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生于1871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五章 连锁反应

第八十五章 连锁反应

    (不知道什么原因,昨天的一章又被屏蔽了,不知道今天这一章会不会顺利发出。另外,因为工作原因,未来一段时间无法保证每天更新,请各位书友原谅。不过好在本书也快要收尾了。)

    现在的局势对俄国更为不利。

    当萨哈罗夫不得不从欧洲调动兵力来支援东方的时候,在巴尔干,早就迫不及待的奥匈帝国趁机出兵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居民大部分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1878年《柏林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

    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奥匈帝国则企图完全吞并这两省,作为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基地。

    1908年以前,约瑟夫一世原本的计划是拉拢俄国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地区的属地。同时,俄国也想乘机修改黑海海峡制度,以便推行它的南下政策。

    1908年2月,俄国外交大臣伊兹沃斯基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公然叫嚣,如果俄国在巴尔干问题上还继续采取消极政策,那么俄国可能会忽然失去他所有百年来的努力。此时,俄军在新疆正一路高歌猛进,而在西伯利亚,虽然两个主要的军事基地被占领,但是只要伊尔库茨克还在沙皇的手中,‘贝加尔湖以东就随时可以夺回。’

    基于此,尼古拉二世和约瑟夫一世这两个冤家在巴尔干问题上反而一拍即合。

    奥匈帝国伸过来的‘橄榄枝’也是为什么萨哈罗夫能够下定决心从欧洲调兵的另一个原因。然而,就在这时,传来了俄国在亚洲被中国军队打的满地找牙的消息。

    帝国主义从来没有和别人分享利益的习惯,尤其是当对方已经明显衰弱的时候。

    当约瑟夫一世知道了俄国正在深陷亚洲泥潭,立即抛开俄国人,单方面宣布了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并入奥匈帝国版图。

    被摆了一道的俄国人立刻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作出战争威胁,但约瑟夫一世根本不鸟他。

    因为此时萨哈罗夫已经将部分军队调往东方。

    同时德国明确表示支持奥匈帝国的行动,尼古拉二世迫不得已,只能寻求英法的支持,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

    但是俄国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的支持。

    一方面因为不满俄国在私底下和奥匈帝国达成秘密协议,同时因为还没有做好武力干涉的准备,英国国会决定暂时不介入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端。而法国政府则恼怒于俄国单方面调走原本驻扎在欧洲的军队,以至于使自己有可能面临德国更加强大的压力,因此也不支持俄国的行动。

    暂时被孤立了的俄国只能一边积极寻求通过外交解决巴尔干争端,一边在国内积极扩充军队。但俄国虽然有着数以百万的预备役,可真想把他们拉上战场,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做到的。

    暂时失去了俄国的威胁,约瑟夫一世准备好好地享用他的胜利果实了。然而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在波斯尼亚,奥匈帝国的兼并行径激起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愤慨。波、黑两省人民明确表示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和奴役,强烈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

    同时,塞尔维亚一直都希望可取得波、黑二省作出海口以直接输出农产品,但奥匈的单方面行动却令塞国梦碎,故此塞尔维亚视吞并一事为屈辱。

    5月17日,塞尔维亚政府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开始军事动员,同时向俄国寻求援助。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大国,奥匈帝国怎么会将一个小国的战争威胁放在眼里?更何况,奥匈帝国还有德国的支持。

    约瑟夫一世理所当然的拒绝召开国际会议,并在奥、塞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

    面对大军压境的奥匈帝国,塞尔维亚这才发现自己似乎过于自信了。他们赖以支撑的其实是俄国人,但此时俄国因为深陷对华战争,自身尚且难保,那里还谈的上对塞尔维亚有什么实质上的支持?

    面对咄咄逼人的奥匈帝国,势单力孤的塞尔维亚马上怂了,唯有乖乖的接受现状。但这样一来,塞尔维亚西进之路已封,唯有一心南下,寄望取得仍是土耳其领土的阿尔巴尼亚才可突破。

    奥匈帝国公然吞并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名义上的属地的行动,间接的促成了各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合伙掠夺土耳其在东南欧地区的剩余的属地。

    德国自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后,他国皆与之敌对,使德国甚重视与奥匈的同盟,而这次巴尔干的冲突更使这种亲密关系表露无遗,反过来对俄、塞构成明显威胁。至于俄、塞,虽未能以强硬行动作回应,但亦因此加强彼此的联系,以对抗德奥同盟。

    同时,这一次奥匈帝国成功的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让德国和奥匈帝国看到了中国在牵制俄国军事力量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于是,两国不约而同的开始加强和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合作。

    同样看到中国可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作用的还有英、法两国。

    6月,英国和法国最先提出调解战争纠纷。

    事实上,驻扎在新加坡、香港的英国远东舰队和法国在西贡的远东舰队已经开始了某种不利于中国地动作。只不过载湉一口气拉出了四艘战列舰和四艘战列巡洋舰,有力的打压了两国远东海军的嚣张气焰。除非两国公然从国内派出更大规模的舰队,否则在南中国海根本无法压制大清龙旗舰队。

    中国海军的强势亮相,也使得法国内部争论了两个月之久的、要不要派遣一支有力的舰队跨越半个地球来介入战争的设想直接落空。当俄国陆军无法在西北和北方达成军事目标的情况下,法国在印度支那的陆军贸然发动对中国的陆上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同样,如果不能保证路上军事行动的成功,仅仅派遣一支舰队去远东转悠一圈毫无意义。

    毕竟,舰队不能上岸。

    现在早已不是1840年了,清政府对工业的开发,以及对东北的开发,使中国北方完全摆脱了对江南的粮食和经济上的依赖。这种依赖即使是在1890年都已经难以威胁到中国了,何况是现在。

    正因为中国的北方广大地区在粮食上由对江南的依赖转为对东北粮食基地的依赖,也就决定了清政府不可能在对俄问题上妥协。因为这无异于将自己的命根子交到敌人的手中。

    至于俄国舰队,在没有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支持下,连马六甲海峡都过不了。

    这一次载湉将自己的家底暴露出来一部分,也是为了保证这场战争的谈判中中国能够取得最大地战果。而不是被其他用心险恶的列强趁虚而入。

    但清政府的‘亮剑’也同样引来了英、法两国和美国政府的政治压力。原本没有将中国人放在眼里的英国政府忽然发现在远东居然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每年增加四艘无畏级战列舰。

    到1908年,经过三年的技术积累和对船厂的扩建改造,中国的四大造船厂可以实现同步建造‘大帝’级——也就是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了。以四大造船厂的能力,每家船厂都能够保持三年里一艘开工、一艘下水、一艘服役的建造速度。也就是说,如果清政府愿意,从08年开始,每年将有4艘‘大帝’级战列舰进入海军服役。

    这还不包括其它船厂同时建造的装甲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

    毫无疑问,当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亚洲,英国所谓的全球战略将彻底消失。亚洲,将成为中国人的亚洲!

    另一个对中国拥有庞大舰队表现出‘恐惧’的是美国。06年,当清政府将一笔无比庞大的工业订单抛给美国的时候,这笔涉及到步枪、火炮、弹药、卡车、蒸汽机车和铁矿石、石油等数个领域的订单就让罗斯福的‘大海军’政策濒临破产。

    大量的工业企业将生产重心转向更有利可图的对华贸易上,同时,为了运输这些工业品,原本用来制造战舰的船台和钢材也改为建造货轮。到08年,因为塔夫脱的上台,这一态势表现的更加疯狂。

    但中国在海军方面的实力展示,让一些美国议员不得不重新审视西奥多.罗斯福的政策。而这很可能会将中美两国引向海军军备竞赛。

    现在载湉最不担心的反而是俄国。在他看来,现在的尼古拉二世只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剩下来的事情已经变成三分军事七分外交。

    怎么保证胜利的果实不缩水,同时避免被英、法两国讹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载湉不在乎在停火问题上拖延时间。

    现在中、俄两国论经济实力显然沙皇会先承受不住,虽然这个不断扩张的大帝国的内部矛盾还没有彻底爆发出来,而载湉有的是时间等待时机来迫使沙皇让步。

    不过,此时的载湉自己也没有想好,到底要从俄国人那里得到什么。

    在载湉的眼中,现在的西伯利亚就像是垃圾一样。

    贝加尔湖以北和以东不是冻土荒原就是崇山峻岭,除了林木啥都没有。而且像现在已经控制在手中的赤塔、阿穆尔、北海和伊尔库茨克地区,除了大河流域之外,绝大多数土地都不适合种植农作物。

    在西伯利亚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只有阿尔泰、新西伯利亚和鄂木斯克等地,那里的土地肥沃的就像是松嫩平原一样,但是面积却是松嫩平原的百倍。只不过这些地方已经极为靠近欧俄了,而如果载湉想要这样的地区,那真是逼着尼古拉二世拼命呢。

    中国不缺煤炭,西伯利亚又没有多少石油,铁矿将来可以从澳大利亚获取。除了为了养活越来越的人口而需要更多的粮食产区之外,载湉实在想不出来图西伯利亚些什么。

    当然,在此之前,要先把俄国的军队彻底的从中国的领土上赶出去!

    西西伯利亚第一军和第四军两个野战主力军团已经和近卫军第十六集团军在塔尔巴哈台相持了一周了。因为在之前的几次运动战中,两个军失去了所有的重炮,现在,困守塔尔巴哈台的卡姆普夫面对近卫军如同潮水一般的攻势并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

    按照卡姆普夫的计划,现在这两个军的残部应该撤退至乌尔扎尔,而不是坚守塔城。但是沙皇和陆军部给他的军令是不许后退,必须等待援军的到来,因此他也只能是能拖一时算一时。

    但卡姆普夫作为这支机动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已经意识到了这场战斗已经进入了糜烂状态。因为伊尔库茨克陷落,库洛帕特金大将不可能把西西伯利亚全部的兵力投入给南方,再加上别利亚耶夫上将的中路集团军群也同样需要支援。因此,在他看来可能来到的援救根本无法达成驱逐对手并重新夺取战场主动的作战任务。

    而现在让他带着残余的45个步兵营和20个骑兵连,在没有重炮的支援下对抗近3个师外加配属的军属重炮,合计近6万人的部队,这无异于作死。

    面对这种情况,卡姆普夫知道自己如果想要活命,就必须改变战术。

    “我们没有修建防御工事的材料,缺乏足够的步兵巩固阵地,更缺乏足够的大炮和机枪以应对对方的进攻。在敌军机枪火力的压制下,我们的骑兵无法通过突击来打乱对方的部署。即使骑兵拼死打乱了对方的节奏,我们也会被周围的敌军消耗包围。”

    “第一军和第四军剩余的步兵团既缺乏机动性,也缺乏重武器——重武器现在都被集中到团级以上的单位进行集中使用。所以,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先掩护西伯利亚第一军撤出阵地,然后尽最大可能解救其它前线部队。”

    经过再三权衡,卡姆普夫在给库洛帕特金发了这样一份电报。

    这封电报等于宣判了西西伯利亚第四军的死刑。

    在额就河,西西伯利亚第四军与第一军的联系已经被掐断。其正遭到第16师及集团军骑兵旅共2万多人的进攻。在机动兵力和炮兵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他们存在的时间已经可以用小时来计算了。

    至于第一军能跑出去多少,这完全取决于卡姆普夫的解围行动了。

    卡姆普夫对于局势还算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的,自己的部队除了机动优势之外,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地方。让骑兵冲锋对方拥有机枪和迫击炮的阵地?卡姆普夫可不认为马枪和马刀可以和这些每分钟打出400发以上子弹的怪物相提并论。但现在,卡姆普夫没得选择。

    库洛帕特金不得不接受了卡姆普夫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