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李唐传奇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七章 渔阳

第八十七章 渔阳

    天宝十四年春,李隆基返回长安,有报河南、淮南春旱,各地多有民变,李隆基遂命翰林学士裴士淹为事中,巡抚河北、河南、淮南等道,又调山南道节度副使韩滉为淮南道节度使,和淮南道节度使陈少游对换。

    四月,安禄山遣子入京,却在朱雀大街被杨国忠族弟杨右琪所辱,安庆绪当街怒杀杨右琪,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终于爆发,杨国忠上表李隆基,历数安禄山十大罪状,要求李隆基削藩。安禄山惶恐,遂上表李隆基,要求辞职返乡,李隆基却没有表态,将安禄山上表留中不发。

    这日,李月急匆匆找到其父李郁。

    “父亲,赶快命令各地商号储存粮食吧!河北可能有变。”

    “出了什么事了?”

    “我接到密报,安禄山已开始调集军队,幽州城也开始戒严,气氛非常紧张。”

    “那皇上身体情况如何?”

    “还是不好!自****烈罢相以来,皇上一天内一半都处于糊涂状态,愈发依赖杨国忠。”

    “月儿,你看现在的情况如何?我们家要如何应对?”

    “父亲,现在的情形是李琮已经完全得势,几乎控制了朝政,现在风云四起,我朝必然大乱,当务之急是要先把家眷先送到扬州去,我已经和韩滉打过了招呼,这样我才无后顾之忧。”

    “这样也好,那什么时候出发?”

    “即刻就走,我命即墨带五百亲兵护送,就暂驻留扬州,再命风平他们沿途秘密保护。”

    “这样最好!事不宜迟,我这就给你母亲去说。”

    就在李月安排后事的同一时候,河北幽州,安禄山府的密室内,安禄山正和其手下幕僚高尚、严庄在密谈。

    “大帅,不要再犹豫了,你和杨国忠已势同水火,若郯王李琮得位,他岂能容你?我听说李隆基的病情已经恶化,朝廷内讧眼看一触即发,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现在天下大灾,民变频频,我军若举义旗,必然各处响应,若此时不取,悔之晚矣!”高尚极力劝说着安禄山。

    “大帅,高先生所言极是,就算我们出兵不利,尚可退回河北自保,和现在的情形有何区别?你看各藩镇大将也都各有异心,我若起兵,他们也一定各自取地,汉末之势成矣!现在李隆基已经不相信你,早晚会削你军权,如果大帅实在下不了决心,可再等等朝廷的反应,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过几天一定有旨来命你回朝述职,但那绝不是述职,其实是诱大帅回朝杀之,雷宁之事可记否?”严庄也同样的劝说着。

    “好吧!我再等几天,如果真命我回朝述职,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命令全军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谁也不准请假!”

    李月离开赵王府,赶到了东宫六率府大军驻地,他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先通报了目前的情况,然后说道:“辛将军,各种物资要准备充足,尤其是新式火yao,要全部调来,所有士兵军官没有我的命令,皆不准离营。”

    “是!”

    “段将军,从今天开始每天的训练量加大一倍,尤其要训练rou搏战。这次我们将要面对的可能是和我们用同样兵器的唐军了。”

    “是!”

    “元楷和莫言,你们率领我的一千亲兵,悄悄驻到我赵王府别府去,如果京中生变,你们的任务就是保护我的家人。”

    “是!”

    “各位将军,大唐的乱世即将到来!我无力去阻止它,但我们可以去平定它。乱世!正是我们军人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保护黎民,各位将军,让我们一起改变大唐的历史吧!”

    说到这里,李月站了起来,他激动地看着手下诸将,众将也被李月的情绪所感染,一齐单膝跪下大声说道:“效忠大将军!效忠大唐!”

    长安,大明宫,杨国忠来到后殿,他悄悄地问一名太监。

    “皇上睡了吗?”

    “回相国,皇上还没睡。”

    “那请替我禀报皇上,说我有紧急事情要见皇上。”

    “好!相国稍等!”

    过了一会儿,那名太监出来喊道:“皇上有旨,召杨国忠觐见!”

    “爱卿,有何紧急事要报朕!你是相国,你去办就是了,何必来烦朕!”

    “回禀皇上,此事重大,臣不敢擅专,特来禀报皇上。”

    “什么事?”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欲反,请皇上定夺!”

    “你总是说他反,朕看你是有点过敏了。”

    “这次确实属实,臣有他的证据!”

    “什么证据?”

    “臣已得到确切消息,安禄山在四处调兵,幽州已经戒严了。”

    “哦!还有这事,那你看怎么办?”

    “臣以为还是把他调回京来杀之,以绝后患。”

    “好!就让他回京来吧!朕要亲自问问他,还有什么事?”

    李隆基打了个哈欠,疲倦地问道。

    “还有就是长安城门一些士兵聚赌的事”

    “这些小事你就看着办吧!还有什么事吗?”

    “没有了!”

    “朕给你说过,朕身体不好,一些事情你就自己看着办,别总烦朕,你是相国,实在不决,可以和太子、郯王他们商量。”

    “微臣遵旨!”

    “那你去吧!对了,你让李月进宫,朕身体有点不舒服。”

    “微臣告退!”

    几天后,高尚和严庄正在军营整理文书,突然有军士跑来报告:“大帅府有急事,通知二位先生赶快过去。”

    高尚和严庄对望一眼,知道必有重大事情发生了。他俩便放下手文书,一齐赶往安禄山府邸,路上,严庄忍不住问****道:“我不知道大帅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并不想举事吗?高先生是如何看的?”

    高尚冷笑一声说道:“大帅为此已经准备了那么多年,箭已在弦上,不容他不发,大帅现在所虑的,只不过是缺一借口罢了!”

    “如果真是缺一借口的话,看我说来。”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便来到节度使府,一进门却发现安禄山怔怔地坐在那里发呆,“大帅,出什么事了?”

    安禄山看看他俩,长叹一声说道:“果然被你们说中了,刚才朝廷来旨,命我回京述职。”

    高尚突然问道:“不知大人所接诏书,是中书省的‘黄麻’还是翰林院的‘白麻’”

    “是黄麻!高先生的意思是?”

    “我想这必是杨国忠的意思了,按理诏大人回京应用白麻才是,但掌握白麻的翰林院和杨国忠是死对头,正因为不是皇上的亲自口谕,杨国忠才请不动白麻,改用黄麻诏书了。大人,这是杨国忠让你回京,他必藏祸心!”

    “高先生说的有理,不杀此贼,我难平此气!可是我若起兵,用什么借口才好呢?“

    这时旁边的严庄笑着说道:“大帅忘了西汉削藩之变吗?”

    “严先生的意思是说‘清君侧’?”

    “正是!杨国忠数大人十大罪状,可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人也效他反数他百大罪状,这样不是出师有名了吗?等占领了长安,毒杀李隆基,立一幼儿为帝,待大人根基牢后,再取而代之也不迟,什么江山姓李,原来还不是姓杨吗?大人即位后再多邀民心,千秋大业可定矣!”

    安禄山大喜说道:“若我登帝位一定封你二人为左右相国。”

    此时他再无疑虑,大声喝令道:“命史思明、蔡希德、田乾真、崔佑乾、田承嗣、安守忠、李归仁、孙孝哲、牛庭介以及少帅安庆绪火速到我府上来”。

    天宝十四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杀杨国忠”之名从范阳起兵,共率藩、汉兵十四万,分两路浩浩荡荡杀奔中原而来。

    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