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回 举子
年的科举,向来由礼部组织,虽然礼部的事情,李涉太多,不过作为内阁次辅,他还是提出一些建议,有的也深受欢迎。 与往年不同,今科参加会试的举子,可以选择入住新城学院区的宿舍,这里本来是为学院求学的学生准备的,这次便正好向举子们开放,提供给他们暂住。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多数为二到三层的学院建筑,已经像雨后春笋一般,在新城所在的地方拔地而起。这些建筑都不算高大,所以建造起来也快,当然,这只是未来学院区的一部分,为了赶时间,并没有那么精雕细琢。 李彦固然想一步到位,打造一座恒久流传的经典学区,不过同传承相比,眼下最迫切的,却是打开新学的局面,所以在他的要求下,几所高等学院的校舍,才会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新城的地面上,甚至来得及接待各地前来京城赶考的举子。 能够成为举人,获得参加会试的资格,这些考生的身份、地位已然不同寻常,李彦至今依然记得中的范进中举以后,居然得了失心疯,之后他的人生就好像戏剧般的发生了变化,不仅受到众人景仰,甚至还有大户送银,就连见了本地的父母官,也能直起腰杆。 有句话说得好,实往往比小说更加戏剧化,在现实中,一旦中举,还会出现周围相邻纷纷投靠,甚至委身为奴的现象,其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免税,这也是举人的一项特权。 有明一代,举人可以直接:官,虽然说到了王朝后期,由于读书人越来越多,科举作为独木桥士和举人越来越多,举人想要做官,通常都是比较低级的芝麻官,可不管如何中举就是获得做官的资格证书,谁都小窥不得。 通常来说,举赶考筹措盘缠还算比较容易,毕竟是可以当官的人了;只不过个人情况不同,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就算能得一些赞助,或者借到银子,赶考的路途遥遥,吃饭住宿、交友游玩,花费不少,何况也有些自负风骨的举子未必肯接受别人的“赞助”,来到京城,也会有窘迫的时候。 年会试前后,京城的旅馆住店钱、房子租金,甚至市面上的物价,都会随之而水涨船高,很多举子为了安心读书,也不会吝啬那点钱竟寒窗苦读十余载、几十载,而今是最重要的时候,总不能因为一点钱,而影响一辈子,甚至关系到家族、后代的大事。 世只看到高中者的风光不知道每年赶考的举子当中,落第者不知凡几些举子在考中之前,居住京城生活又是如何的窘迫。 正因为如此。一些发达之后地显贵才会在京城组织本地地会馆。会馆地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照顾本乡本土进京赶考地举子。 不管是当地富绅地赞助。还是会馆提供地便利。都为举子上进途中提供了很重要地帮助。自然也容易结成更紧密地关系。这就好像民主制度下面地政治赞助。不说定有所求。但关系地存在。本身就是最大地资源。 李彦自然不会以为他能改变华夏讲究关系地传统。但是开放学院区地宿舍。为进京赶考地举子提供一些方便。以及另外一种可能。还是能够做到地。 当然。他地目地也并不仅仅如此。在刚刚建成地学院区。已经确定会有多家学院入驻。包括华夏社创办地华夏书院。华夏精工坊创办地华夏工学院。以及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后者地名誉院长会是大明地皇帝朱由校。而大明皇家格物院也将进驻学院区。 虽然同后世地大学城动辄好几所院校相比。这个规划中地学院区只有三家学院及一家研究院。也就是大明皇家格物院。不过在李彦地设想中。这几所院校各有侧重。也算是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地学科基地。 其中华夏书院侧重于传统地儒学、理学。用后世地话来说。那就是属于文科类院校;而华夏工学院同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就是理工科了。华夏工学院侧重于应用技术方面。也是所谓地工科。而格物学院则主要是数理基础学科。也就是所谓地理科。各有侧重。也就形成比较全面地学科体系。 举子们入住学区以后,都以不同的目光好奇地近距离观察这些突然出现的“学院”,就发现这里的学校跟他们见到过的完全不一样,学习的东西并不 儒学,而且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 让李彦感到有些失望的是,大部分举子对华夏工学院、皇家格物学院兴趣缺缺,即便是有人关心格物学院,也只是对这所学院冠以皇家的名字感到好奇,当得知学院并非皇家弟子求学的地方之后,倒觉得名不副实。 李之藻给李彦从工部主事任上,抽调负责学院区的建设,并担任皇家格物学院的院长,因为官职品级并没有下降,李之藻对此倒是没有反对,他跟徐光启一样,都长于学术,而短于为官,由他来cao办学院的事情,倒是搞得有声有色。 “举子毕竟都视科举为正途,对工学院、格物学院看不上也是正常,倒也并非都不关心,这几日观察下来,也有人经常出现在学院,打听一些时间,特别是江西有名举子,几乎都有些沉~了!”李之藻虽然身为格物学院的院长,其实他也是觉得科举才是正途,格物一道,还是偏门。 晚明时期,重视经世致用的学者文人并不少,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他们的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譬如徐光启、李之藻都是这样,虽然本身的学术水平很高,也很重视实学,但是却依然将学而优则仕看得很重,而且都做到了不小的官。 李彦听了顿时神一振:“哦,这举子是何人?他关心的又是什么?本官倒想认识一下。” 前面听说无人关心工学;和格物学院,李彦确实挺受打击的,没想到李之藻话风一边,竟然还有下文,还是不错的好消息,李彦马上高兴地问道。
当然,他的目也并不仅仅如此,在刚刚建成的学院区,已经确定会有多家学院入驻,包括华夏社创办的华夏书院,华夏精工坊创办的华夏工学院,以及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后者的名誉院长会是大明的皇帝朱由校,而大明皇家格物院也将进驻学院区。 然同后世的大学城动辄好几所院校相比,这个规划中的学院区只有三家学院及一家研究院,也就是大明皇家格物院,不过在李彦的设想中,这几所院校各有侧重,也算是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学科基地。 其华夏书院侧重于传统的儒学、理学,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属于文科类院校;而华夏工学院同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就是理工科了,华夏工学院侧重于应用技术方面,也就是所谓的工科,而格物学院则主要是数理基础学科,也就是所谓的理科,各有侧重,也就形成比较全面的学科体系。 举子们入住学区以后,都以不同的目奇地近距离观察这些突然出现的“学院”,就发现这里的学校跟他们见到过的完全不一样,学习的东西并不局限于儒学,而且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 让李彦感到些失望的是,大部分举子对华夏工学院、皇家格物学院兴趣缺缺,即便是有人关心格物学院,也只是对这所学院冠以皇家的名字感到好奇,当得知学院并非皇家弟子求学的地方之后,倒觉得名不副实。 李之藻给李彦从工部主事任上,抽调负责学院区的建设,并担任皇家格物学院的院长,因为官职品级并没有下降,李之藻对此倒是没有反对,他跟徐光启一样,都长于学术,而短于为官,由他来cao办学院的事情,倒是搞得有声有色。 “举子毕竟都视科举为正途,对工学院、格物学院看不上也是正常,倒也并非都不关心,这几日观察下来,也有人经常出现在学院,打听一些时间,特别是江西有名举子,几乎都有些沉~了!”李之藻虽然身为格物学院的院长,其实他也是觉得科举才是正途,格物一道,还是偏门。 晚明时期,重视经世致用的学者文人并不少,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他们的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譬如徐光启、李之藻都是这样,虽然本身的学术水平很高,也很重视实学,但是却依然将学而优则仕看得很重,而且都做到了不小的官。 李彦听了顿时精神一振:“哦,这举子是何人?他关心的又是什么?本官倒想认识一下。” 前面听说无人关心工学院和格物学院,李彦确实挺受打击的,没想到李之藻话风一边,竟然还有下文,还是不错的好消息,李彦马上高兴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