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临水而立寨初成
临寨而立,盯着灞河两岸忙碌如蚁的人群,李丛嘉的心底泛起一阵涟漪:这就是芸芸众生,为自己的梦想,为子孙生存勤奋不辍;这就是广罗大众,在无形力量的牵引之下,爆发出巨大力量! 从商洛、武关、蓝关、蓝田县等地共征调了五千民夫,加上从荆襄等地北上的民夫,共有一万余人。但此时工作在两侧密林、灞水周围的人群,三万都不止。 灞水两侧,一根根巨杆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凌空而立,随之栅栏在呼号声中拔地而起,乱石、泥土漫天飞舞,很快将一段段栅栏内填满。 仅仅是用石磙砸上几下,然后又是迅速填土压石,四五米、三米多宽的石土地基迅速成型,随后一排排巨木夹杂着泥土撂在地基之上,拔高成一面城墙! 这种只有在冬天才能搭建成功的简易城墙,泼上结冰后坚固如铁,比正式糯米夯土城墙不差多少。 它的优点显而易见:成型快,高度、厚度都轻而易举增加——只要有足够的水、木就行了!与之相适应,这种城墙极为短命,春风一催,随时坍塌化为一泡黄泥堆在面前、淌向远方。 许多百姓都不理解,三四万人为什么不用上十天八天修筑一面坚固耐用的长墙? 李丛嘉无法解释:难道他能说辽人不会给那么长时间,兴唐军根本无法正面对抗疯狂辽人?还是告诉这些百姓,明天春天他将放弃这里移师长安城? 从渭南、三原、高陵、杜陵等京兆府县城涌来的难民潮,聚集在蓝田县附近。蓝田县接收了一大批,却是杯水车薪——无粮食支撑,几万难民让整个蓝武通道显得压力大增。 直到李丛嘉源源不断的从南唐运粮北上,蓝田县令杜彪才眉开眼笑。
这一次,李丛嘉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通知蓝田城外的百姓,想吃饭就要赶到灞岭。这里,将建立灞岭寨,成为临近长安最坚固的一座军寨。将来关中平定,百姓愿意回归故土者随意迁回,但此时,只能安置在这里。 百姓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根本没有太多选择,一时间除了老弱病残,都冲上一线,配合工匠伐木的伐木,挖土的挖土……就连十来岁的小孩,都向下游走出六七里地收集拳头大小的石子,为霹雳车准备“弹药”。 军民同心,万事可成。未到中午,河两岸已经出现了两三千米长短、四米多高的土木结构塞墙,封死灞水两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