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委屈
主管的话令Albert感到些许宽慰,但同时又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委屈之情。 要不要这么拼命呢? 都说,工作是谋生的手段。 多少人曾经潇洒地回应一句,不要那么拼命,工作只是工作而已。 说这类话的人们,要不已经脱离了打工谋生的层面,要不就是没有遇到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如果已经脱离了打工谋生的境界,那么,工作只是变成了体验社会百态的形式,如此一来,自然可以非常洒脱,在不违反公司规定的前提下,非常自信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所谓的任务执行。 当然喽,如果一个人已经脱离了依靠打工谋生的人生境地,那么,为何还要那么不辞辛劳地加班工作呢? 这完全是一个悖论啊。 可是,如果是后者,那么,平日里的上班无非就变成了考勤的工具而已。 试想想,如果一份工作,根本不需要八分小时,而是只是需要其中一部分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话,那么,这份工作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无法承载有志青年的愿景。 就芸芸众生而言,很不幸,我们都无从选择。 于是乎,问题就来了。 上班要拼命努力吗? 当然要啊。 如果不努力,业绩从何而来? 如果不努力,如何才能出类拔萃? 只是,就算拼命努力,也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业绩,也未必能够从同事中脱颖而出。 这里,既需要能力,也需要运气。 需要经常加班吗? 需要啊,要不然,公司业务如何发展啊? 加班,才能够很清晰地表明,公司正在快速发展,公司业务量持续增长,以致于无法通过正常的工作时间满足客户需求。 加班,才能够从内心深处调动一个职员的积极性。 如果一提起加班,员工就坚决反对,或者找各种理由拒绝,那么,当公司需要员工在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作出选择之时,这样的员工所作出的选择不难想象,对于公司而言,业务发展则会遇到瓶颈。 而对于那些以平常心对待加班的员工,甚至于积极主动加班的员工,这样的员工至少在工作态度上是满足公司要求的,也是公司可以委以重任的一大依据。 能力与态度,很多时候,两者并非匹配。 能力强者,体现在业务执行上,便是执行力强、绩效显著、 态度好的员工,则给会领导一种放心的感觉。 “各位,因业务需要,今天需要大家加班了。辛苦各位!”当领导如是宣布时,最希望得到的反馈是:“好的,没问题!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你看,多么让领导称心啊! 如果得到的是:“啊!又要加班啊!我约了人,不好意思,我要先走一步了。” 此时的领导,心里只有想,好的,你先走一步吧,到时候需要裁员的时候,你就真的先走一步了!或者,考虑晋级加薪之时,就把这样的员工先行排除,也就“让其先走一步!”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说过,能力与态度如果不能兼得,则宁愿选择态度好的员工。 态度好的员工,即使能力差一些,但是,可以通过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来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 而能力强但态度差的人,因为能力强而被委以重任,但是在面临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选择之时,这样的人往往会选择关注个人利益,而牺牲公司利益。 此企业家果然是“大家”,分析得很到位啊。 只是,现实之中,何为能力强,或许尚有定论;但是,何为态度好,就值得商榷了。 从表面上看,工作态度好体现在极力遵从领导的指示,对于领导的话总是言听计从。但是,这样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把业务的全部风险转嫁给了领导。 如果业务出现重大失误,则全是领导的决策问题。 完全听话的员工,在特定的情境下,会给公司带来灾难。 如果明明发现领导的话已经与客观事实不符,那些所谓听话的员工,不敢或者不肯出现逆向反馈,那么,小错毕竟铸成大错。 工作中,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以及同一层级的同事关系,实在是太玄妙了。 Albert曾经与Sophie无话不说,甚至于把自己在国外的经历、家里情况等等一五一十地讲给Sophie听,而这些谈资,后来都成了Sophie制衡Albert的把柄。 已经很努力,依然看不到希望。 已经很尽力了,却依然被称为不够专业、不够敬业。 到底要如何才能够称得上专业、敬业呢? 难道没有标点符号、没有错位字,才能称得上专业吗? 难道要无休无止地、毫无怨言地加班,甚至于玩命工作,才能够称得上敬业吗? 业务指标的达成,如果是量化指标,客观公正,完成者不能被评价为未完成,而未达标者则无从掩饰。 可是,很多业务指标是定性的,根本就没有量化数据,此时,主观评价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何Sophie总是受到主管的赏识了。 从工作时间看,Sophie甚至于在凌晨还在加班;从工作态度上说,Sophie总是唯主管命令是从,甚至于还建议主管加强员工管理。 主动加班,甚至于,创造条件加班。 这样的员工,实在是难得啊。 在Sophie身上,主管找出了专业和敬业的内涵。 其实,专业和敬业,这两个总体评价维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属于定性评价。 如果查询何为专业,然后按照定义在实践中实施,结果发现,自己实在是不专业得离谱。 如果查询何为敬业,然后按照定义执行的话,那么,在公司业务繁忙的季节,估计就只能通宵达旦了。 Albert每当想到这一层,心里无比愤慨。 想想自己在国外那么多年,学了那么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很多前沿的理论,如何回国之后,却面临主管的逆向选择,用早已过时的人性假设、早已被抛弃的过时管理理论进行管制,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啊! 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已经不是委屈一词可以表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