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好办法也会过时啊
事实上,王安的这句话当中蕴含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对于孙丕扬来说,甚至比叶李方三人被召见的消息还要珍贵。 那就是天子的脾气秉性和忌讳所在! 这种事情,错非是王安这样日日陪伴在天子身边的近侍,是不会有人知道的,而这种消息对于文臣来说,更是珍贵无比,清楚了这一点,就代表着可以规避掉无数风险,这才是王安真正递出来的善意。 再落到这句话的本身,王安虽然说的是自己,但是对其他人也同样适用,对于太监宦官来说,私相授受是收纳朝廷大臣的财物泄露内宫消息,那么对于朝廷大臣呢? 自然是行贿受贿,以权谋私! 试想一下,对于王安这样陪伴跟着天子长大的亲信内臣,天子尚且要求如此之高,只能说明天子是打心眼里厌恶这等事情。 而对于和天子并没有什么情分的朝臣来说,这种事情自然更加严重。 再回想起天子尚是皇子时的所作所为,但凡涉及到朝臣有错的时候,天子下手从来都是毫不留情,出手狠辣,扬州大案的时候,更是牵连到了朝廷的二品大员,阁部重臣,足可见天子对于吏治一道,向来是不出手则已,出手则一击必杀! 但是与此同时,孙天官也是忍不住冒出一身冷汗,一是因为再次体会到了帝心难测是什么感觉,若非他先前对王安执礼甚恭,又误打误撞的塞了银两给他,想必他也不会泄露如此重要的消息,而如果没有王安的提点的话,天子的这层心思,他恐怕至今都体察不到。 其二则是因为,如果他的一切猜测都没错的话,那么将在官场上掀起的,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作为吏部尚书,孙丕扬自然知道,朝中行贿受贿的事情有多么普遍和严重,甚至于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吏部! 高层官员还好一些,一举一动都受人瞩目,但是三四品的官员们几乎就没有不受贿的,而在官场当中想要升迁,除了自己要有一方势力保佑之外,银两也是必不可少的开路物。 别的不说,光是京师里的这几次大计和京察,孙丕扬知道的靠银两开路的官员就有至少一沓,不过他不爱掺和事情,所以任着底下人折腾不去多管。 反正三品以上的高官,就要靠朝廷大佬们的博弈来决定了,底层的官员也没有太费心思去管的价值。 但是直到方才他才醒悟过来,一旦天子对这方面开刀动手,那么最终必定会查到吏部的身上,而以天子的性格,既然要动手整饬吏治,必然是一肃到底,别说他不是天子的心腹大臣,就算他是,恐怕天子也不会留丝毫情面。 他可还没忘了,前几日之前,李廷机因为触怒天子而遭受的惨状? 李廷机牺牲了自己的名望和清誉乃至是以后的声名,豪赌一把,才重新获取了天子的谅解,代价不可谓不大。 而自己要是牵涉进这桩大事里面,真的可以脱身吗? 孙天官扪心自问,觉得到时候或许自己就连辞官归乡都是个奢侈的想法了! 所以孙天官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坐以待毙,天子既然还没有开始动手,那么一切就都还有机会,他只有成为天子整饬吏治,肃清妖氛的功臣,才能保住自己。 正是因此,孙天官才会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因为害怕杨涟弹劾之事牵连到自己而被迫效忠天子了,他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而希望成为天子肃清官场的功臣。 “孙爱卿说得好!” 孙天官的这番心思,朱常洛不清楚,但是他看得出来,孙丕扬的态度已经和方才有了很大的区别,从带着一丝不情不愿,到义愤填膺,主动出击,态度简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 虽然不是特别清楚情况,但是孙天官这番变化的原因,他也能大致猜得出来,不过有些时候该装糊涂,就要装糊涂。 所以朱常洛压根不提这茬,双手一撑,便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更是以这种赞扬的口气褒扬一个臣子。 这句话顿时让孙天官一身的冷汗都缩了回去,心中吊着的心也缓缓放了下来,而天子的突然举动也是吓了众人一跳,眼见得天子都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众人也纷纷起身肃立,不敢继续坐着……
“吏治一道,向来为贤君所重,朕亦心向往之,初时元辅力谏朕肃整朝纲,朕虽答应了元辅,但越是了解朝局状况,越发触目惊心!” 朱常洛却是没管其他人的反应,慢慢的在殿中踱着步子,眉头也慢慢的皱了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透露出跟王锡爵沟通的过程,众臣自然都支起耳朵仔细的听着。 “元辅之策固然好,但是太过温和,而且并不对症,以朕看来,如今朝局之上,吏治不清唯有两个缘故,其一者党同伐异,其二者行贿受贿!” 事实上,朱常洛并不反对老首辅的改革方案,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王锡爵的那份方案,并不适用于眼前的朝局,他后来派人查过,王锡爵的这份方案,实际上在十几年前就有了雏形,彼时老首辅还是中层官员,对于官场现状体察甚深,所以有了这份方案,当时若是皇帝按照方案实行,必然可以遏制官场风气的败落,但是随着他那位父皇避入深宫,国本之争,万历三大征,种种事情耽搁之下,这份方案也渐渐被搁浅。 而王锡爵在朝堂当中步步高升,慢慢的走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这个位置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他可以看到更高层面的东西,但是坏处却是会让他慢慢的脱离基层。 就如他这份方案当中对于行贿受贿这一条,压根没有提起,那是因为,三品以上的官员当中,实际上银两能够起到的作用很小,更多的是取决于背后势力的大小,所以老首辅的方案,更多的是针对于党争的改革,而忽略了底层乃至中层官场的严重状况! 这也是朱常洛和王锡爵产生分歧的起点,他有锦衣卫,能够搜集到方方面面的消息,而老首辅的耳目显然就没那么广大,有很多东西都看不到,而且囿于身份立场,老首辅的改革当中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偏向文臣内阁的色彩,这才是让朱常洛最不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