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唐朝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见过不要脸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五章 见过不要脸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五章nbnb见过不要脸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许是看参加者多有道学士子的缘故,这次文会给的题目也很宽泛,吟咏山水,临溪泛舟什么的都可以,了解诗题之后,孟浩然便在园中草地上负手漫步的发兴诗思,唐成见状,也没多打扰,自在另一边凝神回忆。

    因这诗题给的范围大,可选择的面儿就广,不一会儿的功夫唐成便已想好了一首七绝,就近寻了一张书几录诗时,过来侍墨的童子诧异的看着他,纳闷这位锦衣华服的士子干嘛边写诗嘴里还在喃喃念叨个不停。

    “韦应物韦大诗人,这回要借你的诗用用,你才华高绝,少了这一首没准儿还能激发着写出更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来,兄弟我实在是对不住了”,嘴里喃喃念诵完毕的同时,唐成这首二十八字的七绝也已写完,那侍墨童子许是对唐成的风仪很有好感,吹干墨迹取诗时粲然夸了一句道“好字”。

    这笔八分楷唐成写的也很是满意,闻童子夸赞,含笑点头为谢,恰在这时,构思好的孟浩然走了过来。

    与唐成的猜想不错,心恬淡却又不狂傲的孟浩然在书法上果然没选楷书及法度稍逊的隶书,而是用的一笔散淡飘逸的行书。

    “清溪泛舟”,孟浩然边写,旁边看着的唐成边轻声吟诵道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落的夕阳洒下清凉的光辉,驾一叶扁舟在清溪小洲间dàng)漾。清澈的溪水中鱼虾自在畅游,临水泛游闲适自得的信步徜徉。溪边满头白发的老翁在悠闲垂钓,对岸新妆浣纱少女活泼靓丽的倒影于溪水中轻轻dàng)漾。偶然抬头似曾相识。两人一笑之间无言相望。

    这是一首表现傍晚泛舟时散淡逸兴地七言,尤其是结尾两句的描写,蓑衣白头翁与新妆浣纱女对视之间落落大方,纯意洁,脱尽凡俗之气。此诗语句虽然平淡,淡得几乎看不到作诗的痕迹,但诗味却极其醇厚。至于前面那几句写景虽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于清闲浅淡之中。透出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好一个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孟浩然写完,唐成吟完之后击节赞道“少兄这首乘舟行吟之作洗削凡近,净澈思与清淡语言恰与明秀诗境融为一体,由此表现出的山水之美更显自然纯净,好一首佳作。若我所料不差的话,今番文会三甲必有少兄一席”。

    “唐兄过誉了,此诗当不得如此夸赞,”,孟浩然一笑拱手为谢。“不过唐兄所评到的这几点却是深得我心,人言知音难觅,某何其幸也”。

    两人相视一笑后,孟浩然很自然的问到唐成写了什么。

    “我录下的这一首倒也不敢妄自菲薄”。好诗就是好诗,能经过一千三百多年时间检验地名作也实容不得唐成来菲薄,刻意的用“录”而不用“作”,这也算掩耳盗铃式的自我安慰吧,“少兄稍后自能听到”。

    时俗里会文时,若是人少也还罢了,若是像今天这般参与的人多,则就只有荣登三甲的诗作才会被广而告之的念诵出来。唐成此话的意思就是其所录下的诗必能荣登三甲。

    “好一个自信气度”,孟浩然闻言哈哈一笑,“某洗耳恭听”。

    自信,唐成当然自信这般一个小小文会,韦应物地名作还进不了前三甲他不仅对自己录下的这首诗充满自信,且对孟浩然适才所写的清溪泛舟也同样是自信满满。

    设想的很美好,但现实却是很残酷,在唐成想来进前三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文会最终宣布地结果却是如此的不堪。他录的韦应物诗作和孟浩然的那首清溪泛舟别说前三甲没进,就连随后仅是点诗名褒扬地五篇里也没听见。

    眼前的这一幕彻底把唐成搞愣了。以至于结果都诵读完后,他又愣着听了好一会儿后,才不敢相信的看着孟浩然道“没有我们”。

    “是没有”,孟浩然也很失望,但是他脸上的神却比唐成平静的多了,“此次文会第一的是何仲达,喏,就是亭子正中坐着的那个,他也是而今道城诗坛执牛耳者和今天文会的组办人;第二名就是他旁边坐着地王群玉;看那个正站在亭子中间的青矜士子,就是第三名”。

    孟浩然说完之后,见唐成一脸讶色的站在那里,还以为他是失望过度,心难复,遂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也没什么、倒是唐兄你到底写的什么诗现在可以吟来听听了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成随口将韦应物这首经典名篇的滁州西涧给吟了出来。此时的他之所以脸色奇怪,倒不是因为失望,而是震惊。

    我靠,这也太牛叉了,孟浩然那首且先不论,他录下的这首滁州西涧中唐大家韦苏州地典范代表作,自诗成之便被历代学子口口传诵了一千三百年多地名作呀,这样的诗在一个山南东道地文会里竟然连三甲都进不了

    “怎么没什么这这”,眼前的结果实在太出唐成意料,极度震惊之下他甚至罕见的连话都有些说不利索了,“少兄你不生气对了,那名列三甲的诗作又写的是啥”。

    孟浩然将刚刚听过的三甲诗作念了一遍后苦笑道“结果已经宣布,气之何宜”。

    “这三首诗最多不过中规中矩罢了,就这也能得三甲”,唐成嘴里说着,人已迈步就要往亭中冲去,只是他子刚动,便被孟浩然从后面一把给拉住了。“唐兄,这是文会,万万莽撞不得”。

    “我是去理论,不是打架。浩然你放开我”。

    “理论什么呀”,孟浩然绕到了唐成前堵住了他的去路,“那何仲达及王群玉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诗人,论辈分他们是师长辈,论份他们是山南文坛执牛耳者。这又是文会,唐兄你这一去少不得就要落个不敬师长的名声,这于我辈士子而言就是一生也洗刷不掉的污点,异的士林风评,礼部应试乃至授官升迁都必受影响。而以他两人在本道士林地影响力,只要批你两句,唐兄虽不至于败,但众口铄金之下名裂却是一定的了。唐兄。去不得,去不得呀”。

    “好,好,好”,虽然唐成现在心下真是气恼之极。但他却不是个莽撞人,听完孟浩然的利害分析之后,也就不再极力前冲,停住步子咬牙声道“我不去。不去就是”。

    一时之间两人都有些沉默,而亭中的诗作品评也随风传来,此时正是那年过五旬的王群玉在摇头晃脑的品评何仲达之诗,唐成只是听了几句,已觉心中作呕,浑的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盖因王群玉品诗时所用的词大多是后世诗话里在论定杜甫、王维等人时才会用,才敢用到地词儿。

    何仲达是谁唐成不仅没听过他的诗。对这个名字也一点印象都没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眼前这个所谓的山南东道诗坛领袖在整个唐诗发展史上连个三流诗人都算不上,要不然后世的古代文学史里也不会连他的名字提都不提。

    “恶心,真他妈恶心”,听不几句,实在听不下去的唐成猛地一拉孟浩然,“走。免得污了耳朵”。

    转过来走了几步。许是那王群玉说的兴发,声音也越来越大。间中夹杂的还有许多学子地赞好附和之声。

    至此唐成再也忍不住了,仰头哈哈大笑的长声道“互相吹捧,恬不知耻这就是何园文会老子见过不要脸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三甲哼哼,狗不通,莫非这比的是谁地脸皮更厚不成”。

    唐成此言一出,当真是语惊四座,瞬时之间,刚才还是闹非凡的亭子里顿时鸦雀无声。

    听闻后的这种变化,脚步不停的唐成猛然一拉侧地孟浩然,“别回头”,说完之后他就是又一阵儿更为肆意嘲讽的大笑。

    几十年以来,何曾有人敢在文会上如唐成这般激切的指摘本道诗坛盟主刚才宣布结果时是唐成懵了,而现在则是亭子里的人懵了,等他们从震惊中反应过来时,始终没转过头来的唐成两人已绕过花径消失不见。

    “不过是两个狂生尔”,亭子正中,刚才拈须闭目微笑的何仲达脸色微微一红,随即便恢复了那副高远的神,“座中诸生可有谁识得这两个狂生的”。

    唐成两人都是刚到道城不多久,刚才大笑说话时又压根儿就没扭头,能有谁认识众人面面相觑一番后,齐齐摇头。

    “后辈少年锐气,好发狂言也是有地,文山,某便代他们向你赔罪了,还望莫要生气的好”,温颜向亭外环视了一周后,何仲达笑着接续对王群玉道“莫因他们坏了本次雅集的兴致,文山,便请你继续为后辈做一品评如何”。

    “仲翁好气度,好心”,王群玉一赞之后,又是应者如潮,片刻之间亭子内外又恢复了刚才的闹模样。

    许是文会开始的已久,来时守在门口的那几个下人也不知被抽调到那儿去了。

    “唐兄还是太莽撞了,别让他们记下你才好,毕竟你现在已是道学学子了”,走出何园,孟浩然先是有些无奈的看了看唐成,随即展颜一笑道“不过那几句话说的倒是深得我心”。

    “莽撞不”,唐成摇了摇头,“我是刻意为之地,这样地事儿只要不是当场抓着,随后他再说什么就有得扯了”,言至此处。唐成微微一顿后嘿嘿笑道“说实话,我还真想有这么个机会跟何、王两人好好扯扯”。

    孟浩然闻言,诧异的扭头过来看着唐成。

    “光脚地不怕穿鞋的”,唐成也扭过头来,含笑道“浩然,你许是不知道吧,对于我等这样地后进来说,跟他们这样所谓的前辈名家论战可是成名的一大捷径”。

    “呃”。孟浩然闻言,像喝水被呛住了一样的哽了一下,随后才哭笑不得道“就有名也是恶名,若是别的行当倒也罢了,士林容不下这个”。

    说完之后,孟浩然又沉吟了一会儿,猛然停住脚步正色看着唐成道“唐兄,我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见孟浩然一脸的郑重。唐成停住了步子,“朋友之间有啥不能说的,你说就是”。

    “唐兄求名之心太切,余以为此实非好事。世间万事东流水,名利不可不求。却也不可求之太切,否则必将心智不稳,小则影响学业,大则迷坠心志。我兄不可不戒呀”。

    唐成不防孟浩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但再想想他地心及诗风,复又觉得他说出这种话真是再正常不过了,这话还就是孟浩然应该说的。

    唐成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求名,他的目标很明确,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及生活要求后,如今正在为人生更高意义上的自我满足而奋斗,这种更高意义的满足就是理想。而当下求名就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作为一个自我意识更强的穿越人,他并不觉得自己追求理想有什么不对,但作为朋友,唐成也同样感动于孟浩然地诤言。

    诤友才是最值得结交与珍惜的朋友。

    哎求同存异吧,朋友相处之道大可“和而不同”,唐成笑着点了点头,没跟孟浩然争论,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道“孟少兄。你刚才听到结果之后真不生气”。

    “当然生气。不过还是那句话,气之何益”。尽了为友之道后,孟浩然欣慰的笑了笑,“诗坛大抵便是如此,唐兄见的多了也就自然习惯了”。

    “诗坛就是如此”。

    “啊,对呀”,见唐成一脸讶色,孟浩然很温润的笑了笑,“唐兄以前很少参加文会吧”。

    “这是第二次”。

    “这就难怪你今气怒如此了”,孟浩然笑着解释道“其实文坛与别地行当也并无什么不同,声名越大随利也就越大,由是新进之人便极力想要出名,但前面那些已经出名之人却又不愿就此退下,如此以来说不得就有了矛盾,久而久之,文坛之内便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成名之路”。

    “嗯,有道理”,这话虽跟唐成设想的不一样,但他去不得不承认孟浩然所说的确是有道理,“那要按着这成名之路走地话,又是如何”。

    “譬如唐兄你现在已经进入道学,拥有道学学子的份即会被道城文坛接纳,此时,唐兄你若是想成名的话,循着正路就该是多参加文会,先与何仲达这些宿老及其他人结交上,这是第一步,这个阶段万万急躁不得;待你与众人熟识之后,文会之中再听到他人的诗作时便该多言称赞,如此以博得众人好感,尤其是对那些宿老之诗就更是如此”。

    孟浩然一边走一边侃侃接续言道“当然,这还不够,唐兄你随后还需在宿老之中找到一个最合脾胃,或者是最欣赏你的人与之刻意结交。譬如他若要集诗付刊,那这校对及联系雕版社,诗集刊印后广而告之等杂事你就要主动承担下来,多跑多忙;再譬如宿老若设有蒙学,那你平也该多留心去帮着授授课及联系蒙童等等。除了平殷勤探看之外,逢年过节时,该备的随礼也疏忽简略不得。如此复一下来,那宿老自会对你青眼相待,再遇文会时便自会对你之诗作大加赞赏,与他人交往或是书信往还时也会刻意提及你的人品及才华,如此以来,你的名声自也会慢慢传播开去,若然能做到这一步,那你即算是从同侪中脱颖而出,成名不远了。至于最终能得多大名声。这却就要看你地才华了”。

    “先混个脸熟,再给人抬轿子说好话,然后再找一个靠山侍候他舒服了,再然后才是由他提携着成名,这就是求名的正规路径,孟少兄,我总结的可对”。

    “轿子是何物”,孟浩然不解的问了一句后。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当然,若是家势贵盛又或士林大家子弟出,那就另当别论了”。

    “若循此路以求成名,那得多长时间”。

    “这却要看你所找地宿老或是引荐者心苛与不苛,若遇着那等心宽大提携后辈的就快,若然不是纯靠水磨功夫去磨的话,年。七八年,甚或十来年也尽是有的,便是花费十年能成名也是值了。唐兄且想想看,一年一年新进文坛地学子有多少这些人无一不想成名,但最终能成就一些名声地又有多少这就如同礼部科试一样。参加应试的士子数千,但每年最终能登金榜地却也不过寥寥十数人而已”。

    言至此处,孟浩然扭过头,“所以我适才才会劝唐兄求名之心不可太切。单为一个名字,千载以还,磋磨了多少人,甚或又bī)疯了多少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哎这本就是急不来,也急不得地事啊”。

    一边听着孟浩然说话,缓步而行的唐成心中边迅速转动,看来这文坛里的况还真跟他以前设想的不一样。并非凭借两首好诗就能一夜之间名满天下的。以前的那些想法还真是太天真了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譬如那号称诗书画三绝的王维十五岁即离家赴京,但直到二十一岁上才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其之所以能成名并在当年科试中高中进士科头名状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有一个极其强力地引荐人玄宗皇帝的亲弟弟歧王李范;同样的况是诗仙李白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一时期他的诗作已然豪兴揣飞,但就是李白这等的天纵之才。也得由当时地文坛领袖贺知章赞誉过后。方才使得“谪仙人”之名远播天下;同样遭遇的还有白居易,他的成名乃至中举皆因长安名诗人顾况的推重。类似这样地况在唐代的诗歌发展史上可谓是史不绝书,譬如韩愈之于贾岛,令狐绹之于李商隐等等等等

    这并不是说没遇到赏识之前的李白及王维、白居易等人诗写的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太过于人微言轻,由此也就愈发显出引荐人的重要来。

    想到这里,唐成继续往下穷索追问,引荐人为什么重要指导写诗狗以上这几对里面,若论作诗,除了韩愈之外,其他如歧王李范、令狐绹,甚或同为诗人的贺知章、顾况比之王维、李白、白居易和李商隐都差得远了。抛开这个不论,那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掌握了在文坛的话语权。

    简而言之就是这些人因为他们地份,所以他们说话有人听,而对于初出茅庐的王维等人来说,即便诗写的再好,没人愿意听你的诗也是白搭,好酒最怕巷子深,巷子太深走不出来的话,再好的酒也给捂臭了。

    由孟浩然所说想到引荐人的重要,继而由引荐人想到话语权,最终唐成准确的把握住了成名所需地本质因素发声渠道。

    若让他去走孟浩然所说地传统路子,唐成还真是敬谢不敏了,说好话,给人当跑腿办私活,年节送礼,这事儿听来就头大,对于他这等自我意识空前强烈的八零后穿越人而言,想都别想。就不说这个,求人地滋味岂是好受的

    既然不愿走这条路,那就只能自建发声渠道了,只要有了受自己掌控的发声渠道,再要求名就是易如反掌,不仅能想什么时候出名就什么时候出名,而且是想让谁出名谁就能出名

    何仲达等人为什么这么牛,这么肆无忌惮,还不就是因为他们居高声自远,掌握着道城文坛最为重要的发声渠道

    “求人不如自己个人的命运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来的踏实”,想清楚想明白之后,唐成将适才在何园所受的郁闷化作了恶狠狠的一句话,“孟少兄,咱们得自己找一个能将诗作广为传诵的路子才成,没得再受今天这样的鸟气”。

    “唐兄好豪气”,孟浩然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不过此事谈何容易呀”。

    是不容易,毕竟这是唐代,比不得后世的资讯发达和传媒众多。

    “是不容易”,唐成想了想后,顿住步子一字一顿道“不容易却不是不可能,孟少兄,我一定能找出这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