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屋漏偏逢连阴雨
后周的经济和南唐相比,用一句古诗形容最为贴切:屋漏偏逢连阴雨! 刚刚恢复一点的农业生产,在这个丰硕的秋季即将来临之时,却让郭威愁白了头发:一群混蛋大家族,勾结各地官府,居然把农税收到了田地里。 他们以补缴前几年欠税为由,直接将农民的粮食收割,根本未等进仓,就卖到了江南、北辽,甚至囤积居奇,等着入冬后的高粮价。 如果说粮食问题由来已久,大家司空习惯不足为奇的话,让郭威叹为观止的还有“铸钱”:后周的铜钱数量因为他这个皇帝亲自“拆庙熔佛”,数量有了极大改观。可是,没等几天,他发现一个大问题: 好多的铜钱都不是官府制造的!简单说,这些铜钱是大户人家偷偷制造,在市场面上购买物资,甚至与官府争抢军器等严禁个人经营的物品! 一时间物价飞涨,除了京城还算平稳,齐州、徐州、晋州等地,大商人为防止铜钱暴涨暴落,已经开始用金银直接交易啦! 和大商人相比,小贩、百姓则倒了霉:忽然间一个烧饼百文钱,不到半个月,市面上铜钱少了,又可能恢复到十文钱一个。 这忽冷忽热的铜钱热潮,直接让许多中等家族破产,造成了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郭威现在愁白了头:他恩威并用,控制了一些地区,但全国上下,都被这种快速发财的大族控制,他们根本不管百姓死活,更不管国家强弱,只为了个人私利变着法的挣钱!在这种情况下,郭威费尽心机,用了二年时间完成的平赋税、奖耕农、稳流民、兴文教积累的成果渐渐化为乌有! 此时,坐在朝堂之上的郭威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外甥李重进:“进儿,你晋州一行,对于发展农商、稳定物价,有没有什么感触和想法?” 李重进浓眉大眼,身体魁梧剽悍,却是一个文人底子。他微微躬身:“陛下,晋陕一带,富商极多,刘、齐、乔几大姓氏倒还安稳。不过,铜钱数量显得不足,已经开始用金银等价交换……还有,晋地商人主张南下,与川蜀、鄂豫,甚至伪唐进行贸易……” “我是问你,对于发展农商、稳定物价的想法,而不是让你帮着那些商人传话!难道你没看到晋陕一带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那些流民杀不可惜,不思好好种田,却好逸恶劳,简直是蝗虫一般的存的!陛下,我认为,应该挑选一位能征善战之辈,剿流民,平三镇,彻底将陕州收回来……” “下去吧!范老相爷,你对当前铜钱混乱、物价忽高忽低、百姓无心农事,有何想法?” 范质瞪着李重进,长长的叹口气:他人老成精,早就明白郭威无后,身体又受过重伤不能再生育。已经四十多岁的郭威,恐怕得从养子柴荣、外甥李重进二人中间选一个继承人了! 他一眼就看得出:李重进明显站在了周国的大家族一面,代表着各家族、官僚的利益。而做为商人、农民出身的郭威,绝不会容忍大家族没有底线的侵吞国家财产、百姓利益的! 因此,在澶州一直稳定物价发展生产的柴荣,极有可能成为郭威的继承人! 作为四朝元老,范质本身就代表着大家族范氏的利益。不过他做得最好的一点,把范氏利益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全家上下,只为国家服务。钱财虽多,都是国家的,换句话说,都是在位皇帝的,范氏相当于替皇帝管理着! 这也是他范质保持三十年朝堂不倒翁的最关键因素! 所以说,他和一般的大族有共同点:贪婪,为家族利益不择手段。同时,他范质又和一般官员不太一样:他得时时刻刻担心着国家的安危! 范质站在中间举着玉笏板半天没有说话,最后终于来了一句:“陛下,治政在于治官!” 看似不相干的一句话,让郭威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他重重地一拍龙案:“九月末,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国家选士不可耽误!礼部,立即昭告天下,开科取士!多年未取士,民间人才极众,可效仿盛唐时选拔三倍人才!” 如一声惊雷在八月的天空中炸响,无论是幽云十六州的汉人,还是远在西域的蕃人,甚至连蜗居在南方热带雨林中的交人,都在一个月内得到了这个消息!
一向被看成汉人正统的大周国要开科取士,而且这一次的范围是对九州之内的各族人士! 一时间,全天下的老儒泪眼迷离,奔走相告:天下间终于出了一位英明的帝王,他终于要重视儒学,准备以德治理天下啦! 一时间,各国的文人摩拳擦掌,连夜打包,准备去中原腹地一展高下,将布衣之身换成锦袍玉带! 与之相反,大周国的各大家族有些措手不及:他们不傻,马上明白,这是郭威准备大换血啦!一下子选拔一千多人,极可能将各州的中下层官吏换下去——各大家族控制的就是这些人,才能在底层官府呼风唤雨! 如果这些基础被动摇,他们再想雁过拔毛,让政令服务于他们的利益,恐怕是不行啦! 各大家族极力反对,不仅在朝堂上接二连三提出各种困难,更有许多家族,干脆做了多手准备:家族年轻人开始准备考试;将不太干净、干事不行的官员换人,以期留任;全力支持李重进,打击柴荣,不让他进入朝堂核心! 总之一句话:用尽手段,让郭威的“换血计划”能夭折就夭折,不能夭折就拖延! ############# 南唐金陵城外。站在兴唐学院后山之上,李丛嘉瞄着北方,思索着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浪! 足足三天时间,他没有出兴唐学院的大门,也没见过任何一个官员。一时间,朝堂内外,好多人长长地松了口气。 夜色笼罩下的宋府。宋齐丘老神淡定,坐在太师椅上,轻品香茗,一点点的回味着那股甘甜,忽然一抽牙缝子,将杯子重重地顿在紫檀木茶几上:“来人,去请冯尚书来!对了,让洪州、常州、江州、池州归来的官员也过来!我怎么最近夜不能寐,寝食不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