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第116章 民间藏能人(中)

第116章 民间藏能人(中)

    张柬之初来乍到新州,目睹和亲历了上述两件事后,暗想:这个南粤新州乃荒凉沉阒之地,朝中称生长在这里的人为南蛮子、葛獠,未开化。

    未开化之人,怎有如此高的悟性与才学?张柬之翻开史书,想从中查找答案。《新唐书南蛮》有记述:戎、泸间有獦獠,居依山谷林菁,逾数百里。俗喜叛,持牌而战,奉酋帅为王,号曰婆能,出入前后植旗;

    《晋书》卷121《李势载记》云:初,蜀土无獠,至些始从山而出,北至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落,不可禁制,大为百姓之患。僚人分布之地区,落围极其广大;

    《太平御览》卷168引《四夷县道记》云:李特孙寿时,有群獠十余万从南越人蜀汉间,散居山谷,因斯流布。可证獠主要从南越人蜀汉,路线则经自舸群。仡佬族即唐代从獠族中分化出来的单一民族。

    ……

    然而,张柬之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找不到答案,掩卷沉思之中,想到了梁士元。于是,张柬之单人匹马,微服去访梁士元。

    张柬之骑马经过一条石桥,迎面正遇到那天在河里与秀才对对联的小孩,听梁士元提过,这孩童叫梁树榕,说他很有天赋异禀……

    张柬之有意想试一下这个孩童,便打马横立桥中,故意装作恶狠狠地说:“梁树榕,人家称你是神童,你若能以‘桥’为题,吟出一联便饶你,若吟不出,麻烦你给我牵马过桥。”

    梁树榕素来思想敏捷,触景生情,朗声吟道:

    送别桥头,说一声去也,叹万里征途,过桥便入天涯路;

    迎来道左,扮将今归哉,善故人相见,执手还疑梦里情。

    张柬之听罢,惊得无话可说,调转马头走了。

    张柬之走了一箭之地,悠忽一想:今天碰巧遇上,岂能错过?待老夫转头再考考他的真才如何?!

    于是,张柬之掉转马头,回到那一条石桥,只见梁树榕正在和几个村童在桥上一起玩耍。

    那班与梁树榕一起玩耍的小孩,一见到有人骑马跑过来,都逃避去了,唯有梁树榕留在那里不走。

    张柬之见梁树榕态度镇定,样子出众,便和他交谈起来。

    梁树榕问:“大人因何去而复返?”

    张柬之答道:“想与你对一长联,不知意下如何?”

    梁树榕答:“请大人指教。”

    张柬之出上联:

    微风细雨,吹出千线万针,难满长江巨浪。尝闻湖之广,东之广,西之广,遍游诸广,登峻岭览十二名游峰,观山观海观日月,胜地难逢,眼看华美景象。

    梁树榕不慌不忙,随即对道:

    半邑寒儒,读尽五经四书,肚内七通八窍。可以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连中三元,入翰苑压十八学士,为国为民为天下,功勋盖世,腹藏锦绣文章。

    张柬之浑身轰然一震。想不到一身土里土气的南方葛獠,竟会对出这样上乘的下联来,这可是洋洋五十七字长联的经义精髓呀!张柬之隐隐地感到眼前的小孩乃是苍天赐给岭南新州的儒门法器。

    这么多年来,张柬之可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年纪就有这么高深才学的人。如今,他初来乍到,在这个南蛮之地遇到这个南蛮小子,一见面就出语不凡,可见他宿具慧根,心湖底处自有更为不凡的潜质。经此一个照面,张柬之打心中对这个南蛮小子产生喜欢之情,但他深知自己在他面前每一个表情的分量会引起的后果,故此,并没有将这种看法表露出来。

    从梁树榕的举止谈吐对联中,张柬之仿佛看到了青少年时期的自己,禁不住在心里赞叹:家贫出孝子,逆境出奇才啊!

    梁树榕见张柬之沉吟不语,继续说:“珠蚌其貌不扬,由于大海的孕育,它腹中往往有价值连城的珍珠藏着。醴泉芝草无根脉,却吸取了天地之灵气、日月的精华而成了世间的珍品。”梁树榕说完后,望着立于马前的张柬之,恭敬地问“大人,您大概也听过‘大泽起龙蛇’这句古语吧”

    张柬之没有正面而答,而是神色平淡地问:“你读过多少年书”

    梁树榕摆了摆手,坦言直白:“我三岁就死了父亲,靠娘亲含辛茹苦养大。因为家穷,没有进过学堂读书,白天上山打柴,挑到墟市卖了买些米油回家侍奉母亲,有空到九叔公学堂傍听。”

    张柬之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会说话的。”

    梁树榕诚恳地说:“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阅历浅,见识短,但刚才我讲的,全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张柬之不解地:“你没进过学堂读过书,怎么能出口成对呢”

    梁树榕的眼睛晶光闪烁,用手指了指胸心:“我是发自内心里对出来的。”

    张柬之本想与梁树榕作进一步的深谈,但见前面有几个客商模样的人正在赶过来,故此,没再多说,将手一摆:“你干你的活去吧。”

    “好!”梁树榕恭敬地朝着张柬之躬腰点头,即转身朝村北走去,走了十多步后,他蓦地回过头来,嘴角含春,朝着张柬之微微一笑。

    张柬之心坎一热:这个岭南新州打柴仔,外表质朴笃厚,且带几分憨直;却是内心聪颖,慧根智性。初次见面.敢于挑战权威,直剖心性,其本性与自己年青时是何等的近似。看来,儒家大业又有承继之人了。

    张柬之离开那条石桥,跃马挥鞭,来到一个新江洞口码头,但见新江一带江面,乌蓬船、帆船来往不断,渔船成群结队地停泊在这里,甚为热闹。

    张柬之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不由得驻马欣赏起来。这时,只见酷日当空,新江两岸山岭上响起粗犷的山歌声,江面的渔家姑娘也站在船头唱起了渔歌:

    山上阿哥哩要小心啊,

    虎豹豺狼会伤人哩,

    阿哥打柴辛苦哩,

    等妹捉条大鱼送给阿哥做饭菜。

    山上阿哥也对唱起来:

    金凤呼喊凰自来,

    阿妹心意我领会,

    愿妹潜落龙宫去,

    捉条蛟龙哥做菜。

    张柬之觉得新奇,便向着刚才唱山歌的姑娘:“敢问姑娘,刚才你是和山上的情哥对唱吗?”

    那位渔家姑娘听罢,哈哈大笑道:“不是的。每天我们渔家女和山上打柴仔都是这样一唱一和的。”

    那位姑娘说完后,见张柬之好像不是本地人,对附近的人和事不熟悉,就向他讲了与对歌有关的故事。

    小时候,听我爷爷讲:有一个渔家姑娘,姓李名江英,每天一早起来后打扮妥当,就站在船头向山上唱起渔歌来。附近村庄有个打柴仔,姓张名大青,同样每天一早就上山砍柴。他每当听到江英的歌声,就对唱起来。他们一来一往,用歌声表达情爱。

    一天,江英约大青到她船上相会,阿青满口应承。两人相见,犹如干柴烈火,一点即着。正当他俩并排坐在一起时,却被江英的阿爹看见了。他一时火起,破口大骂起女儿来:“一个打柴仔,日无隔餐粮,你嫁给了他,岂不受苦一世?这门亲事,我绝不同意!”骂毕便举起船浆向江英打去。江英夺过船浆,折成两段。丢落江中。江英的反抗,更激起了阿爹的愤慨,他把满腔的怒火转到大青身上,一把将他推下江中。打柴的大青,善于爬山,却从来没有学过游水。他大口大口地吞着江水,很快便沉入江底。江英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纵身跳落江里,去救大青,很快便把大青救上岸来,背起就走。在密林深处,她解开大青的湿衣,口对口吸出他肚里的水。然后点起火,替他烤衣服。大青苏醒过来,看见自己躺在江英的身边,立即明了一切。他痛苦地说:“英妹,你阿爹不同意,那就算了。你赶快回去吧,免得别人议论。”江英不等他说完,就抢着说:“大青哥,我的心早已属于你了,谁也阻挡不了。等下我和你一起回家,禀告双亲,明天就结婚!”大青见她态度坚决,也只好应允了。江英一边给他烤衣服,一边低声唱起了情歌:

    “哥是树来我是藤,藤靠树来往上长;

    我靠阿哥过一世,恩恩爱爱日子长!“

    大青听了,心里甜滋滋的,脸上热辣辣的,禁不住将她搂得更紧了。两人就在这林里订下了终身。

    但当他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向大青双亲提出要结婚时,谁知他们却满脸不高兴:“我们家祖宗十八代都没人娶‘蛋家妹’的规矩,你们俩要结婚,我们是绝对不同意的,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江英一听,泪如雨下,大青也非常痛苦。他们双双跪下苦苦哀求,但是大青爹妈,却怎么也不同意。他们有苦无处诉,但又难分难舍,他们对天盟誓,生不能成眷属,死亦要结成双,于是双双搂抱着跳下了江。

    就在他俩跳下去后不久,江面上出现了一对鸳鸯,相互嬉戏。有时,它们又一起飞上山,咕咕地唱起歌来。从那个时候起,洞口的江面上不时回响着这样的对歌:

    “哥是树来我是藤,藤缠树来不分离;

    我和阿哥要成婚,生在一起死一起!”

    “妹是藤来我是树,藤缠树来缠到死;

    可恨爹娘太糊涂,害死一对好夫妻!”

    歌声委婉,悲切,听者无不泪下。每当人们在茶余饭后听到这凄凉的歌声,就使人想起这对不幸的情侣。他们的故事也就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