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强臣
王归长讪讪一笑,道:“老奴这辈子听的、看的和做的,都只是分内之事,至于朝臣们如何,老奴不敢打问,也不想打问!” 李忱点了点头,笑道:“朕喜欢的便是你这一点!” “所以,朕很多时候有许多话,便可以说给你听,即便你不想听,也非听不可!”李浈大笑,伸手拍了拍王归长的肩头。 王归长闻言连连点头,也不说话只是讪笑。 今日李忱的心情很好,话也便说得多一些,尤其对于李德裕,李忱心中更多的还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 李忱无法否认李德裕的治世之才,更无法抹杀其在武宗这六年间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但却又不得不将他赶出自己的朝堂之外。 武宗李炎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便是任李德裕为相,还有对其毫无保留的信任。 李忱做不到,因为以往的痛苦经历告诉自己,这世上没有自己可以绝对相信的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子。 放眼这天下,唯自己可信,唯自己可用,唯自己可知。 既然做不到绝对的信任,那么李德裕就绝不能为自己所用。 所以,李忱的强势就注定了他绝不可能容忍在自己的朝廷里,有一个与自己同样强势的臣子。 武宗书读的不多,不及他的皇叔李忱,更不及其皇兄文宗皇帝; 武宗喜欢声色,钟爱骑射,但却又不似敬宗那般置国家社稷于不顾。 所以武宗任用李德裕,而李德裕的强势又注定了武宗不能进行过多干预。 这便是君臣之间的那个平衡点。 纵观其一生,武宗李炎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王,更不懂得如何让大唐重现辉煌。 但他却有一位合格的臣子,而他所做的,不过是对李德裕报以绝对的信任。 仅此而已。 在武宗短短的六年时间里,灭回鹘、清佛教、整吏治、平宦权、击藩镇,将行将就木的大唐力挽于狂澜,以至于呈现出中兴之状。 这一切,仅凭单单一个武宗或是李德裕是无法做到的。 说到底,唯“信任”两字而已。 李忱明白这一点,因为他做不到对臣子绝对的信任,所以李德裕便不能留在朝中,所以自己也就必须事必躬亲。 “李德裕......”李忱欲言又止。 “李德裕如何?”王归长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忱想了想后却还是一摆手,道:“罢了,有些事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王归长微微一躬身,向后退了几步不再说话。 李忱随即说道:“传白敏中、封敖、崔珙,麟德殿问对!另外,让周规去一趟瀛洲,再派些你信得过的人分头去趟太原和荥阳!” “那......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呢?”王归长问。 李忱面露微笑,道:“范阳在卢龙,我相信青鸾自己能解决,至于清河崔氏么,崔珙那老狐狸鼻子灵醒得很,朕不担心!” ...... 瀛洲。 沱水岸旁,李浈望着满目疮痍的冰河,脸上写满了无奈。 “二郎你看,自打你来了瀛洲,连这沱水都被你祸害成了这样,这笔钱......可怎么算啊......”李浈叹道。 “我凿冰,你还钓鱼了呢,为何要我出钱,更何况待开春冰融雪消,还不是恢复如初!”王绍懿白了李浈一眼,一脸嫌弃。 李浈当即说道:“钓鱼?这七日来我可是一条鱼也不曾钓到,可你却将沱水凿成这个样子,你不觉得欠这沱水一个说法么?” “沱水要什么说法?七日期限今日已到,陈琼那狗官却还不曾露面,要说法也应该找他要去啊!” 李浈摩挲着下巴,感觉有些扎手,只得作罢,说道:“那......不如去寻他?” “不好吧,万一他生了歹意杀了你怎么办?”王绍懿答道。 “当然不是我去!” “那谁去?” “你!” 王绍懿:“......” ...... 当王绍懿的脚步迈进陈府的那一刻,心情是绝望的,精神是崩溃的。 当陈琼见到来人是王绍懿的那一瞬,精神是欢脱的,心情是愉悦的。 “陈......陈刺史,阿兄那狗官说期限已到,不知那件事办好没有?”王绍懿战战兢兢地说道。 在此之前,陈琼早已做好了无数种准备来应对李浈的问责,但当看见来人竟是十三岁的王绍懿时,心中不由得彻底放松下来。 “怎么?李司马为何不来?” 陈琼并没有回答王绍懿的问题,而是略带惊讶地反问道。 “阿兄那狗官差我来问你!” 王绍懿同样没有回答陈琼的问题。 陈琼闻言微微一笑,道:“哦......” 说罢之后,陈琼端坐如常,不发一言。 王绍懿瞪着两只大眼看着陈琼,一言不发。 王绍懿不知说什么,陈琼不想说什么,气氛立刻变得有些尴尬。 似乎过了很久。 王绍懿转身而出,没有向陈琼告辞。 陈琼望着王绍懿的背影,满脸春风。 ...... 当满心憋屈的王绍懿向李浈痛诉完陈琼的罪状之后,李浈满脸春风,与陈琼脸上的春风一般无二。 “阿兄,你竟还笑得出来,陈琼那狗官如此不将你放在眼中,你居然还......” “那又怎样?”李浈打断笑道:“更何况,他是不将你放在眼中而已,干我何事?” “你......”王绍懿语塞,小脸气得通红。 “呵呵,泽远,你便不要再与绍懿说笑了,陈琼看来已是有恃无恐了!”郑畋在旁笑道。 李浈闻言这才对王绍懿笑道:“二郎放心便是,这个仇阿兄替你记下了!” 说罢之后,李浈又问郑畋:“台文兄可有何高见?” 郑畋想了想道:“陈琼的态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一定是得到了某些人的支持,而放眼瀛洲界内,也只有五姓七望这些高门世族能够有如此大的势力做到!” “经过我这几日在瀛洲得知,五姓七望中,陇西二李和赵郡李氏在瀛洲并无势力,至于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弘农杨氏的势力虽有些,但影响却是有限,而崔氏已向我们示好,所以也只剩了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和范阳卢氏三家!” 李浈点了点头,郑畋来瀛洲的时间不长,且一直忙于田产分配安置事宜,有时接连几日都见不到面,能够得到这些消息也实属不易。
“所以陈琼的有恃无恐,势必与这三家的支持有关,而且据我所知......” 郑畋说到此处,微微一顿,冲李浈笑道:“泽远可知郑氏和卢氏在朝中是何人在支持?” 李浈正要说话,却只见郑畋紧接着说道:“尚书右仆射义敬公和京兆尹为臣公!” 李浈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尽管自己早已想到这三家在朝中定然有足够分量的人物,但却仍没想到竟是这二位。 尚书右仆射郑肃与京兆尹卢商,在武宗时便与李德裕关系深厚,若说李德裕是武宗皇帝的手,那这两位便是李德裕的手。 况且自己初入长安时,虽与这两位没有太多交集,但李浈感觉得到,在对白敏中的明争暗斗中,他们是更倾向于自己的。 这是李浈最不愿听到的事实,但此时此刻,李浈已别无他法,只得希望这两位莫要插手此事。 正在此时,只听门外赵郎轻声禀道:“将军,京城来人了!” “京城?!” 李浈与郑畋二人齐齐起身,相视之中尽显惊讶之色。 “请!” 二人稍整衣衫,起身相迎。 少倾,屋门推开,周规一脸笑意地出现在二人面前。 “周规?!” 李浈惊呼一声,郑畋也是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周规。 “小人周规见过少郎......呃不,是李将军与郑长史!” 周规正欲躬身行礼,却被李浈一把扶起,笑道:“你我具不是外人,这些诉礼便免了吧!” 说罢之后,只见李浈一把揽住周规的脖子,低声笑道:“周兄,这次带来多少?” “什么......多少?”周规一脸懵逼,不知所云。 “钱啊,每次见你都有钱,这次带了多少?眼下兄弟我正却这个!”李浈说得一本正经、理所当然。 “泽远,别闹......这次是来传陛下口谕的......没钱......”周规哭笑不得。 李浈闻言不由一脸失望,不料郑畋却是正色问道:“周主事,陛下有何口谕?” 周规赶忙从李浈手中挣脱,整理衣冠正欲传旨,一瞥眼却看到王绍懿噘着嘴一脸怒色。 “这小屁孩是谁?”周规讶异道。 “哦,这是成德节度使王使君家二郎,王绍懿!”郑畋说道,而后又对王绍懿道:“二郎,快来见过内侍省周主事!” 王绍懿闻言看了看周规,不以为然地说道:“听说内侍省很有钱,是真的么?” 周规闻言一愣,而后看了看李浈,笑道:“王使君居然放心将二郎交到你手中,可见王使君的心不是一般的大啊!” “唉,小孩子学坏了,王使君托我好好管教一番!”李浈笑道,而后瞪了一眼王绍懿。 “周主事,快些宣旨吧!”郑畋笑道。 周规这才重新整理衣冠,正色说道:“陛下口谕,幽州行军司马李浈,朕要你办的事急不得,凡事需得多想想后果,免得落人口舌,最后还连累了朕!” “没......没了?”李浈讶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