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墨菊盛放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化解埋怨

第一百一十五章 化解埋怨

    包爷吧嗒着烟袋锅子,讲述着当年不开眼时“病急乱投医”的最后无奈一招——讨臊。

    当年参帮队伍里的二把头——刘把头,外号刘大头。刘大头爱打哈哈(说笑话),满嘴屁溜嗑(滑稽),也常常撩臊(逗屁、招惹)女人,没少让大姑娘小媳妇们收拾。

    刘大头被把头王义无奈且信任地指派下山了。走了十几里路,看见一户人家,他人还没进屋,声音先蹽进去了:“大妹子,哥哥走道走渴了,就喝你舀的水,才能凉下我这心中的火啊。”

    刘大头知道,这秋头子(刚入秋)男人都不在家,都下地里干农活去了,只有女人在家喂猪、做饭、哄孩子。他这还不知道屋里有没有人,就先撩臊上了。

    刘大头进了屋也没听人应声,便直往屋里去,一看才知道没人。他也是真走渴了,转身到外屋,一瓢凉水底朝天,咕咚咕咚造了个西瓜肚。

    “啪嗒、啪嗒、啪嗒……”不远处的河边传来捶衣声。

    刘大头像个野狍子,蹽出屋就朝那声音奔去。

    这家房头往前有道山坎儿,下山是条小河。房主人在河边正洗衣服。

    “呦!大妹子呀!”刘大头第一句就有股子臊味。可他毕竟不是真流氓,怕四下有人,就东张西望地瞧了瞧,打算事儿不好就跑。

    “大白天的,还背(躲)着啥?”这个女人也不是个善茬儿(不好惹),看他那做贼心虚的样儿,给了他一句。

    刘大头见没旁人,胆子壮了,直接就开撩,“给自己洗呀,还是给相好的洗呀?”

    “没看到屎壳郎,光看滚来个驴粪蛋。”女人毫不示弱巧妙的回骂了一句。

    刘大头可顾不上旁的,他是有目的的,赶紧抓紧着问:“你拿的是棒槌啊?”

    这时,如果女主人说,你才是个棒槌呢,刘大头就算讨臊成功。因为棒槌就是人参,刘大头是棒槌,那他就是人参,还是大山货。把头王义会让他领着大伙随意去个地点,定会挖到大人参。

    可那女人挖(瞪)了刘大头一眼,却说:“狗眼不识(是)物!”

    刘大头讪了吧唧地说:“你的棒槌呀?”

    这时,若是那女人说:“不是我的还是你的棒槌啊?”刘大头也算讨着臊了。

    可那女人看了一下刘大头,哈哈地笑了:“你可没棒槌,你有丫丫葫芦。”

    “啥丫丫葫芦?我没有呀!”

    “那不在下面吊吊着吗?”那女人一指老刘的大脑袋,又指了指腰带下面,衣裳也忘了捶,笑的前仰后合的,直喊肚子疼。

    刘大头没讨着臊,还挨了骂,自觉没趣,只好接着往前走了。

    又往前走了二里地,又有了人家,住户不多。刘大头继续走了三四里,看见一个小媳妇在摘黄瓜,又撩上臊了:“呦!是小大姐呀!”

    小媳妇一看,是个生瓜脸(陌生人),没吭声。

    刘大头又上脸了,又撩逗上了,不撩没招儿啊:“头刀韭菜,香椿芽,新娶的媳妇儿,嫩黄瓜。小大姐和黄瓜纽儿一样嫩头儿。”

    小媳妇儿不急不慢地指着一个老黄瓜,回敬了一句:“越大越尿sao气。”

    “小大姐是喜欢大的了?”

    “留给你妹子吧,”小媳妇儿泼辣地回骂一句。

    刘大头乐了,又撩了一句:“那么小大姐喜欢嫩的带刺儿的了?”

    “园子里有的是,你家三辈儿用不完。”

    “谢谢小大姐!”刘大头乐的一窜老高,把黄瓜架都给碰歪了。

    “谢我?我那是骂你。”

    “骂得好,骂得好!这回讨到了。”

    刘大头讨回了臊,就是那句“下三辈儿”,放山人根据谐音,理解为“下三背”,往下走到第三个山背面,即为放山开眼儿的地方。

    这,就是关东放山人的讨臊。讨臊,很难讨到,十有八九讨不到。

    讨臊,得会讨,却又十有八九的人不会讨。

    讨臊,讨不到,羞臊了自己,挨骂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人家会真把他当做螳螂子(流氓)揍一顿。

    讨臊讨回的话,按谐音谐意等方法解释,所以得是有经验的二把头出马。如对方骂他咋不滚砬子、你跑不出南大岗、找棵孤树吊死算了、小水湾子灌死你等等。把头就会带领参帮,特意去找哪些地方开眼。据说还很准。

    按照山规,讨回臊的人,卖了货后会得一份额外的奖励,就是拉露水钱;骂人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参帮卖了人参,把头会亲自送一份钱,去当面陪个不是,和参帮里的人分一样多的钱。骂人还有赏,这是放山的一个特殊风俗。

    当然,如果讨回了臊,到了暗示的地方去放山,还是没有开眼,参帮把头可是再也没有啥绝招妙法了。路,只有一条——撮棍儿下山。这是放山时任何人不能违背的规矩。

    说完了这个,包爷还说起了放山麻达山的事儿。

    布伦山脉人烟稀少,山高林密,跟大山打交道的放山人、猎人、采野菜采蘑菇的、砍柴伐木的人,经常会在大山里迷路,甚至丢掉性命。很多进山的人走麻达山(迷路)后再也走不出大山。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放山人、老猎手,也避免不了会麻达山。所以放山是艰苦的,放山也是特别危险的。

    麻达山,不开眼,滚砬子,遭熊舔,这是放山人的“四大怕”。

    而放山四大怕中,最怕的还是麻达山。

    布伦山中,大山连着大岭,深谷接着沟壑,一片大林子够走个三五天的,一二百里见不着人家,几十里遇不到个人,山牲口(野兽)还多,要是在哪里迷了路,那可是个了不得的事。

    在放山的时候,一个人跐了棍,走出了放山趟子麻达了山,那还好办点。因为发现跐棍,那时间不会怎么长,参帮的人找起他来还比较容易。跐棍的人找参帮的人,他会用索罗棍用力敲击树干。敲树干的声音能传出去好几里地,把头听到声音,和参帮的人会把他找回来。麻达山的人白天没找到参帮,晚上敲老站杆子,声音传得更远,惊动了山里人家的狗,顺着狗叫声方向,也能走出麻魂圈子。

    当把头的不怕挖不到人参,不怕一两个人跐棍,就怕他领的参帮麻达山了。全参帮麻达山了,把头就得想法把参帮领出麻魂圈子。若是把头不能把人领出麻魂圈子,全帮伙的人都得死在山里。这样死在山里,把头死不瞑目!他觉得对不起帮里的兄弟,对不起放山人的家人。

    在布伦山的深谷密林中,由于麻达山而死在大林子里的人也是不少的,举目无路,呼而无援,白骨抛青山。

    放山人麻达山了,把头得有办法把参帮领出山。

    一是晴天看太阳。

    太阳东升西落。照在物体上的影子,是中午短,早晚两头长。早晨出红霞是东方,傍晚出红霞是西方。根据太阳的这些规律,辨别出东南西北方向,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出走出大山的路。

    二是夜间观察星星和月亮。

    夜间,天上出了月亮。弓背是东,那是下弦月;弓背是西,那是上弦月。圆月中的影,多处是东,少处是西。布满星空的夜晚,一看北斗七星,便知那是北方。晚上察看星星、月亮,就确定了大体方向,把头心中就有了数,知道该顺着哪个方向出山了。

    三是看树。

    树是物候表,也是气象台,还是风向标。树的阳面光滑、干燥、叶色浅,背面粗糙、潮湿、叶色深。阳面向南,阴面向北。锯断一棵树,树的年轮间距疏的是南,间距密的是北。在老黑林子里,树都一抱粗,树冠都是黑绿黑绿的,遮天蔽日,透不进阳光,看不清树的特征,辨不出南北,把头还有两招:一是看树下青苔,长青苔那面是树的阴面,也就是北面;二是把人先领出大林子,到了树稀透光的地方,也就看出了树的南北向来。

    四是看风。

    风是风向标,看风辩方向也是很准确的。北风吹来丝丝凉,南风吹来丝丝暖;西北风硬,东南风软;东北风急,西南风慢。不同的季节刮不同的风。

    五是看山。

    山的南坡暖,北坡阴;南坡干燥,北坡潮湿;南坡风小,北坡风大;南坡风热,北坡风凉;南坡树矮冠大,北坡树高冠小;南坡鸟多,北坡鸟少;南坡的野菜长得小、老,北坡野菜长得大、嫩……从许多方面看山,都能辩出个大体方向。再就是看高矮、险峻和平缓。顺着山势向下去,就能够走出深山老峪。

    六是看兽踪。

    大山牲口(大野兽)的脚踪从上往下来,那是出山找食吃,往下走就能出山。发现小山牲口的脚踪多,那是离有人家的地方近了。码到脚踪了,要顺着旧脚踪走。不能踩新脚踪,那会有危险的。码踪别码野猪踪,那个东西轻易不下山,总是绕山磨岭地跑,踩它的脚踪可出不了山。

    七是寻水。

    沿着山谷找水。有谷就有水,有水就成溪,有溪就汇成河。水往低处流。顺着流水一劲往下走,就能出山。只要能望见村堡和人家,就走出了麻达山。在大森林里找水,也不容易。有时找到了溪水,顺着往下走,走着走着就断流了。翻山寻谷再去找新水。寻水方法灵验,就是有时走路太远。正如俗语所云:“流水绕山转。”为了走出麻达山,放山人不怕水长路远。

    八是听鸟叫。

    听鸟叫也能走出麻达山。听鸟叫不是什么鸟叫都听。山里鸟多,不同的鸟的活动区域也不同。有的鸟是深山老林里的鸟,像高山雨燕、褐河鸟、雀鹰等,越跟它走越麻达山。喜鹊、麻雀、乌鸦、燕子等是家鸟,他们飞出去也飞不多远,都是早晨飞出晚归家。哪儿有它们叫,哪儿就有人家。那才准成呢!一听到它们叫,麻达山的人心里立刻就透了亮,就说明离人家或村庄不远了。

    九是白天打火堆。

    白天在山里头打个火堆,火旺起来以后,往里面填湿柴。湿柴烟大,浓烟冲天而起。隔着几架山,一二十里之外的人,都能看得见。山里人一见白天打起了火堆,就像烽火台发出的求救信号,知道有人遇到了危险,多远都会赶去相救的。

    十是找戗子。

    秋天,许多山上都有戗子。有放山人的戗子,有采药人的戗子,有猎人的戗子。有戗子就有人,找到了戗子,也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麻达山后,把头领参帮的人,转完了这个山坡转那个山坡去找戗子。在半山腰麻达山,找戗子这招准灵。在大深山里迷路,这招就不灵了。毕竟在大深山里搭戗子的几乎没有。

    走出麻达山,把头时时都在抢时间。要是放山时麻达山了,谁也没带干粮,走不出麻达山就没有粮食吃,有的参帮就活活饿死在深山里。时间就是放山人的生命啊!抢时间,就是从死神手里往回抢生命。

    麻达山的参帮,走出了麻达山,必须立刻下山散伙,绝不允许继续放山了。这是老把头留下的山规。

    走出麻达山,把头从那以后,再也不能当大参帮的把头了,只能跟别的参帮放山,当个一般的把头。这也是老把头留下的风俗。

    大家一听包爷讲完,把头肩头的重担,种种辛酸和不易,顿时激起了众人的敬意和感激。哪还有人再心生埋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