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家的事
“五亩水田,五亩旱田,都是一等良田。” 李花儿指着自家的地,笑道,“这地都是在我爹的名下,但我们姐妹年幼,却难耕种,我想了许久,索性不如做个善事,让那善堂里的人,也有个过活的法子。” 那田地里的人,听见李花儿这话,都呆了。 李花儿竟然要把这十亩祖田,给了那寺庙?! 这又闹的是什么戏? 就连听说了昨儿的事情,今天特意来找李花儿的岳芳,都吓得差点儿摔倒了。 这妮子,别是气疯了吧? 而且众人也都认识那几个和尚。 那里面最大的一个,不正就是香炉寺的住持师父吗? 住持师父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姑娘所行,当真善举也。” 李花儿避身回礼:“不敢当,此也是小女谢师父恩情之举。” 听热闹的人听说,突然记起来。 早听说,张氏如今,托赖香炉寺照顾,躲在那山上呢。 又是一阵唏嘘。 住持师父一笑:“佛门慈悲为怀,当不起恩情二字。施主慈善,这地契,敝寺却不能收,还在施主手内吧,只给那些苦命人一处出息处,便是好的。” 李花儿忙道:“一切只听师父定夺。” 这事情,竟然就这么定下来了! 李家的人更愣了。 他们本来都是要看李花儿的乐子的,甚至都想好了,要如何给这姐妹二人找些麻烦。 结果谁承想,这丫头竟然来了这么一招。 把寺庙给了和尚种?那可是李家的祖地! 那住持师父和李花儿议定,又有些愁道:“只是施主此处,到底隔了条河,却不方便。” 李花儿忙笑道:“这事儿小女有个主意。” “施主请说。” 李花儿笑道:“只在这岸上搭两间新屋,让人轮着来,就不用天天渡河了,只十天半月轮换就好了。” 住持听说,点头笑道:“施主所想甚是。” 李花儿笑道:“就连这盖房子的事情,也不用师父挂心,师父知道我们清远县有个柯掌柜吗?” 住持点头:“自然,柯施主也常来敝寺做些善事。” 李花儿笑道:“是,柯掌柜的人极好,盖房子的事情,只同他说了,他定然愿意行此善。” 住持听说,连忙合十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这边正说着,突然就听见刘氏在后面叫道:“花儿?” 李花儿浅笑,转过头,就看见刘氏急匆匆向她这边走来。 “二婶娘?”李花儿笑得柔和而疏离。 不过这次,刘氏也顾不上那些假模假样了,只拉着李花儿道: “你这是做什么?” 李花儿低头,推开她的手,平静道:“我做什么了?” 刘氏冷道:“你别同我作怪,我问你这些个大师父,是来做什么的?” 李花儿看着刘氏的眼睛,笑了。 “我家的事情,二婶娘为何要管?” 话说得生硬而且直白,噎得人难受。 刘氏气得笑都忘了:“花儿,这是咱们家祖地,怎么好……” “祖地怎么了?说一声撂荒,不照样撂了两年?”李花儿打断她。 刘氏看着李花儿的表情,不知怎的,很想撕她的脸。 李花儿看着刘氏的样子,突然就想起了李锦儿。 李锦儿和刘氏长得有些像,尤其是嘴巴,都是小巧的。 她心软了一点儿。 她不想让李锦儿太难受。 想着,李花儿再次平和的语气,笑道:“反正我们姐妹二人也种不了,不如行个善事吧。” 说着,再不理刘氏,而是回头又对住持笑道:“住持师父,我们就这么说好了罢,我明天就去县里,和柯掌柜的说。” 住持全然不理刘氏,只对李花儿道:“阿弥陀佛,老僧再替那些苦命人,谢姑娘善意。” 刘氏气得,话都说不出了。 那李家中,就有人气道:“胡闹!” 还有人乱糟糟地嚷着:“我们家的地,怎么好给别人种?” 李花儿看向那些人。 反正也不认识,就不必留情了。 李花儿嘴角扬起。 “不是你们家的地,是我们家的地。”她强调了一句。 说着,她又对住持笑道:“师父别担心,这田地的地契就在我手上,上面写着我爹的名字,自然就是我做主。”
那田地里的李家人,脸色真是好看极了。 住持师父见如此情景,一叹,念了声佛号。 “阿弥陀佛,施主,贫僧出家人不理俗家事,我心自承施主好意,又有佛祖在上,施主的心愿,自会达成。” 李花儿垂首礼道:“是,多谢师父。如此我先回去画了那屋舍的图来。” 说着,李花儿又指着那大水车:“对了,那水车,以前是我爹做的,惠泽乡里,先前有些坏了,我也修好了,都是一起用的。” 住持师父忙又念了佛。 李花儿交待完了,也不看那些人,只引着几位师父,离开了。 岳芳见状,忙擦着田边,也跟着走了。 留下一群人,在后面看着热闹。 李家的几个人,气得直跳脚。 刘氏气得,差点儿把指甲都捏断了。 这李花儿,还真是个大大的祸害!她想。 军中的信儿还没回来,但是快了,快了。 等到有回信的那天,看这死丫头还能如何闹! …… 别人高兴与否,李花儿管不着,她是真挺高兴的。 待送了几位和尚到了渡口,李花儿对着他们一礼。 “几位师父是红尘外人,偏因为我家的事情,管了俗世的事,真心多谢了。” 住持师父笑道:“施主不必如此说,贫僧如此,也是救人。” 李花儿再是一礼。 待送走了几个大和尚后,岳芳过来挽着她。 “你想的竟然是这个主意。”她笑得有些担心,“刚才看你家的人,脸色都气紫了。” 李花儿一笑:“没事儿,是他们自己说的,不是一家人了,又何必管我怎么做?” 岳芳听见这话,有些伤心。 她知道李花儿这么做是因为什么。 这清河沿岸,有些人是不能得罪的。 官府衙役得罪不起、县里的大商户得罪不起、乡绅士人得罪不起。 还有这香炉山的和尚,也得罪不起。 谁让他们山脚下,有个太祖赐的石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