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李治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章 舆论导向

第六十七章 舆论导向

    数日后,李治向皇帝李世民建议打击谣言,并希望对因为谣言受到伤害的官员,进行赦免、补偿。群臣纷纷附议。他们也是深受其害呀。尤其是李靖和李绩,如果皇帝不杜绝谣言,他们的家真的就变成了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办啥事,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了。总不能连沐浴,也让长安百姓观看、指指点点吧。

    皇帝表示同意。不久,李君羡一家也从天牢里放了出来,朝廷给予了一定的补偿。李治还专门进行了探望。这让李君羡一家感动不已。不久,李君羡申请离开长安,外调他地为官,皇帝李世民表示同意。李治又亲自在长安郊外为他送行。

    之后,李治又向皇帝建议:建立邸报制度。每周把朝廷的大事通报给各地官府,之后再通告给所有大唐百姓。当然通报的只能是好事,粮食增产、平定叛乱、万国来贺这一类的。杜绝百姓以讹传讹,肆意揣测。

    皇帝表示同意,群臣表示支持。皇帝下达了诏命。

    李治这个想法来源于后世的《新闻联播》,有人这样评价过《新闻联播》:

    前十分钟,国家领导人都很忙,不是出国,就是下乡;

    中间十分钟,全国老百姓都很幸福,不是致富,就是增产;

    最后十分钟,其他各国都很惨,不是爆炸,就是造反。

    其实想想也可以明白。《新闻联播》是隶属于中央电视台的,而中央电视台则是党的口舌,肯定替党说话啊。

    在汉朝时,就有名儒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需要牢牢抓住两项权利,一个是军权,一个就是舆论。而舆论则在读书人的手里面,所以希望汉武帝善待读书人。”

    后世开国伟人也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在笔杆子上,那位伟人也是高手,不仅擅长写文章,而且cao纵舆论也是炉火纯青。伟人一生:在军事上,技高一筹;在舆论宣传上,伟人更是占尽上风。伟人的一整套思维和语言,长时间征服了中国大陆几亿人的头脑。整个中国知识界对他可以说五体投地,例外者极少。

    那位开国副统帅更说过:“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

    舆论,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是很重视的。例如:那位伟人当政,虽然经济上捉襟见肘,连老百姓的温饱也不能解决,还饿死过人,外交上也四面树敌,剑拔弩张,可是老百姓支持他,拥护他,也原谅他,因为他是真心想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做事的。舆论做得很好,百姓们都知道伟人为什么那么做,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即使偶尔做错,百姓们也谅解。可是,后世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还在高速增长中。外交形势也大为不同,与世界上的大国及周边国家,大多变为战略伙伴关系。可是执政者的自信心,却下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点。维稳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调动警力,把一切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后世中国老百姓生活上,不可谓不幸福,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吃得好,穿得好。为什么很多人会感觉不幸福?有人认为与舆论宣传,有一定的关系。

    李治的邸报制度,舆论宣传的效果是明显的。老百姓不但觉得自己生活上过的确实比以前好了,而且精神上也认同邸报上所说的,心情上很愉悦。为自己能够生活在盛世,生活在皇帝李世民的领导下,感到高兴。

    几乎所有人都感到高兴,可是有一群人却高兴不起来。他们无事可做了。他们就是御史台的人。本来他们就是提出朝廷的错误,专门找错的。现在好了,每天接触的都是好事,他们无法开口了,憋得很难受。于是御史台集体上书,我们要了解朝廷的真实情况,不然请陛下解散御史台。

    于是,李治又建议:“对所有四品以上官员、御史台所有官员、各县县官公布大唐的真实情况,让他们了解真实的大唐,方便他们更好的施政,同时要求他们保密。对待普通百姓,需要做好舆论引导;但是对于主要官员则需要他们认清形势。”

    皇帝李世民表示同意,百官也支持。李世民又下达了诏命。

    长安,东宫。狄仁杰对李治说:“您这种行为,不是愚民政策,糊弄老百姓吗?”

    李治回答:“百姓是应该有知情权的。可是现在情况不允许,我只能这样做。希望你能理解。就像在吐蕃时,看到广大的农奴,我心里也很难受。可是不管是吐蕃的统治者,还是广大的农奴,他们都认为他们就应该这样生活,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我也没做什么,也没敢做什么。那种情况,我敢提解放农奴吗?慢慢来吧,农奴们会慢慢觉醒的,等到时机成熟,我会协助他们废除那万恶的农奴制度的,大唐的百姓也会拥有知情权的。我相信这一天,不会等待太久,会很快到来的。”

    大唐的舆论秩序,不但恢复了正常,而且老百姓也更加感恩朝廷。朝廷重臣、御史台、各府、县主官,更加为民请命,更加大胆的指出朝廷政策的种种不妥。

    而此时李治却通过邸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一分为二看问题》,告知四品以上官员和各府县官员,所有事情、政策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希望朝廷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够想到利,也能够想到弊,考虑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如家庭困难、残障的百姓的难处,制定政策时对他们进行照顾;希望各地在按照朝廷政策执行时,要为百姓谋取最大福利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政策的弊端对百姓的危害。

    李治的这个《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得到了皇帝和群臣们的肯定。皇帝和群臣都把这篇文章做为自己的每日必读文章。考虑政策也更加全面、合理;各地主官处理问题时,也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不再实行“一刀切”。很多百姓感受到了国家对他们的照顾,尤其是一些家庭困难、残障的百姓,赋税、徭役以前都和正常百姓一样,现在已经减少很多,很多地方甚至对家庭困难的百姓免除了赋税,对残障百姓免除了徭役。

    李治视察了长安近郊,发现了这一现象。心中暗道:“现在还只能做这么多,我相信以后百姓们会生活的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