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啸傲水浒风在线阅读 - 229 清照莺鸽【二章】9

229 清照莺鸽【二章】9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踏雪寻梅,华服飘飘,精致的容颜,清爽的气质,艳阳之下,梅岭峰顶,这个熟悉又生疏的女子低吟浅唱。

    阳光初上时,已见从村里一主二仆三个俏丽身影逶迤行来,这正是那位易安居士李清照。北国冬季萧凉,居士如此雅士贪恋梅花胜景,离开大路转到梅岭来观看。看来昨夜黑衣人的目标还真很可能就是她。

    不过她此时并不知晓,与雷三郎“偶遇”此间,略感惊喜之后与身边两个婢女一起都略有些生涩之感。

    但她毕竟豁达之人,经过片刻寒暄之后,相邀同行望景生情,望近处花海远间氤氲,吟诵起不久前诗句。

    此时的雷三郎,不复东京浪子时的张扬,只是略略落在后面恭恭敬敬的跟着。环绕在李清照周围点头称是得到是那二辛兄弟,宋世人嗜好文采,或许这二位特立独行的小剑客诗词文章也颇有幼教,反正感觉是一对十足的粉丝。

    妍儿也显出一种罕见的动情之态,与李清照两个婢女凑在一起不时的小声嘀咕什么。

    李清照走到哪里,都有一种似乎是慑人的神韵,仿佛周围方圆不知道多大的范围内都在她的情绪笼罩之中。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这似乎不是当前之景,但明显眷眷思念之意颇浓。望着李清照独立风头挺拔身形,雷三郎也不禁在想。

    二辛中的兄长辛文复略显憨直,从他不断的求教询问中可以听出这是不久前李易安游览御河时,有感而发所作。

    御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隋唐时的永济渠,北宋时称为御河,南起河南卫州北至燕云十六州的涿州。

    御河,京杭大运河?!雷三郎忽然心中想起了什么,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重要,对道商、对华盛天道,甚至是对这大宋王朝。正向顺着这突起的思路探究下去,不料却被一阵嬉闹声打断了。

    “去问问你们那圣使‘断章诗人’,我们居士这阙词是什么意思,怎样解。”李易安的那个大眼睛的婢女凑在妍儿耳边,但却是明显能让别人听到的声音说道。

    妍儿赶紧捅了她一下,大眼睛的婢女吐吐舌头跟妍儿缠在一处;可另一边那个婢女却不在乎说道:“就是嘛,肚子里有货就评评呗,难不成真只做个‘一首半诗人’?”

    雷三郎在东京场合露过隐晦残诗后,引起陈兴义等人轰动,曾多次为他们相邀饮酒赋诗而吓得够呛。此后百般推诿,再也不敢引发“诗性”,吐露半个字。在那时确有一种小圈子里的笑谈,称他为“断章诗人”。

    “一首半诗人”?什么时候雷三郎有了这么个雅号?

    只有李清照在离开东京时,听过他的《梅岭三章》之一的全篇。或许这个时代的人联络方式太缺乏,口耳相传就更加流行,传言在这里可能更是个褒奖。也许正因为如此,“断章诗人”进化成了“一首半诗人”,毕竟总算是有一首完整的了。

    不过就是这可能你们也高抬了,事实上咱雷赖神“半首诗人”都不是,那“一首半”诗,嘿嘿,也是无奈剽窃而来的。

    妍儿护主,又向那细长眼睛婢女赶去,两手伸向了她腋下,两人又闹作一团。

    空闲出来的大眼睛婢女却是不依不饶,向辛文复嬉笑说道:“小老道,别光缠着居士老师了,向你们圣使讨一首诗词去晾晒晾晒。”

    妍儿又奔回来,三个小丫头嬉笑凝眉真真假假,又冲又抱滚在一起。

    被称为“小老道”的辛文复,举手搔了搔头,咧嘴尴尬的笑起来不知所措;李清照也被眼前的光景吸引,她收回目光也略带笑意的看向雷三郎。

    宋人颇讲理法,主仆等级森严,但若是一直纵容那也就有了这种奇特的其乐融融。

    “圣使说说,易安居士词小可不大清楚意思,也只有圣使可以一解谜团。”一向沉稳的辛文郁也撺掇说道。

    雷三郎本来是一直要躲避这种咬文嚼字的当口的,这时却又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是不懂诗词,听到这两句也应该明白这表达的实在是太美了吧。

    你李大居士可以敢于评论古今各种大诗人,可要让咱说你的词那可不要了命了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云中寄锦书?雁?快要冒汗的时候,他忽然灵机一动。

    “易安居士这首词含‘鸿雁寄书’,莫非李居士偏好鸟儿,真有这鱼雁传情之机安排?”由鸿雁他想到了他们的信鸽,对这个东西还比较熟。

    “那当然了,”大眼睛婢女快人快语:“我们夫人在家里、在东京都养过这种鸽鸟,长的可好了还带来过老爷的书信,特别的聪明。”

    “白羽信使千里传情,易安居士好雅兴。”雷三郎转移话题赞赏道。

    李清照精致的面孔似乎略略有些红晕,略有略无得几分羞涩使她明显带有了一些平和亲近的感觉。

    以往在东京也见过易安居士几次,只是那都是各种人物众多的场合,她似乎都是在各种面具的包裹之中,似虚似幻。如今这寥寥数人,山明水秀之中显得自然许多,似乎更像个邻家大姐。

    也正是只有在这个时候,雷三郎才梳理了一些对这位历史上堪称第一的才女的一些了解。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仕宦家庭,其父李格非“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王氏也善于写文章。李清照受家庭熏陶,在闺中即有文名。18岁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由于具有共同的文学爱好和艺术情趣,婚后夫妇感情融洽。

    然而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之外,朝廷内的争斗直接影响了赵明诚、李清照两人的生活。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相,赵挺之依附蔡京,借新法排挤元祜旧党。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受牵连被免官。李清照虽为这封建社会的一介女流,但却不甘默默忍受。性格刚正不阿的她曾上书赵挺之为父求情,当然正直并不能代表效果,最终并没有达到救父结果,这也使她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统治集团的残酷。

    其后赵明诚出仕,但他们对仕途显然兴趣不大,而是节衣缩食,将精力放在金石古籍的研究上,收集了丰富的金石书画。在徽宗大观元年,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斗争中失利,不久病死。李清照夫妇返回青州故居,过了约十年的隐居生活,在这期间李清照写了大量诗歌,易安居士美名开始传扬甚高名声。

    直至宣和年,赵明诚奉招东京候补官员,两人才有机会再入东京并开始真正以诗词扬名天下。

    易安居士李清照善于用不同的文体表现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性情、感情、情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和文学主张。其中,在词方面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卓著。

    总的来说在这之前她的生活一直较为幸福,此时她的词大多以描写少女情怀和婚后的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丈夫的偶尔出游造成的离愁别恨,对季节风物变迁的感慨又为她的词渗入了一丝淡淡的哀愁。

    有评论说她的词一方面吸取唐五代词的精华,同时又力图有所突破,初步显露出她词作的独特风格。在造意遣词上,她都有独创,在闺词领域内开拓了新境界,提高了词格,扩展了题材。她文笔优美,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将口语生动活泼的气息带进了词,因而使她的词清新明朗,入口即化。她善于度寻常语入音律,使词的音律与语言和谐统一。在构思意境上,既有精工雕琢的蕴藉,又有适时的高放,词风平易而不俚俗,雅正而不繁复,意境优美动人。

    李易安的词在总体上,惯于熔炼极其平常的语言,描写平常景物,造成极高妙的艺术意境而不见斧凿之痕;在技巧上,无论是小令还是慢词,都达到了珠圆玉润的程度。同时节律抑扬顿挫、清朗悦耳。在素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中,抒写词人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构成了诗词不同凡响的魅力。

    她感悟力的纤敏丰富,敢于表达她对于政治、民族、国家的看法,和关心国事、不让须眉的精神气魄。可以说,她的词之所以具有一般婉约词所缺乏的骨力,并非偶然,而是她性格刚烈、大胆的体现,诗只是更明确地抒写了词人性情的这一面。

    较之一般的士大夫文人,李清照对朝廷政策、天下苍生的关怀,对政局的预见,都有自·己的怀抱和主张。如《浯溪中兴颂碑诗和张文潜韵二首》,借唐代的安史之乱,托古讽今,突破张文潜诗的思想,对北宋末期政治的腐败、最高统治者的荒yin昏聩,作了深刻犀利的批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这种时代的一介女流,李清照的见识、胆识和具有的强烈的进取心,实在令人钦佩。

    现在是宣和二年,赵明诚终于出仕莱州太守,虽然这次在石埠驿站表现得狼狈软弱,但总算也有了出头之日,回家探亲的李清照应该也是接到了消息准备同往任所的。此时李清照应该已是三十四五岁的年龄了,不过优裕的生活条件和融洽的家庭使她保养得相当好,气质清纯、高雅略略附带有那种聪明优越感的自负。

    这样有才华、有抱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的奇女子,跟她谈论诗词那比班门弄斧还更有丢脸的危险。

    不过现在既然谈到了鸽子,那对信鸽、天讯信鸽网络、天讯庖厨做过了全面规划和总结的雷三郎可来了精神。

    也许在这方面他们华盛天道的高品质信鸽,正有可能将他们和这位李易安真正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