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北斗七星高在线阅读 - 第七十二章 漳水

第七十二章 漳水

    李惟岳听胡震这么说,他算是明白了,朝廷赦免谁也不会赦免他李惟岳,如果自己听卲真的主意,那就是自寻死路,于是一狠心,说道:“传令,判官卲真,妖言惑众,乱我成德军心,拉出去,斩!”

    牙兵拉着卲真就往外走,卲真还不停的为自己辩白着:“少主,不要再听信胡震的谗言了,早听下官之言,何至于此呀……”

    王武俊看着卲真被拖了下去,没敢替他求情,因为他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成德最近死的人太多了,为了自身的安全,多死一个卲真又算得了什么?

    ……

    南线。

    李希烈在南线异乎寻常的顺利。他率领诸道兵马齐聚荆州。梁崇义手下将领翟晖、杜少诚见官兵势大,自己手中兵微将寡,吓得一箭未发就往回跑,李希烈率领骡军(淮西缺战马,李希烈手下骑兵多以骡代替)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四望(今湖北省南漳县)才追上。二人只好用了丢车保帅的计策,留下五千人马拼命挡住追兵,二人率领余下的人马退守蛮水(今湖北宜城)。接到翟晖兵败退守蛮水的消息,襄州的梁崇义早就吓傻了,一面紧急抓壮丁补充军队来保护襄州,一面给翟晖和杜少诚下令,如果再敢怯战退缩,定斩不饶。二人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出城迎战。李希烈命手下大将陈仙奇带兵上阵,还没开打,二人就感觉到淮西将士身上所散发出的穷凶极恶之气,互相一看对方,马上心领神会,随即下马投降。李希烈让翟晖、杜少诚二人为向导,待罪立功,带领淮西兵迅速进攻襄州。说是进攻,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那些临时抓来的士兵连城门都不守就溃散了,李希烈率兵不血刃进了襄州城。梁崇义得知淮西兵已经进了城,知道大势已去,举家投井自尽。随着梁崇义的死去,山南东道其他州郡立即放弃抵抗投降。李希烈看山南东道已经收复,命人把梁崇义的首级从尸体上割下来,装入盛着水银的木匣之内,和捷报一起快马送入长安。看着梁崇义扣留的江汉地区进奉长安的粮食和财帛,李希烈笑了,这些粮食和财帛加在一起,不知比自己当初为了得到节度使之位而运往长安的财帛多了多少倍,如今不仅连本带利的收了回来,还占据了山南东道的六州之地。李希烈洋洋得意地对大将陈仙奇说道:“河朔地区苦战至今战果寥寥,如今山南东道被我旦夕之间就平定了,看这次天子该如何论功赏赐,山南东道按道理都该划给我统辖才算公平。”

    ……

    长安。

    好消息接踵而至,德宗心情极好。

    首先,李希烈率领三万大军势如破竹,短短二十几天就攻进了山安东道的襄阳城,梁崇义的人头已经送进了长安。

    其次,宣武军刘洽先与朔方唐朝臣合力解了徐州之围后,又自行率领宣武军击败了淄青大将石隐金叛军(实际是唐朝臣让杨朝晟协助刘洽一起击败的叛军,唐朝臣将功劳让给了刘洽。)官军进逼淄青濮州(山东鄄城),李纳马上收缩兵力,开始固守。

    第三,濠州刺史张万福果然出色,在李纳占据的涡口凭自己的威信亲自押运进奉船过了淄青辖区,淄青兵士均忌惮他的威名,不敢阻拦。如今李纳退守濮州,江淮粮道更加畅通无阻了。

    第四,马燧的河东军,李抱真的昭义军,李晟的神策军以及李芃的河阳军,集结在漳水和洹水,与田悦的魏博和其它两镇的叛军隔河对峙,不日即将渡河作战。

    第五,幽州朱滔和张孝忠攻下了束鹿,已经准备进攻赵州、深州。

    第六.崔汉衡出使吐蕃回来了,吐蕃正忙于自己赞普更迭的问题,大相尚杰赞明确承诺遵守唐土盟好,约定以吐蕃实际控制的贺兰山为界。

    德宗命中使将梁崇义的首级带到各个战区去展示(古代称传首九边),然后下旨:李希烈平叛有功,加授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赐实封五百户。擢河中尹(今山西运城)李承为山南东道新任节度使。崔汉衡擢升为鸿胪寺卿。

    ……

    舒王最近很烦。

    舒王之所以心烦,主要是原本希望顺着自己父皇的心意削平成德,哪知道会出现一个成德、魏博、淄青和山南东道的四镇联兵,公开和朝廷叫板较量。这时候他觉得被骗了,不只是被罗令则骗了,更可怕的是姨夫李纳也骗了自己。现在的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朝廷胜了,削去了作为自己外援的淄青;叛军胜利了,大唐就变成了偏居一隅的小朝廷,自己即便能夺了太子之位,将来也是藩镇的傀儡。舒王怎么想,心里怎么不痛快,早就想找罗令则质问一番。可是自从战事一起,罗令则就没再来找过自己,弄得舒王一肚子的火气没地方撒。府上众人见到舒王整天黑着脸,都躲着他,那也有好几个仆人被舒王当作了出气筒,因为芝麻大的小事收到了严厉的惩罚。

    晚上,舒王正独自喝着闷酒,久未露面的罗令则却突然来了。

    舒王借着酒意说道:“没想到罗先生居然还有颜面敢见本王?”

    “在下并未做出什么对不起舒王的事情,有何不敢相见?”

    舒王冷笑道:“没做什么对不起本王的事?那为什么不将淄青与其他三镇联兵对抗朝廷的消息提前告诉本王?而且自开战以来,先生就再未与本王见面,不是故意躲着本王吗?”

    罗令则说道:“殿下,此次淄青名义上和其他三镇联兵,其实是虚与委蛇,正因为如此,魏博田悦还派手下大将崇庆到淄青,名义上是助战,实则是监视,淄青不得已才出兵甬桥和涡口,但实际没有任何事实上的叛乱行为。李纳大人事先也并没有告诉我,所以殿下认为我故意骗您,实在是冤枉了我。我听说此事以后也不理解,但是后来一想,却大概能猜测出李纳大人为什么要和他们联兵了。”

    “那你说说淄青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

    “殿下请想想这次四镇联兵的起因,无非是李宝臣病死,李惟岳想承袭节度使之位。陛下因与成德李宝臣有宿怨,肯定不会同意李惟岳这一要求。当时我建议殿下秉承陛下的心思反对李惟岳承袭节度使,这可有错?”

    舒王想了想,答道:“这个建议没错。”

    罗令则继续说道:“后来事情发展到四镇联兵抗命,我猜测李纳大人之所以参与了他们的同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淄青本身的利益。李纳大人年事已高,必然要考虑将来把淄青交给少主李师道。可如今陛下严词拒绝了成德李惟岳,甚至不惜刀兵相见,谁能保证日后淄青少主李师道能得到朝廷的同意继袭节度使呢?所以,李纳大人与他们联兵就是表明了自己不赞成陛下如此处事的态度而已。因此,李纳大人只是象征性的派兵到涡口,让其它三镇看似淄青封锁了江淮粮道,但事实上并没有象魏博一样主动进攻朝廷啊?”

    舒王听了罗令则的话,仔细想了想李纳在这次叛乱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似乎确实如罗令则所言,看似淄青封锁了江淮的粮道,但是张万福依旧通过涡口把江淮的进奉的粮食和财帛运到了长安,淄青并没有进行阻截和抢夺。而且,据听说徐州之战后,李纳因兵败还驱逐了前来助战的魏博大将崇庆。于是舒王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悻悻说道:“淄青或许有自己的苦衷,虽未公然参与叛乱,但是很难自证清白,而且私下既没有与父皇沟通,也没有告诉本王他的意图。所以罗先生今日说的话,很难让人信服。”

    罗令则听舒王的口气已经缓和了,就说到:“我也没收到淄青那边的消息,所以不敢替淄青打保票,但是有一点请殿下相信,以淄青和殿下的关系,只有强大的淄青才能成为殿下的外援,假设淄青不复存在,那殿下还能依仗哪个藩镇呢?”

    舒王陷入了沉思,好久才说道:“本王这次就权且相信淄青是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

    漳水。

    漳水源自太行山,流过河北南部后折向北注入卫河,最后与海河相汇流入渤海。因上下游落差很大,所以一到雨季经常泛滥。漳水在历史上十分有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魏国名臣西门豹就曾被任命为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令,就在这治理过漳水(《西门豹治邺》),修建了有名的引漳十二渠,后世又被人称为西门引水渠(鼎鼎大名的红旗渠也是引漳河水到河南省林县)。

    马燧、李晟、李抱真和李芃四路人马驻扎在漳水南岸。

    这几日,他们准备了木料想搭建浮桥,可是连试了两次都失败了,看着湍急的河水把浮桥都冲垮了,只能停工,因为水流太急,再搭多少座浮桥也是浪费时间,肯定还会被河水冲垮。对岸的叛军见官军守着成堆的木料发愁,忍不住在河北岸大声嘲笑。

    在马燧的帅帐之内,李抱真叹着气说道:“如今叛军在对岸用土石建了三座城寨,六万余兵马。成德兵在西,魏博兵居中,淄青兵在东,互为犄角之势,我军粮草目前接济并不顺利,士兵疲惫且严重不足,总共才四万人,眼下浮桥搭不起来,还要渡河而战,这一战可怎么打呀?”

    马燧说道:“叛军据河坚守,无非想用这种办法消耗我们的粮草和士气。朝廷出饷三倍来剿灭叛军,叛军不急,我们又何必着急呢?只要本帅能想办法渡过漳水,本帅倒不在乎他们这些乌合之众。”

    李晟听了说道:“马尚书此言差矣,不要说陛下发中使催促我们尽速剿灭叛军,即便是没有催促,我等身为将帅,岂能不思进取呢。”

    马燧听李晟话中暗含讥讽,不由得心中不爽,说道:“本帅岂是临阵畏缩惧敌之人,只要李将军有渡河良策,我河中军第一个冲过去与叛军力战。”

    河阳节度使李芃看到马燧对李晟话中有刺,赶紧说道:“二位大人不要着急,我军当下还要同心戮力为朝廷分忧,岂能自乱阵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