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 (现代版) 在山谷旷野天人合一境界之中,曼陀罗花随风飘落之处,有座在景色宜人,清雅幽静的园林,在黄金分割处,矗立着七层楼高,庄严富丽,环境优美的佛教寺院:祗园精舍。 里面坐着许多为众人所熟知的德高望重修行者,佛陀的声音在美妙的轻音乐陪伴下从殿堂中徐徐传来:在日落的地方,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 吼猴一声长啸,恰似钟声奏响,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共命之鸟,合唱出优雅的曲调。其美妙动听,婉转和雅,听者无厌。其梵音悠长,穿过了众山,穿过了宫殿,穿过呼啸的大海,充满了世界。听众都迎合着那传世的经典,随其美音应度, 静静的品味着“用痛苦换来欢乐”的悲壮历程。 佛陀出生在王室,叫悉达多太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他天资聪慧,长到1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当时印度最高的学问,16岁时,娶了表妹为妻。幸福美满。可在他一次驾车出城游玩,当经过东、南、西三座城门时,分别见到了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被病痛折磨的人和行将垂死的人,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难道这是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吗?整个人类都在痛苦中结束吗?当他经过北门时,看到一位游行的苦行僧,他决定奉行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的枷锁。就在他29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他丢下妻子、家庭和太子的荣华富贵,独自出宫修苦行去了。 悉达多出宫之后,没有了生活依靠和谋生的技能,只好挨家挨户去乞讨。期间,他寻访一位叫在山上的隐居的圣者,跟随其学习透过呼吸和瑜伽,并得到四禅八定的方法。但没能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没能找到诸般痛苦产生的原因以及消灭痛苦的方法。于是,悉达多离开了隐士,又师从另一位隐者学习“非想非非想定”,可这也没能解除他心中的疑团。 他四处流浪乞讨,住在森林里苦修六年。他历经了诽谤、诬陷、以及被木枪刺脚、被掷石出血、食马麦、患头痛、患背痛、患骨节疼痛等十次灾难。他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他还是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这时他悟到,自己的苦行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到尼连禅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积六年的尘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糜乳,恢复了体力。他要找到一种得以解脱的中间道路。在彷徨和无奈中的他独自一人来到一棵菩提树下,盘腿而坐,总结过去的经验,并重新调整思维方法。这是黑暗与痛苦的最后挣扎,是人们为争取光明与欢乐的决胜一击?经过数天苦思,他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是人类无休止的欲望,他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那年他35岁。此后,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而今他在宣讲阿弥陀经。 在太阳落山的地方有极乐世界,昼夜六时,白鸟欢歌。极芬芳美丽的曼陀罗华,不分昼夜,满地缤纷。人们在清晨,衣襟和花篮里接满鲜花,献给德高望重的人。那里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黄金多得铺满了大地。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饭堂里有丰盛的自助餐,人们在饭后随意地在人行道上散步。没有苦痛烦恼,只有快乐和愉悦。 极乐世界里有金沙池底的七宝池、四边阶道由金银、琉璃、玻璃铺成。那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长养诸根的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水质在环境保护中没有任何污染。池中的莲花开得同车轮一般大,色泽有青的、黄的、红的和白的四种颜色;各自放出同色的光彩,微妙香洁,衬托着没有一丝污染的空气。上有七宝楼阁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装饰,黄金铺地,庄严华丽。它有七重围栏和罗网,有七重行树。皆用四宝在周匝围绕、保护。使天灾人祸不能侵害她。自然人们得已善终,那是名副其实的极乐世界。 在风吹罗网,众鸟齐鸣,天空中就音乐四起…… 一个人如同一条小船在大海上任其飘流,当人的感官成熟,生成五欲之情,随波浪而激情于色时;就生**和苦忧恼。 海的世界时而平静时而咆哮。他无法摆脱日月照耀着的波涛。可他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他的定根、慧根等五根扎下了吗?他能远离忧苦而得悦乐;在寂灭中得定而身心轻安,并与慧相应,永远怀着一颗平静的心。 海浪不给你区分正反思惟,她给你的是残酷的命运。是你面对她的语言心生何种信念。淡定生存,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发慈悲心,才能度过危险且恐怖,才能登上安全而清净的彼岸, 音乐里含着欢乐和善意,这些唱歌的鸟演奏的千百种乐曲,高雅令人向往大爱,没有私心和利欲,皆是用爱和奉献变化所作,听众自然皆生善心。 极乐世界,民风古朴,有德着众多。都是助人为乐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修得正能量与日月同光,的人,有大智慧、行cao光明磊落的人。当今世人,都愿意生活在那样的社会,与大德之人相处,都有德行。而不退转到三恶道。那当今修养好的人,自然就因缘福德,生活在这样的世界。 其实很多人,今生就能悟道的;都愿意到那个境界,和许多上善人同居一处!那些只有金钱、地位等,其善根、福德、因缘修行不够的,是去不了那里的。 善男信女们,听到慈悲为怀的善音,如果坚持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坚持信念,在他(她)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先贤大德,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在你寿终时,就会心生欢乐,即得往生去那极乐世界,亲朋好友也会感到宽慰。这也是众生之愿望。 今日,我们要赞叹先贤大德,赞叹阿弥陀佛,他们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善男信女,就能得到一切佛的护念,都能不生退转心,可以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愿今生来世生活在美好的地方,脱离污浊的尘世,远离有钱无德的社会,听信接受善言。 尽管在世间有物欲横流的时代,传播高尚的信念及其困难,但还有智者广为传播,知难而进,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世界各地的无数的觉悟贤德人士,将出现广长舌形象,讲修养道理。 其佛说阿弥陀经已成。听众领悟而欢喜的顶礼而去。第二章 海拔3650米的拉萨,位于拉萨河的冲积平原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年日照数达到3000小时,故有日光城之美誉。邹林下榻到著名的罗布林卡景区的昆仑大厦顶楼层的标准间里。 邹林进屋一瞧:中央空调、独立浴缸、吹风机、拖鞋、雨伞、独立写字台、电热水壶、迷你冰箱应有尽有。他洗漱完毕,已到了中午十分。他从窗外望去,太阳照耀着拉萨河两岸,暖意融融的。他兴致勃勃的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接着又****着躺在床上,享受着冬日高原上的日光浴,那心境就像静静的浮在湖面上的天鹅…… 太阳光线在慢慢的移动,光影越拉越长,温度也越来越低。邹林穿上衣服,走出房间,沿着拉萨河由大昭寺绕到小昭寺慢慢的散步。 夜幕降临了,灯火辉煌的布达拉宫越发雄壮宏伟。邹林信步走到了八角街,他突然看到街面上有一个"天堂画苑"的横匾,字体飘逸,高雅尊贵。邹林看了半天,不由自主的走了进去。 门廊口坐着一个小喇嘛在作画,邹林看了看问到:“这幅佛像何时才能画完” 小喇嘛停下来想一想说:“佛像会自己决定完成的时间。”邹林大为惊讶,便不作声的上了二楼展室。 在展室墙上面挂着许多名画,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赝品。邹林仔细品味着、浏览着,对这些上等的赝品不住的点头。待他转过头来,忽然看见转角处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正在看着他。只见她一米六五左右,体态丰满,后臀宽大而性感,皮肤平滑,一双大眼睛,闪动着长长的睫毛,高高的鼻梁,细嫩的脸蛋透着红润,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其美妙之处,好似现实版的<蒙娜丽莎>。邹林看呆了,怔怔地愣住了。 女子微笑着向邹林点了点头。邹林这才回过神来。有礼貌的问:“你是画苑的主人吧”女子回答说:“是的。看得出你很欣赏我挂的画!”邹林说:“搭配得很有档次和意境。韩国金俊根的《天路历程》体现了艺术史的重新写作,包含了对十九世纪以前艺术传统的重新观看。” 女子含笑着说:“请你看这幅画。”说着话她领着邹林来到对面墙,拉开帘幕。 邹林定睛观瞧,惊讶得闭不上嘴了。但见此幅画,是一巨幅横向展开的长卷。画名叫“蓝色星球狂想曲”。它采用V型半折叠错位俯平视结合鸟瞰透视手法绘制。右下底部采用反向思维创意,体现张大千<<山高水长>>的精华,莽莽昆仑横亘在地球之巅,在高山大川之间,一只雪豹游走在雪线之上,风景顺势洒向画卷中心。 邹林心想:“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见于史料上记载的以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服、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早期的绘画经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青铜器上及绘在陶器上。直至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画。到了三国时期绘画题材以佛像画和道教画为主流。在唐朝,山水画取代了释道画成为绘画主要题材。而清代初期的画坛,在江南出现了"清初四僧"和"金陵八家"为代表的一批反正统派的画家,他们在绘画艺术上提倡艺术的创造意义,并敢于标新立异和追求令人寻味的笔墨情趣,被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人所接受,可这幅画的开篇就有反向思维的精神。” 邹林缓缓的说:“中国绘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这样的沿传相续,嬗变演进,形成了它的传统。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用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采用丹青手法,重彩、浅绛;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他停顿下来,意识到没有全面的就妄加评论是不完整的,他接着欣赏。画面随之视觉过渡到横断山域的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湖泊瀑布、地热温泉等奇异景观。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为横断山脉最高峰。其东坡从大渡河谷底到山顶水平距离仅29公里,而相对高差竟达**00米之巨。其西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江面狭窄,两岸陡峻,深切峡谷,世界著名的峡谷之一虎跳峡跃然纸上。
很自然的视觉进入画面第二阶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景观。一座座独特的岩溶孤峰拔地而起,如万峰林涛,陪衬着秀美的田园风光,透视出徐霞客的诗句:“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慨叹。 画面随之又在崇山峻岭中以<岁寒三友>为主题,大片的松林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的视觉效果。恰如陶行知的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震动昆仑第一峰,海出山中。紧接着画面偏向左下,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表现(清)李方膺的名句“青松翠柏迎春至;白雪红梅送福来。” 这使邹林直接参与到画中来,从而使画卷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邹林惊讶得脱口而出:“这一画面,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舍弃了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在构图上,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同在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女子在旁边微笑的满眼含情的看着邹林。 一会邹林回过神来,再观瞧画面,见它巧妙的过渡到中部平原右侧,原版再现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人们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 邹林自言自语的说:“什么是美好的社会呢?这样的生活,过去、现在、以至将来不都是一样的吗?”他不自觉的把视觉移到画卷黄金分割点处,只见以这点为中心,展开了漫长的海岸线,沙滩上站着一人,迎着朵朵白色的浪花,大海由碧绿到浅蓝到碧蓝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蓝色成为色彩的主旋律。而这时画面自觉的采用油画技法,在右上端隐约的有海岛出现,不远处有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法国的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它在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而在左中下的接近沙滩的田野中,出现了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的作品,它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邹林说:“真是天才作品,海边的主人翁在想什么呢?是《大话西游》里经典的爱情名言: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却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儿说: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旁边的女人说:“他也可能在说:我今年17岁,我就读的学校不久前才变成男女同校。和我一样,其他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男生。我觉得学校不能满足我浪漫的需求,在校期间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是真爱。事实上,我根本没什么指望可以找到爱情。谁能帮帮我,或者哪怕只是给点儿希望” 邹林说:“爱情就像一只蝴蝶,它喜欢飞到哪里,就把爱的希望带到哪里。人们需要爱情,如同得到一朵鲜花一样,那么你就在花丛中徜徉就可以了。” 女人说:“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可听得出来,你虽有诗意,但却缺少爱情?” 邹林一直独行于天地之间,仙风鹤骨。今见女子谈吐不俗,见解深刻。忽然上来一种情感,一见钟情吗?他激动的问:“您叫什么名字那地人?”女子说:“你就叫我英子吧!我是川妹子。”邹林深施一礼。心想,什么求仙,我浪迹天涯,只为那红颜一笑。看她目光如此多情。邹林有些思维混乱的说:“你能否跟我走?”女子脸颊突然潮红了的说:“太突然了,太烂漫了。我还下不了决心抛弃我的画廊。”邹林客气的又觉得有伤自尊的说:“对不起,有缘再见。”说完,急匆匆的转身下楼了。 英子呆愣了一会,她赶紧打开窗户,望着街道尽头那远去的他,久久的眺望着…… 亲爱的不要离开我 心里面想的全是你 日子会变得孤单难过 总是想起你那离别的眼神 我的心很痛很伤心 想起你讲过的话 每一句钻入我心底 想珍惜这段感情 可是你已离我而去 邹林离开了拉萨,经过日喀则市尼色日山南侧的扎什伦布寺,向珠峰大本营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