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在线阅读 - 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小有别

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小有别

    海水清澈,深度也只有五、六米。张楠潜游至沉船位置区,透过潜水镜,看到沉船第二货舱上原本残留的盖板已经被取走。

    舱内原本淤积的稀松海底淤泥被吸泥泵吸走了厚厚一层,露出密密麻麻斜着叠压在一起的货物。

    一侧露出的都是单色釉瓷器,就算海水里器物颜色不做数,张楠还是能判断十有八九应该是龙泉窑,青色的。

    另一侧的货物就是元青花瓷器,斜着叠压最多的是盘和碗。

    感觉有点怪怪的,这五、六米水深自个还能适应,脑子不用老想着去对付该死的水压。

    这会脑子里跳出个想法:“当初海运的时候,盘碗,特别是大盘并不是平放,也不是竖放,而是本来就斜着放在货架或者大柜子里。

    里头再塞进茶叶或者丝绸,大概这样的防震效果会最好”

    很有可能。

    已经学会潜水,但这技术还是三脚猫,没法如意的控制自己的行动。

    还好维塔-布鲁诺发现老板想靠近货舱,在边上轻轻一拉,张楠很舒服的就到了货舱一侧的泥地海床位置。

    盘子居多,还有两摞大碗,大罐同梅瓶是横着躺了几排。

    大,体积都很大。

    海水里不是俯下身观察,张楠感觉自己是整个人躺了下来。

    姿势有点抽,还好,海底下也没人会笑话自己。

    伸手摸了摸最边缘一个盘子的两侧,原本还想着往前点看那些罐子,但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自个这潜水技术,要是那么干,十有八九会把自己变成个棒槌,要是砸在上面就好玩了。

    海水是有浮力,但这海捞瓷清理估计和路上考古清理应该区别不大,都得从外侧往里,急不得。

    张楠伸手示意,指了指边角位置的一层盘子,再竖起一个手指,然后自个就再次出水。

    维塔大概明白了老板的意思,这应该是要再取个出来的意思,不过看到老板的举动,还是跟着浮出水面。

    上了交通艇,对取下呼吸器、还泡在水里的维塔道:“再弄个上来,当心别弄破了!

    这是最贵,也是最稀少的一种克拉克瓷,连碎片也不要乱丢。”

    维塔没说话,心里很高兴,这还是老板第一次说这些瓷器很宝贵。

    要知道上次来视察打捞那搜“泰兴号”沉船时,老板对那批数量巨大的克拉克瓷压根不当回事:老板大大滴有钱,能这么说,下边的瓷器绝对不一般!

    老板收获大,那自个这些伙计也能喝点汤不是。

    潜水队长没说话,就点点头,咬上呼吸器,再次下潜。

    回到游艇,没多久,维塔和另一名潜水员就用大网兜带着两个超大型的青花盘浮出水面。

    多带了一个,张楠也没多计较:取一个,边上一个也松了,这样的情况在陆上就常有。

    又大,又重!

    对着维塔道:“让伙计们上来吧,下午再说。”

    两只大盘子搬上阳光甲板,用淡水冲洗了一下,然后发现个大问题:游艇上准备的水柜根本放不下去,太大了!

    在之前等待的功夫,张楠已经用卷尺测量了之前出水的菱口盘,直径大约46.5公分。

    塑料水柜宽度是55公分,而这会出水的两个盘子同一尺寸,连纹饰也一样,直径达到了惊人的58公分!

    这么大的盘子,塑料水柜里压根放不下!

    “立刻通知大鲨鱼号,要是那边的救生艇还没过来,马上给我再带两个大水柜来,那边应该有直径一米的。”

    身边的马克一听,立刻去驾驶室通知。

    两只超级大盘是一样的,想当初大概是同一批瓷工烧制:这是两只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五层装饰纹路。

    中间是一圈伊斯兰风格的菱形几何纹,外一圈云纹,后又四只凤凰环绕。

    第四层是缠枝花卉图案,最外边一层类似于变形的水波纹路,第三、第四圈纹路被四只凤凰穿越而过。

    纹饰布局比之前那个水禽莲池菱口盘要松一点,但看上去还是非常的丰满,很舒服。

    关老大这会也在边上,看清盘子的纹饰,道:“还真是官窑,凤凰都出来了,就不知道是哪个阿拉伯王公的东西。”

    700多年前蒙古大军攻击力、破坏力惊人,杀得欧亚大陆尸山血海,四大汗国在西域和欧洲也是绝对的霸主!

    但当政权建立,单靠“杀”是无法长时间统治的,蒙古人的人口有限,加上疆土面积大到不可思议,元朝政府,特别是四大汗国还是在统治区域保留了不少当地势力,成为其统治的下层建筑之一。

    特别是在伊-斯兰地区,臣服于蒙古人的阿拉伯王公很多,他们喜欢华夏瓷器,特别是对元青花的喜爱更甚。

    而在四大汗国之外,其它势力也不可能几十上百年的一直和蒙古人杀来杀去,互相之间也会有做生意、坐下来做些年朋友的时候。

    那些人也喜欢元青花,结果就是蒙古人把青花瓷当礼物或者赏赐,给了那些阿拉伯王公。

    之后喜欢青花瓷到爆的阿拉伯王公们,又会用大量金钱去换取华夏的元青花,这沉船上的瓷器,有可能是阿拉伯王公定制,也有可能是四大汗国的定制货物。

    如意、凤凰……除了元朝的蒙古皇帝,四大汗国的大汗,甚至那些阿拉伯王公也是应该能用。

    类似的纹饰器物,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博物馆里也有。

    这会听了关兴权的话,张楠道:“是官窑,你看这盘子表面的工艺,连棕眼都几乎没有,质量绝对顶级!

    元青花的产量在当初应该不大,华夏国内没普及使用,我甚至怀疑当初在国内只有少数人能用,不仅仅是因为汉族人的一贯审美传统的原因。

    这些至正型的元青花,除了出口,国内那些应当就是为元朝统治阶层、王公贵族烧制的,至少也得是富豪之家。”

    听到这话,关兴权道:“这些至正型元青花是商品,你说国内的权势阶层可以消费,不过挖出来的可不多。

    你这观点要是写到什么考古杂志上,估计有不少人会唧唧歪歪。”

    “歪就歪吧,我打算让陈江华去写…”说到这,张楠顿了下,又笑着道:“我估计不用我们说,他都会写。

    现在国内还没几个人知道伊朗和土耳其的博物馆里藏了不少元青花,这次下边这船东西一出水,他和农馆长一定会想着弄个学术报告出来。”

    “你不反对”

    张楠歪了下脖子,“干嘛反对

    这里已经是在公海,印尼猴子都没得唧唧歪歪。反正国内的元青花少得可怜,有的几件至正型完整器都基本上是在明初的墓葬里挖出来,躺在博物馆里当宝贝。

    国外的大部分也在博物馆,能被人犄角旮旯里翻出来炒作的就没几件。

    想炒就炒吧,你刚才也看到了,下边的青花器至少几百件,露出来那些几乎连个破的都没有。

    我这一船,比全世界现在为止其它发现的加起来都多。

    随便炒,炒到最后得利最多的还是我。

    就是如果海底下太多,不能让陈江华全给报出去,说个百件归内就差不多了。”

    全世界原本最多不到400件,再加个七八十件也无所谓。不过关兴权也知道张楠这家伙就是说说,最多送个甬城展览馆、会稽博物馆件把当所谓的镇馆之宝。

    卖

    就他这貔貅的性格,别想了。

    ……

    华夏国内出土的“至正型元青花”器虽然少,但通过少量的整器和一些残片,还是能判断元代时景德镇也曾专门为华夏国内生产过至正型元青花。

    现在知道在伊朗和土耳其博物馆内藏有大量“至正型”元青花器的华夏专家虽然不多,但不是没有。

    已经有华夏专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出土、传世的至正型元青花和出口外销的元青花是有许多相同点,同时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

    比如华夏国内的至正型元青花同样采用进口的钴料,和元代外销东南亚、明器专用、使用国产料的元青花小件不一样。

    倒是和外销到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元青花一样使用进口青料,而且在纹饰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这是相同的地方。

    至于不同点,国内的至正型元青花实用器,在器物的大小上和外销伊朗,土耳其的元青花同类器物尺寸区别非常大!

    外销中东、近东的元青花瓷器尺寸普遍都非常大,小件的几乎没有!

    盘子直径一般在40公分以上,碗的碗口直径都能达到30厘米左右,真正的大海碗。

    而华夏国内发现的同类器物,盘的口径一般在20公分以内,碗一般在15-17公分之间。

    张楠说了说这里的区别,关兴权一听,似乎抓住了一丝灵感,但又有点没能点破的味道。

    阿拉伯王公们喜欢大尺寸的器皿,而华夏这边发现的尺寸和如今的日用器差不多,这里边是什么原因

    关老大是聪明人,很快反应过来这压根就不是个“历史问题”,而是个“民俗习惯问题”。

    想明白了,对着张楠道:“都有我们在喀-什大巴扎买的那些铜盘大。”

    一听这话,张楠看了眼关兴权,明白他已经知道为什么同类器物,华夏国内发现的尺寸要比在中东、近东发现的小得多。

    不过没开口:这两年原本冷冰冰、硬邦邦的关老大有时候也会开个玩笑啥的,这会要是表示一下“你真聪明”,这家伙心里都能得意一下吧

    不让他得瑟,关老大还是看着冷冰冰、硬邦邦的比较顺眼。

    为啥在阿拉伯世界的元青花块头尺寸大

    饮食习惯问题。

    盘子、碗,这都是餐具,就算它们是元青花,在诞生的时候,它们还是餐具。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华夏人吃饭,就算八仙桌,上头能放几个直径45至60公分的大盘子盛菜

    然后每个人抱着个直径30公分的超级老海碗,拿着筷子往嘴里扒拉

    这画面……

    画面太美,想想都别扭!

    但如果换在当初近东、中东的阿拉伯世界,这就正常了:王公的宴会上,羊毛毯之上几个巨大的青花盘上头放着烤制的羊rou、巨大的面饼,还有水果……

    众王公贵族围坐在羊毛垫上,用手和刀子切割、取用美食、高谈阔论…

    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器具,尺寸大,适合伊斯-兰世界的饮食习惯而已,再小些反倒不合适了。

    ……

    最后浮出水面上游艇的潜水员又带了点东西上来,挺可惜,是个已经破成五瓣的大盘,图案还是凤凰穿花纹,但纹饰略有不同。

    关兴权看着可惜,但这要是没办法的:断口看都破了可能有个几百年了,沉船上的瓷器想保持全完整根本不可能。

    这里海水浅,潮汐都可能有影响,还好没有强的海流通过,不然这600多年过去,一船瓷器都可能全成碎瓷片!

    对此张楠看得开,“老家里挖墓,石板墓除外,那些砖墓时间一长很多就会塌,里边的瓷器十不存一都正常,那才叫可惜。”

    有些就不是坍塌的问题,就算有些砖墓构造坚固,墓里的淤泥都填满了时砖头都还没塌,里边的瓷器也都会给挤破。

    没道理可讲的,像张楠碰到过的很多两晋南北朝古墓,都被大自然和时间给挤歪了!

    江南地区几乎没地震,这墓怎么歪的

    山势有关系,或许土层密度也有关系,加上雨水渗透造成土层内部流失速度的不同,万事皆有可能。

    墓室歪了,里边的原本已经被泥土好好包围、保护的瓷器,在日积月累之下产生的应力作用下也会被绞碎。

    海捞瓷,这样比例的完好程度已经能算不错了。

    吃饭,吃完了也不急着下水,潜水员们餐后都会很自觉的先休息段时间后才下水,这大概和“饭后半小时不可剧烈活动”一个道理。

    张楠也不催,安全第一,就算水深才五六米,下边的压力也会比海平面大上一半多,对消化不好。

    等着吧。

    等到维塔等人再次准备,“大鲨鱼号”派出的那艘机动救生艇到了。

    这会交通艇已经开至沉船上方漂浮:下午就不用再拎着网袋出水,会使用镂空大网绳筐子,这样节省体力,还能加快速度。

    陈江华戴着个大草帽,一上游艇就道:“张先生,东西在哪”

    “餐厅。”

    张楠说完,瞄了眼救生艇,水手正在往阳光甲板上搬两个巨大的厚塑料水箱。

    这陈江华也够心急的,几乎就是以小跑的速度登上主甲板,等张楠到了餐厅,看到他正蹲在地上,看那四件大盘。

    有点出乎自个的意料:陈江华没抱着完好的盘子看,而是拿着一大片盘子残片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