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宅男的大明在线阅读 - 第117章 根据地

第117章 根据地

    陈金声,号巨川,清嘉庆十年出生于马六甲,是当地一位传奇人物。他的祖父陈臣留,于乾隆年间到马六甲谋生。初到时,为当地苏丹打杂工。适苏丹夫人患乳痈,当地巫医治疗无效,他用传统的青草药为她敷治,竟得痊愈。苏丹划出大片山巴供其垦植,于是陈臣留辛勤开发,渐具规模,就在马六甲成家立业,并携款回乡招募族亲成批到马六甲安家,垦荒种植。他的父亲陈瑞布,除继承祖业经营农垦外,还开设来兴号店铺兼营商业,因以致富。

    嘉庆二十四年,陈金声从马六甲到新加坡,购置丰兴号轮船,开展海外贸易。数年后,又在马六甲和上海开设分公司,从此富甲一方,成为马六甲一带福建帮的领袖。陈金声很爱国,在新加坡天福宫右畔兴建崇文阁,作为华侨青年学习中文的场所,又捐资购地创办萃英书院,供华侨子女免费入学。他还捐款支持由华侨陈笃生创办的医院。

    新加坡居民解决饮水困难的问题。早期,新加坡居民饮水,多靠当地马来人用牛车从外地运入,广大居民无力购水,生活极为困苦。咸丰七年,金声捐款1.3万英镑,敦促英国殖民政府兴建麦里兰自来水库,由武吉智马河引水。但殖民当局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迟迟不予办理,这让陈金声很失望。

    陈金声这时听说吴应熊招揽人才,“要把南洋地区的华人团结起来,欲组建勤俭高效、廉洁奉公的政府,最终打造出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华人国家”。他深深为吴应熊这个梦想所打动,于是去投奔,他也想漂泊海外的华人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陈金声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掌握了中、英、马来土著语等,是个难得的人才,吴应熊和他相见恨晚,彻夜畅谈,坦露心声,他希望将新大汉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发达、社会井然有序的华人掌权国家。

    陈金声说:“要实现这样的国家,就必须从思想上建国,先集中国家权力,还要立规矩,在社会管理上法纪严明,这对于治理种族多元、文化散漫的南洋地区十分必要,长期严格的社会管理会塑造一流的国民。”

    吴应熊对陈金声的想法深以为然,说:“陈先生说得对,何为国家?应该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国民要对国家有信仰,否则国将不国!那种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的国家,迟早会灭亡!就像历史上南洋地区的诸多华人国家!治国,不是管理一个家庭,不是带一支军队,想到哪出就上演哪出,要在思想上让多数国民形成共识,在南洋要生存,除了发展军事力量,要首先建立强政府,立法治规矩!陈先生有何高见,不妨知无不言,我全力支持。”

    陈金声说:“龙总长,观泰西列强,国民要有信仰,国家才强大,不妨先谈一谈你治国理政的思想。”

    “我们黑旗军在南洋建国,不是为了自己享乐!不是为了贪图南洋的金矿!而是为了数十万华人同胞能更好生存!”吴应熊知道陈金声在试探自己,便说:“治国,不只是儒家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简单,不然现在中国也不至于处处被动挨打。治国如同种一棵参天大树,无论多少茂盛的枝叶多么粗壮的树干,都得根基牢固,这个根基就是治国思想。古希腊有柏拉图的‘哲学王治国’及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近代有英格兰的君主立宪、美利坚的‘共和宪治’。神权、君权、民权依次登台,乃是社会大潮。中国文化和治国思想其实算是早熟的,从最初殷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各种治国思想不断演化,先秦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争奇斗艳,威武如大秦,强盛如汉唐,富裕如大宋,如今清廷孱弱,绵延千年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究其原因,上层统治者只知道愚弄百姓,不开民智,下层百姓只求本能地生存下去,原本强民建国的治理变得一味奉君愚民,使越来越多汉民文不能目不识丁,武不能上阵杀敌,只能做一守份的奴才愚民,国将不国民将不民,吾以为,当代强国富民之道,乃在于办洋务强工商之本,练新兵强天下之势,兴教育启万民之智,变旧法成天下之治。”

    吴应熊对陈金声侃侃而谈,表示作为大汉国的国民,第一件事,要新风气,应该剪辫子,再蓄发,换上汉服,恢复汉人的精气神,这看似小事,但对一国之认同,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吴应熊超越同时代人的地方,在于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外部世界的深闭固拒和僵化反应,导致中国近代严重的民族生存危机。中国与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环境条件存在着“东西二化,绝然悬殊,人心风俗,不可卒变”的巨大差异,并且,他正是在这一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力求最终寻找实现民权政治。他表示,“忠勇爱国”、“守法”、“保护私产”、“孝顺”、“科学”、“诚信守约”、“礼义廉耻”这些基本的思想共识,继承了中国文化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明的思想成果,应该形成共识,成为大汉国的新思想。

    “龙总长英明!国无思想不立!”听到这,陈金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吴应熊佩服之至,开了口,道:“吾亦以为,新大汉国可效仿先秦儒家思想,以仁、智、礼、义、孝为中心,摒弃宋朱文理后的扭曲后儒,倡导对民仁、对长孝、对子亲、对友义,博爱、厚生,诚实、守信,革故、鼎新,走法治之道。在教育部门开办新式学校、技校、夜校,培养应用人才。”

    治国思想确定下来了,剩下无非是辅之治民政策。

    陈金声继续说:“管理数十万甚至上百上千万的人民,与管理数百人的公司或几千人的军队不同,也得讲究方法。纵观中国古代治民,无非分民为士农工商四民,不妨法律规定,华人中四民皆平等,政府稳定农业发展,推广以先进技术解放农业劳动力,促进产业工人的转变,改变工匠的奇yin技巧地位,引导自由商业经济,培养有责任心的工商实业家。我愿意效力,将南洋地区的华侨商人团结到新大汉国,很多华侨都热衷捐款捐物给殖民者,不过是为了建设一个美好家园,现在大汉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家!”

    吴应熊说:“这样太好了,有了陈公和诸位华商的帮助,大汉国一定能在南洋地区立稳脚跟,发展壮大!”

    确立建国思想之后,吴应熊还对大汉国的国民进行了深入了解,此时在南洋地区的华人,主要是经商的,矿工,多数为流民,都是目不识丁的劳动力,原本都是受人欺负的猪仔,对比以前的生活,所有华人都期待有一个新的政权能让他们翻身,过上好日子。吴应熊能感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希望,他和陈金声能人谋划的新政推行,估计也会顺利,不过以当时大汉国的城市规模和人口结构,共和新政和工商立国的政策无法全面推行,吴应熊必须要未雨绸缪,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军事改革,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的社会,在一个人拥有巨大财富后,又没有强大的武力保护,很容易遭到外人窥探和掠夺,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更不用说处于“全球抢劫”的殖民时代,当婆罗洲是一片原始森林时,没有任何经财富价值时,那些强盗自然不会“撑着”没事干来抢它。但兰芳国经过百年建设,其他华人和荷兰人也开发了这片土地,上面的金矿和矿产,带来了巨额财富。吴应熊知道,大汉国移民过来再开发一段时间,将婆罗洲建设成一个富裕的地区,肯定会招来英国和法国那些欧洲列强的觊觎,他们就像嗜血的狼,到那时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保护,一番努力肯定白费。所以大汉国要想立足南洋地区就必须自力更生,在从广东和江浙地区来了五万移民后,吴应熊就开始对大汉国的军事力量彻底改革,枪杆子要重新建设。

    统一婆罗洲后,吴应熊拥有的武装,黑旗军加兰芳国的当地华人武装,已经达到二万人,其中经过初级军事训练的人在八千左右,经过战场生死考验的核心战斗人员有四千人。

    吴应熊的华人武装占领婆罗洲后,面临不再是陆地上的威胁,而是来自海上的掠夺,除了列强海军,还有各种海盗,吴应熊急切需要对华人武装力量进行整编改革,于是他策划了指导方案:建立吴应熊为首的军事指挥机构,包含总参谋部、军事情报部、后勤装备部、大汉军事学院等,并逐步完善各部门机构。建立陆海作战兵种体制,依据当前实际情况,建立陆军、海军两大主要作战力量,陆军包含步兵、炮兵、骑兵、通信兵、工程兵等兵种,海军岸防兵、陆战队等兵种,吴应熊还建立了特种部队,属于最高领导人吴应熊亲自指挥,由陆海兵员中选拔军事素质最优秀、最忠诚的兵员组成,四百人,由苏慕白担任特种兵指挥官。

    吴应熊还在岛上建立预备役体制,预备役兵一万人,确保作战兵员及时补充,原来兰芳国就是全民皆兵的制度,这一点并不困难。

    以上是吴应熊的建设军事力量的设想,以当前地资源和条件尚无法一下子建立起来,主要原因缺乏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所以吴应熊决定先建立大汉军事学院,亲自担任校长,以刘永福等黑旗军骨干为教官,重视实践训练。

    大汉军事学院以培养青年军官为主要目的,以前吴应熊粗糙训练黑旗军的方式,也被整理成,内容重新规范。规定陆军青年士官主要训练:队列、擒敌、战术、体能。

    射击训练为练习一百米站卧蹲三姿精度射击,军事学院海军分院多了游泳的科目。

    队列训练包括:单兵队列、集团队列、军姿仪表等。

    擒敌训练包括:姿势、步伐、拳法、腿法、防击打技术、擒拿等内容。

    战术训练包括:单兵战术有卧倒、持枪卧倒、端枪卧到、运动姿势为低姿匍匐、高姿匍匐、侧身匍匐,高姿侧身匍匐、滚进等;集体战术排除阵列对射战术,采用使用的散兵作战小组制,每三至五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分散出击相互配合,进攻时以班排为最小作战单位,依次掩护、交替出击、梯子配置,减少被射击面积,降低伤亡率。

    体能训练包括:五公里越野、百米冲刺、蛙跳、俯卧撑、组合体能练习等。

    另外还有军事思想教育,为了保证这支军队的绝对控制权,每周五接爱军人的价值教育,包括学习军歌,保密条例,内务条例,队列条例,纪律条例等,其中纪律的第一条就是坚决拥护和执行吴应熊的命令,保家卫国。

    而且吴应熊在大汉军事学院分科进行兵种专业技能训练,如步兵科:专业训练射击、体能、擒敌、格斗、枪械保养等各种军事技巧。炮兵科:加强炮兵的要求和建设,主要包括炮兵技术训练和炮兵战术训练。技术训练包括炮击、兵器与cao作,包括火炮、弹药和技术装备的性能、构造、工作原理和cao作使用、维护保养,炮兵侦察测地,炮兵通信,工程保障等。

    炮兵战术训练包括:合同战术原则、炮兵战斗基本原则、战斗指挥、战斗保障,攻防作战中炮兵战斗行动和专业兵之间、兵种之间的协同训练。

    工兵科:主要是学习遇山开山,缝水架桥,构建营地等。

    后勤科:主要是学习如何保障部队或者基地的粮食、水、弹药补给等问题。

    军事学院一期招收学员两千名,吴应熊要求这批人大半来自贫苦华人家庭,还安排了文化课,教这些军官读书识字,他这个校长还亲自去军事学院授课。

    吴应熊成立陆军部,刘永福担任陆军参谋长,陆军编制一万二千人,建制仿照二战时期英军编制,旅下设两个步兵团一个炮营一个通讯连,每团下设三个步兵营一个通讯排,每营下设三个步兵连一个通讯班,每连下设三个步兵排一个5人通讯组,每排下设三个步兵班,每班编9个步兵人员。

    海军部八千人,吴应熊直接指挥,组建三个港口炮台,岸防兵员1500人,大型千吨级蒸汽军舰除了“龙腾号”,在爪哇海战中俘虏的荷兰主力舰也被改造成“龙兴”号,还用五六百吨的商船改造了十来艘炮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