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宋朝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五三章 生命尽头思民安

第五三章 生命尽头思民安

    就在宋朝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同一年,西北传来李继迁去世的消息,宋真宗为西北没了李继迁这个大患感到一丝轻松。

    原来,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下灵州,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扬言要攻环(今甘肃环县)、庆二州,暗中却准备攻打西凉。

    李继迁在备战的同时,开始对夏州干旱的事深思熟虑起来。夏州自去年八月到今年七月都没下过一滴雨,大旱使得五谷颗粒无收。要稳定军心和城中百姓,抗旱的事就迫在眉睫。

    为了抗旱,李继迁下令所有吐蕃人投入到修筑黄河堤坝的工程上来。待水位上升,就可引水入旧渠,灌溉农田。不幸的是,堤坝刚刚筑好,老天便下起大雨,一连九个昼夜,河水暴涨,堤防四决。

    筑堤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抗旱效果,反而成为水害。李继迁请来一位僧人参详其中原因,他对僧人说自己本想为党项人谋求好事,为何老天偏偏和自己作对,是否曾有得罪上天之事。僧人说天意所为,本无力挽回,大王所忧之事,可在佛寺前抽签定夺。李继迁就随僧人来到了佛寺。

    李继迁随僧人抽了一签,让僧人解签上的意思。僧人不答,却给李继迁一本佛经。

    只听那僧人说道:“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可大王却要连年发动战争,破坏农事,上天自然有怨。大王一向重视粮食生产,因为粮食是王朝的命脉,各地管粮机构都设有官兵,各地方的州、县都有负责农业的人。可大王连年征战,不顾百姓饥饱,官兵肆意糟蹋粮食,各官员又贪污钱粮,大王却视而不见,已违背天意,天何不生怨?大王也曾规定,假如牲口吃了粮苗,牧人应承担直接责任,以损失粮食之量来赔偿,事实证明从未发现百姓有放牧粮苗的现象,放牧的多为官兵,此已丧失民意,天怎能不怨?”

    李继迁听了僧人的一席话,满脸惊慌,忙问僧人有何补救之法。僧人说:“心诚者,自灵也。”话毕扬长而去。

    李继迁还想再琢磨僧人的话中之意,就有人来报,说西凉府六谷吐蕃部落有谋反之意,望大王速速定夺。

    李继迁只得搁下僧人的话,立刻招集兵马,商讨诱降西凉部落一事。他认为能担当此重任的人,唯有那个主管仓廪贮积的三都案。

    三都案是党项族中出了名的铁嘴,为李继迁招降过很多异族的大将。

    三都案领命前往西凉府。然而,任凭他巧舌如簧,吐蕃人就是不理。李继迁只好领兵攻打西凉府。没费多少力,李继迁攻破了西凉府,改名为西凉州。

    在此之前,吐蕃六谷部酋长潘罗支已经归附中原,被宋朝授为朔方节度使,兼任灵州西面都巡检使,也就是说,宋朝将抗击李继迁的重任交给了潘罗支。

    潘罗支闻讯李继迁攻破西凉府,大为震惊,急忙派人向李继迁请降。

    李继迁的智囊大臣张浦认为潘罗支在耍诈,便对李继迁说:“兵务慎重,贵在审视敌情。潘罗支多年来桀骜不倨,现在他的兵锋还没有受到挫伤,他就来归顺,其中必定有诈。咱们不如将计就计,将他彻底消灭。”

    李继迁笑道:“宋朝精兵尚且惧我三分,区区一个潘罗支能在我面前耍出什么花招?”

    西凉府自来便有“畜牧甲天下”的美名,城中有不少储备粮食。为解决夏州的缺粮危机,李继迁决定将西凉府的储备粮运到中兴府(今甘肃银川)。李继迁再次将运输粮食的重任交给了三都案。

    三都案自知上次劝降失败,要将功赎罪,就务必完成好这次运粮任务。他一路上事事亲为,不停地叮嘱手下将士加倍防范。

    运粮军队走到半途,一伙吐蕃人杀将出来。三都案领兵奋力抵抗,将吐蕃人击退了。可是回来一数粮食,才知少了一袋大麦。三都案翻身跨上战马,向吐蕃人追去。

    三都案一路快马加鞭,紧追吐蕃人,转眼进入到一片树林之中。他心知不妙,却也来不及了,四面八方冲出来无数的吐蕃人。

    当李继迁率领兵马赶到时,树林里只剩下三都案的尸身。但见他浑身鲜血,右手紧紧握着长剑,左手握成拳头。李继迁亲自掰开三都案的左手,就见他手中抓着的是一把大麦。李继迁当即洒泪道:“就为一袋大麦,你甘愿单骑冒险,岂非可惜?”

    李继迁命人用绸缎盖住三都案的尸身,放到战车上,全军上下挥刀致哀。却在这时,探马来报,说潘罗支已领兵抵达西凉州城外。

    李继迁这才恍然大悟,西凉的吐蕃人并不是真正的投降,而是别有用心。他们不过是借投降之名等待潘罗支的援军罢了。

    果然,潘罗支集结数万吐蕃兵,已挥军达到西凉州外的“三十九井”。李继迁只得领兵前往,想要彻底消灭潘罗支。

    事实却是,潘罗支来势凶猛,李继迁难以招架,交战数回,李继迁的军队开始溃散,他自身也被箭射中,只得仓皇败逃。

    逃回到灵州,李继迁的箭伤已然十分严重。公元1004年正月,李继迁感觉自己命在旦夕,便想起两年前的一桩心愿来。他派人请来那位僧人,恳求僧人说出两年前没解的那个签。

    僧人说:“大王可曾见过用鲜血和生命换回一把粮食的人?既然党项人能为一把粮食付出宝贵的生命,大王何不用和平保住一方之民,争得百姓安居呢?这是天意,大王有生之年遇到这样的事情,应明白一个道理。”

    李继迁叹道:“我一生苦心孤诣,就是想为咱们党项人谋取福利,难道这些却成了过错吗?我党项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居乐业?”话刚说完,缓缓闭上了眼睛,时年四十二岁。

    纵观李继迁的一生,的确是为自己的族人东征西战,戎马一世。尽管他给中原制造了不少麻烦,似乎也无可厚非。

    李继迁去世,他的儿子李德明继承了他的位置。

    就在李继迁死前数月,他的孙子李元昊出生了。他肯定也没想到,自己一生苦心经营,到头来,所有的希望都将在着落在孙子身上。

    李德明继位后,采取中立政策,对宋辽两边称臣,乘机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