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大宋文妃在线阅读 - 第194章 何劳弦上声!

第194章 何劳弦上声!

    “我听说‘苏黄’一体,大人,不妨为我们讲一个黄庭坚的诗事,轻松一下,刚才这个故事实在是在有些吓人呢。”笑卉见文妃还沉浸在忧思之中,不能自拔,道。

    “老夫最喜欢这位山谷道人的《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几年前,黄庭坚被贬黔州(在后世的重庆市彭水县)。词人被贬赋闲之时,登高览胜,目尽青天,感怀今古,不禁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清新婉约而又隽永幽深的绝妙好词。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该词描述渔翁垂钓寒江的情景,寄寓的是黄词人屡遭坎坷后寄情山水忘却名利的情怀。全词弥漫着空灵淡远、虚融清静的意境,令人瞬间彻悟。”

    “大人,可否读来一听呢?”文妃请求道。

    “娘娘,您知道黄山谷晚年的号是什么吗?”

    “尚且不知呢,请大人一叙。”

    “晚号为‘涪翁’。”

    “啊,又是一位既钟情于山又痴迷于水的极致高人。”文妃大叹道,喜形于色,而且,现在的他,竟然与巴蜀老家的父老乡亲共饮一江水呢,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啊!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读之,思之,畅想之,的确令人心驰神往不能自已。”文妃好喜欢这首词呢!虽然她对垂钓之事深恶痛绝。

    “娘娘,你们喜欢该词的那些句子呢?”

    “我喜欢最后‘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这句,我读出一种禅宗之悟境,这是一种向江河湖海学习,有容乃大的,由凡入圣的无与伦比的心志襟怀。”

    美人们请欧阳大人再诵读了一遍。

    笑卉道:“我喜欢‘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这两二句。词人写尽了垂钓之乐趣与兴味:你们想象一番吧,鱼翔深底,沉沦不起,千呼万唤始终不复出现似的,为取钓水下金鳞,渔翁词人不惜垂丝千尺。,不惜手酸臂痛。此时此刻,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窘迫情态。”

    “为了鱼儿的快乐,本宫倒觉得钓空钩未尝不可,陶渊明写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种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悟出他是多么崇尚自然、追求理想!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本宫认为这是一种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唯美唯乐的境界,是啊、他认为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声音本身,而在于声音之外,弹琴就是为了求得弦外之意趣。弦外之意、无弦之美,谁说不是一种最美的人生意趣?诸位,像这种无弦之美,不为形役的情形,你们见过吗?不像山谷道人,一定要将金鳞钓上案才罢休。”

    这个问题,众美人一时茫然,怔住了。

    欧阳慧道:“形和心,这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人定时分,独自侧倚栏杆,回看历史长河,人生只不过是转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需受世俗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让自己的灵魂做主,即使在风烛残年之时也不会有悔恨一生的虚度。正如公元4世纪时的荷马,他处在一个迷茫的时代,当时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纵酒欢歌,而荷马却在人声的喧闹中跟随自己的灵魂,独自寒窗沥血,青灯走笔,为自己奔跑,用灵魂铸造了《荷马史诗》,同时也铸就了自己不朽的名声。

    跟随自己,为自己奔跑,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注:公元4世纪,相当于西晋末年。)

    “这个理解起来,太难了,没想到读懂了陶诗人的名句,如果这样,我朝人人皆会成为圣人。大人,历史上还有这样的趣事吗?”文妃问。

    “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命辅佐周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为了引起文王对自己的注意,于是在陕西渭水的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文王知道后,觉得这是一位可敬的奇人,于是亲自主动跟他交谈,发现是位有用之才、国之栋梁,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一般人钓鱼,鱼钩是弯的,上面挂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太公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而且也不沉到水里,离水面三尺高。

    世上大多数鱼都愿上挂有诱饵的弯钩;只有少数鱼愿上不挂诱饵的直钩。愿上弯钩的鱼经不住诱饵的诱惑,往往会遍体鳞伤,被宰割,被鱼rou,还怨天忧人。

    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弯钩钓鱼,直钩钓鱼者为数不多。直钩钓鱼的人往往与世无争,与人不争,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奢求,不哗众取宠,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他人的尊重、垂青、赏识、重用。可叹的是,像周文王那样的明君太少,识别直钩钓鱼的慧眼者寥寥无几。”

    “好个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好个‘此中有真意,何劳费唇舌’的一代贤相。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千秋大业也。”

    “八姐,众位jiejie,永叔在《醉翁亭记》中说过什么,你们可记得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笑卉轻易地想起了这句话,诵道。

    “醉翁爱的不是其中自己喝的酒,而有美酒相随的乐而忘忧的体验,有美景常相伴忘怀尘世纷扰的桃源般的心境,又有何人比喜欢这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呢?”欧阳慧道。

    “大人,老百姓有没有这种何劳弦上音的美妙感受呢?”文妃问道,她想:如此美妙的境界,无论朝野,都该熟知才行啊,否则,如何对得起陶渊明?

    “会以不期为真率,朋以不迎送为坦夷。”(注:坦夷,坦率平易之意。)欧阳慧居然能对答如流,令文妃青眼有加。

    文妃猛地跺了一下脚,慨叹道:“怪不得苏大人一生多有不平,原来是太重情谊了,太执着了呀。”

    “何来此番感慨?娘娘。”欧阳慧惊诧极了。

    “‘接客不着衣冠’,别人是懒得迎来送往,他倒好,乐颠颠地迎接个不停,可谓倒屣相迎。”(注:客人来,急急忙忙出来迎接,竟然将鞋子的头尾穿颠倒,形容非常热情地迎接客人。)

    “哈哈!文妃娘娘如此联纵古今且妙语连珠,着实令老夫佩服之至,如果苏大人痴迷陶潜,能像他痴迷于白居易那样,或许命运会改写一大半呢。”欧阳慧直言以对。

    “但是,我天朝的诗坛呢,一定会失掉一大半春色。”文妃有感而发,那缕缕清澈的情思,像泉水喷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