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反转是讲故事的基础技法
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是因为它有可被记忆的价值,并非纯粹的耳熟能详。人类是只会关注特殊的动物,所以一件事情没有任何特殊点,那么是完全不会被记忆下来。 散文与小说的异同之处就在这里,散文可以使用不是故事的事件作为主体,但是通过特殊的心理感悟赋予该事件特殊意义,以便产生记忆价值。如中学生常写的《一件小事》往往使用大家非常常见的事例作为描述对象,如父亲修理自行车,母亲做饭等,然后添加一些特殊感悟如父母之爱,生活之艰辛,家庭之温暖,甚至学识有助改变人生等等即可构成一篇散文或杂文的基础结构。同样的,散文也可以选取本身就具有冲击力的故事作为表述对象,使得事件和感悟交织起来,但往往这样做却往往写出来不那么像散文了。 抛开散文,谈到以讲故事为核心内容的小说,我们立刻就可以注意到,小说中的事件选取,必须具有故事性,即被记忆性,读者才会有反复阅读的兴趣,或者在读后有兴奋感,而这个过程里,作者很少有机会加入自己得感悟,甚至一般来说,是禁止作者的上帝乱入发言,以避免冲断故事的连续性和读者的代入感。 如何选取事件,或者说如何构造事件,并使得具有”故事“性,就是一个作者的基本功力。 而”反转“这种技巧,就是构成故事的基本技法之一,所谓反转,就是将初期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场景、关系、剧情预期走向扭转到相反方向。这种技法的基础结构是:动作1(初期呈现的动作)-动作2(反转动作) 动作就是角色或事件叙述的一个平铺过程。 举几个例子: 例一:《大话西游》中周星驰与春三十娘的对峙,春三十娘以死相逼,但是周星驰毫不畏惧,喊山贼一起冲上(动作1);接下来周星驰扭头发现所有山贼都已经跪倒在地头顶铜钱表示对春三十娘的臣服(反转动作,反转的是一开始群情激愤冲杀向前的状态); 下一个动作是春三十娘表示赞赏周星驰的勇气并准备杀死他(呈现动作1),周星驰突然五体投地表示臣服(反转动作2)---整部大话西游呈现出大量密集的故事反转技巧,这种技巧的强硬运用导致了”无厘头“风格的展现。 例二:某小品中,抢包贼上场试图抢走一位女士的皮包,女士奋力拉扯(呈现动作1);女士拉扯失败,然后暴怒,狂打抢包贼,使得贼人倒地求饶(反转动作,反转女士是弱者这点);抢包贼求饶时抬头,发现女人是自己前女友,两人相认(反转动作,反转两人的角色关系)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反转技法的基本应用和连续应用过程,即反转动作也可以成为下一个反转的呈现动作,同时需要注意的,这种反转并非是单线程的,即不存在两次反转等于不反转这种数学定律。 一般来说,作者在写连载小说时,除非故事已经具有相当大的粘性,那么每章都应当出现至少一个“故事”性桥段,当你别无选择时,反转技巧就是可以使用的最简手段,很多时候,我们用一段小对话的反转都可以给整篇带来亮色。 扩展而言,常用的扮猪吃虎,就是反转,所以作者需要学会举一反三,要明白,反转可以是单一动作的反转,还可以扩展成一系列动作反转另外一系列动作,一个后续故事桥段反转另外一个故事桥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