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前世今生
参天古树,枝繁叶茂。万花丛中,蜂飞蝶舞。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空中,白鸟飞翔。有一只大雕,正向下俯瞰。突然,大雕俯冲下来,直接抓起花丛中的一条玉蛇,然后迅速飞上空中。那玉蛇通体透明,甚是惊艳。眼看玉蛇将要葬身雕口,一个少年张弓搭箭,利箭直奔云霄,直接击中大雕的脚爪。大雕尖声怪叫,那玉蛇便逃离魔爪,从空中坠落。 少年健步向前,双手托住玉蛇。原来,玉蛇乃是无极森的灵物。此蛇并不是猎食者,而是只吸食无极花露,且因通体晶莹透亮,被视作吉祥之物。少年轻轻地把玉蛇放落地面,见蛇身已有多出瘀伤,于是从花丛中摘取了一片无极花瓣,在口中嚼碎之后,敷在玉蛇身上。 无极花,也是无极森的神奇宝物,其露水可住人增强神力,甚至产生飞天神功;而花瓣,则可解百毒,为众多圣灵疗伤。玉蛇敷药之处,瘀伤渐渐消失,直至完全复原。玉蛇缓缓地游到少年跟前,双目有神,似向少年道谢。许久,玉蛇才转身游走,一边还不时地回头看看少年。 少年在林中疾行,准备回家。在林中小道上,突然冒出无数的异形虫。异形虫,是异形龙幼年,常年躲藏于地下,但一旦破土而出,则极易酿成灾祸。少年从族人口中得知,异形虫的啮齿十分锋利,人一旦被其攻击,则犹如利刃剜心,极其痛楚。如今如此之多的异形虫,足以在半个时辰之内,将人的rou身全部撕咬殆尽。 想到这,少年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朝相反方向,少年迅速逃离。然而,异形虫也加速追赶,且从四面八方进行围堵。眼看已经被团团围住,异形虫快速逼近,少年拿出弓箭,射杀异形虫,无奈恶虫众多,异形虫越来越近。 在万分危急时刻,突然从异形虫的背后射来一束亮光,那光束罩住少年之后,异形虫居然主动后退,然后迅速逃离!少年仔细一看,那亮光居然从刚才被救的玉蛇眼睛射出!少年十分吃惊,玉蛇居然有如此神奇之本领!异形虫最怕光束,见到强烈的光束便会逃离。 少年感激地看着玉蛇。而此时,由于能量消耗过多,玉蛇的身躯已经渐渐暗淡,不再通体透明。少年明白了,必须对玉蛇进行救治。而此时,由于伤势过重,单靠无极花瓣已经无法迅速治愈。少年猛地想起,族长曾告知,有一个灵洞,乃无极森族人受罚面壁之处,而此洞也十分神奇,内有专门疗伤的玉水池! 少年双手托着玉蛇,迅速找到了灵洞入口。刚入灵洞口,少年便感到一阵恐惧。洞内昏暗无比,几乎靠触摸才可前行。然而进入洞中数丈之后,洞府突然豁然开朗,呈现另外一片天地。在洞府中,也有阳光,百花盛开,在洞府深处最开阔出,有一处清水池,清澈见底。 少年将玉蛇缓缓放入池水中。玉蛇入池之后,水面泛起涟漪,慢慢地,玉蛇的身体从原来的暗灰色开始慢慢变白,过了两个时辰之后,玉蛇已经完全恢复,又是通体透明,双目有神。 少年非常高兴,看着水中的玉蛇,准备再次将玉蛇带出洞府。然而,玉蛇却似乎留恋此水,在水中开始漫游,游走的痕迹俨然构成一幅写意的“心”形。少年大惊,未曾想到玉蛇会有如此灵性。 随着“心”形渐渐消失,那玉蛇也在发生变化,慢慢地,通体透亮的身体慢慢模糊,直至完全消失。 玉蛇凭空消失了,少年很吃惊!他惊慌地四处寻找,仔细地盘看每一处角落,然而找遍整个洞府,也不见玉蛇的踪影。如此奇事,少年还是第一次遇见。冥冥之中,少年与玉蛇似乎有不解之缘。而玉蛇的出现,也许将给少年带来转运。寻找不到玉蛇,少年有些伤心,正落泪时,眼前突然亮光一闪,在少年跟前出现一位美丽的少女。 少女来到少年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少年大惊,但看那少年面如桃花,肤若凝脂,犹如仙女下凡。 少女缓缓地向少年诉说,原来,此女子就是刚才的玉蛇。原来,玉蛇凭借自身的力量,无法到达洞府的深处,无缘神奇的玉池水。在少年的帮助下,玉蛇获取了玉池水的精华,直接将修炼甚至最高顶级,从而有能量化作人形。 少年兴奋异常,与少女并肩而行,漫步于洞府花丛之中。但见要洞中花园,也有各种奇花异草,呈现出各色风景。在洞中,也有无极花,只是花瓣颜色与外界迥异,所有花瓣都是白色,晶莹透亮。而花草丛中,也有蜂蝶飞舞。微风习习,空气芳甜。少女与少年互相倾诉,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清风、鲜花、绿草,如此美景,实在令人陶醉。 正陶醉之时,池中突然冒出一只怪兽,原来是异形龙!异形龙发出恐怖的吼叫声,慢慢逼近,少年大惊失色,手拿弓箭,准备迎战异形龙。那异形龙伸出巨大的前爪,张开血盆大口,直取少年。少年毫无惧色,张弓搭箭,每支利箭直击异形龙咽喉。不曾想到,异形龙身披厚甲,利箭一碰即落,毫发无伤。很快,异形龙已经来到少年跟前,少年哪里是异形龙的对手,很快,即将被异形龙吞噬。 此时,那位少女突然变回玉蛇,双目发出刺眼的光束,直接射进异形龙的眼中。异形龙也害怕亮光,特别是眼睛。异形龙受此一击,怪叫连连,迅速逃离。 少年捡回性命,对少女十分感激。然而,少女却慢慢地瘫倒在地。原来,一天之内,玉蛇为救少年,消耗过多真气,能级已经降至最低。慢慢地,少女变回了玉蛇,且身体开始变暗,一个时辰之后,玉蛇便消失了。 少年伤心不已。此时,空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不要伤心,此生缘分已尽,来世定能续接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