离不开当地地主阶级的支持,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光从那些已经很贫困的老百姓身上能捞到这么多的钱财吗?

    要致富,还得吃贿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靠着地主阶级吃饭的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在纯正的利益面前,谁能记得什么圣人教诲,什么仁义廉耻,有奶便是娘,朝廷发的那点工资能住大房子吗?能买奢侈品吗能在外面金屋藏娇吗?这些东西都满足不了,我凭什么为你朝廷买命,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他们又不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凭什么要为这些泥腿子屁民出头?只有替那些能够让自己发财的人办事,才是正道,只去追求什么良心,到最后也未必有好下场。

    这就是所谓官场的规矩,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而中央政府,有魄力的,敢于担责任,不怕惹麻烦的,重典治国,执法严明,惩贪除恶,刷新吏治,以国家机器的强制手段,硬生生的压服地方上的贪恶势力,那么整个社会就能出现治平的景象,在封建王朝来说,那就是中兴的意思,不过,往往会得罪一大批的人,做臣子的,到最后甚至会万劫不复,比如商鞅、王安石这些人,即便是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难免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比如朱元璋、雍正皇帝。

    就是因为做这种事情太得罪人,投入产出太不划算,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当这个恶人,官员们,明哲保身,和光同尘,而君主呢,能过且过,搞中庸,和稀泥,弄个所谓的无为而治,粉饰社会和谐太平,地方上的人呢,钳制言论,歌功颂德,整天捡着过年的话说,每到一个时间段进行总结,都是弄几句道路是曲折的,成绩是伟大的,这样的扯淡言语糊弄过关,上下相蒙,自欺欺人,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活在自我编织的谎言中,一直糊弄到玩儿完为止。

    如果政府是一棵树,中央是树干,那地方政府就是根系,老百姓是土壤,只有根系健全,有效运转,这树干才能通过根系,源源不断的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开出一朵朵财富之叶,文明之花,而花叶飘落,化作花费,又能滋润土壤,这才是有生机的大树。而一旦根都腐烂了,这棵树也就断绝了生机,最终,逃脱不了轰然倒塌的结局。

    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在一个政权的体系架构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如果保证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水平,那么政令难出帝都的情况在所难免。刘宇和孙琳都来自后世,对这一点他们是有着深刻了解的,因此,在刘宇所架构的政权体系中,地方政府是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被纳入监管体系的。后世的文人官吏对明朝的锦衣卫和特务政治切齿痛恨,刘宇对此却情有独钟,为官不做亏心事,何怕锦衣夜叫门。就是因为官员中没几个屁股干净的,心中有鬼,所以才对锦衣卫畏之如虎,深怕那一天自己东窗事发,被人家抓了去,所以才战战兢兢,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刘宇就坚定的认为,只要你克己奉公,清正廉洁,那么朝廷的特务机构对你来说,就是个摆设,你甚至可以把他当做是透明的,只要你保持住这种节cao,那说不定你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厂卫的人长什么模样。

    但是,如果你作jian犯科,贪污受贿,心存不轨,那厂卫就是架在你脖子上的一把钢刀,随时随地,都能取了你的性命只有有效的监管和有力的惩罚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消灭贪腐的土壤,光靠着嘴皮子上嚷嚷我要反贪,那就是作秀,空架子,屁的作用都没有。刘宇所管辖的这些地区,现在都在暗部、情报部还有厂卫的监视之下,刘宇也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手下的人,你们只要不怕死,那就放手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反正只要你敢做,我就敢杀,我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有什么功劳,有什么靠山,只要触犯国法,那该杀的杀,该抓的抓,有人敢求情,那正好抓个连带责任,反正汉朝什么都缺,缺钱、缺粮、缺物资,但就是不缺人,尤其是不缺想要当官的人,所以这些犯了事儿的人不用担心死了之后后继无人,这边还有一堆的人等着做这个位置呢,地球缺了哪个都照样转。

    正是因为刘宇的这种近乎偏执的肃贪态度,还有强力的侦查镇压手段,死在他手上的贪官污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所有在益州做官的人,都知道,自家的主公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什么事都有商量,唯独这件事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逮到谁就收拾谁,所以刘宇统治范围内,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没有官员敢作jian犯科,玩忽职守,毕竟周围有太多的眼睛,明着的暗着的在那里盯着的呢,这些官员都相信,自己在屋里打个喷嚏,朝廷的情报人员都能知道,何况是别的事情,因此,在如今大汉这么多诸侯当中,刘宇集团的吏治,是最清明的。

    不过百密总有一失,由于刘宇得到雍州的时间实在太短,而且进驻长安之后,公事、私事、杂事一件接着一件,几乎没有一天有空闲,而当初益州的各个部门,也都是刚刚搬迁到长安,需要和朝廷中现有的官员机构进行融合,事情也是多的不得了,所以对于地方上的监督,就松了一些,当然,益州地区已经定了型,不管这边怎么调整,那边的监管机制照常运转,但雍州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这一套监管体系,而且吏部在一时半刻,也抽不出时间,去逐一净化整顿地方政府,因此雍州的郡县中,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仍有鱼目混珠之辈,害群之马之流。

    这宜君县的朱勇,就是害群之马中的一个,他的官就是买来的,来做这个官就是为了发财的,什么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什么大局观,战略意识,在他的身上那都不存在,因此,在第一次鲜卑人入侵的时候,他坐视数万百姓被鲜卑人杀掠而无动于衷。其实他的名号,早就已经被情报部门计入黑名单了,再有个十天半个月,等到吏部腾出手来,立刻就能清算了他,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鲜卑族大举入侵,使得宜君县变成了战场。清算的事情,也只好往后推。

    朱勇就是个混吃等死的主儿,对鲜卑人,他是打从心眼里害怕,久居边境,他知道这些个黄须奴,平时或许不起眼,但真要是发了疯,那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因此,他想尽可能的不去招惹鲜卑人,反正他在宜君县也捞的差不多了,现在形势如此危险,他打算趁着大战未起,递个辞职的本章,而后挂冠悬印,卷铺盖走人,离开边境,到内地去享福。

    哪知道天不遂人愿,他的宜君县,被人家鲜卑人当成了软柿子,第一个,就拿他开刀,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胆子本来就小,被这封情报中的信息这么一吓,竟然晕倒过去。这大堂中的人又是一片大乱,跟朱勇亲近的,赶紧过去,给他掐人中,捶后背,晃肩膀,揉胸口,百般方法给他顺气回神。也有平素跟他不是很对付的人,没去管他,而是去关注,这个紧急情报上,到底是什么事。

    宜君县的县尉,叫何涛,身高八尺,孔武有力,他平时,就跟这个朱勇不对付,别看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县尉,对不上眼儿。何涛很鄙视朱勇的为人,因为大家在一起共事多年,朱勇的那些底细,何涛都知道,一个买来的县令,又没什么本事,你就是想让人家尊重,那也没这个本钱。何涛跟朱勇不一样,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军队,还曾经跟随军队,征讨过羌族的部落,那也是冲锋陷阵,杀过人的主儿,身上好几处刀剑伤痕。

    后来,他年纪大了,而且边境上没有什么战事,朝廷也不能白白养着这么多的兵马,所以,他也就卸甲归田,回到宜君县老家。回到家之后,得讨个营生,得过日子啊,他又没有别的本事,凭着在军中真刀真枪练出来的一身本领,在宜君县西南十里的李家铺,开了一个场子,专门教授学生武艺,就和后世的武馆相仿。一开始,没什么名气,但随着来拜师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他确实也有两下子,这名声也就慢慢的传开了。

    这宜君县是边境边上的县,李家铺又在宜君县以西,更加接近边境,所以,到了每年粮食丰收的时候,这周围的一些马贼,还有一些鲜卑小部落,就会到汉境之内,抢掠钱粮,边境上的百姓苦不堪言,但也没有什么办法。李家铺就是经常遭到sao扰的一个村子,这一年收粮时节临近,老百姓的脸上都见不到笑容,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这个何涛过去没有务过农,也没在这边境的村子里呆过,因此,看见这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是这样的一副表情,他心中十分不解,于是就跟相好的而几个村民打听,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快要丰收了,你们倒愁眉苦脸的?这些个村民,也不拿他当外人,就跟他把其中的原委,如此这般的讲说了一遍。

    何涛一听,心里面不是滋味,他是当过兵的人,见不得那些贼寇外族欺压汉朝的老百姓,所以,他考虑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到李家铺的村长,叫李福的家里去了。这个李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平日里在乡亲们中间,人缘不错,看到何涛来了,连忙热情的邀请进屋,亲自给沏上茶,就问:“何教师,您这一大早的,怎么有功夫,到我这里来?”何涛有什么说什么:“村长,我听乡亲们说,往年到了收粮时节,经常会有马贼和黄须贼,到咱们村里来劫掠,官府也不管,是不是真的。”李福点头道:“是这么回事,咱们这个村子,离着大汉朝的边境太近,那马贼和鲜卑人来去如飞,他们不事农耕,一旦没了口粮,就会到边境上来抢夺,可怜我们平时种的这些粮食,本就有四成要交给官府,剩下的六成,又有两成被贼人抢走,那些自家有田的,靠着剩下的粮食,尚可勉强度日,可那些租种田地的,再交了租子,这一年基本上就等于是白忙活,每年因此饿死的,也有不少啊这真是作孽啊作孽。”

    何涛听完,站起身来:“老村长,我何涛,到咱们李家铺,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了,平时,靠着乡亲们捧场,这才有我的一口饭吃,这李家铺,就是我的家,老村长,您要是信得过我,我给您支个招儿,您把村中的壮丁,都给我集中起来,白天务农,晚上,我来cao练cao练他们。我这个人没有别的本事,但我当过兵,杀过敌,一身笨功夫还是有的,我把我所学的战阵之法,御敌之道,都教给村里的人,咱们组织起一支民团,等贼人再来,我管教他们又来无回”

    这李福不是个怕事的人,对于来抢夺的贼寇,他也是切齿痛恨,只是自己没本事,对付不了人家,此时听何涛这么一说,他心里面立刻就通过了,再一想,这个何涛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在这附近方圆二十几里,那也有不小的名声,听说,他收的徒弟就有二十多人,这真要是把村里的壮丁给集合起来,让他传授武艺,这村子的安全,不就更有保障了

    所以,村长李福举双手,赞成何涛的这个主意,而且办事雷厉风行,当天晚上,就把村子里的青壮都给叫到一起,把事情给这些人一说,这些人都是轰然叫好。壮丁,年纪不超过三十五,那都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往年受贼寇的迫害,心里面都憋着一股气,这个时候有人要出头,他们自然愿意,就这样,何涛就在李家铺组织起了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