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路(二十四)
英和看着连音,似乎是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愣了有一会儿才问她,“是大将军让你这么告诉我的?”毕竟连音的身份摆在那里,一个乡野之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说这样的话,所以英和并不信连音所说,更倾向于是封逸教她这么说的。 连音无语的翻了个白眼,但也无意去纠正她的想法。这想法与封逸毫无关系,而是她觉得这样是最好的结局。不过如今英和这么一说,连音才恍然记住,等会儿她得告诉封逸一声。 “龙困浅滩,不知道公主听没听过这四个字。”连音说,“如果公主执意留在大业,这四字便是你的处境。” “那……我回北溟呢?”英和忍不住问。 “自然是凤翔九天了。”连音答的很是理所当然。 英和不说话了。 连音知道她肯定会有一番自己的计较,也就不去打扰她,继续百无聊赖看着自己的手指呆,心里却在想,早知道会一直呆,来的时候就将账簿一并带上了。 厅里第二番的沉默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英和才类似自言自语的说,“父王不同意我来,是我硬求来的。如今再要回去,谈何容易。” “如果公主想回去,我们自然尽力相帮。” 英和抿起唇,忽然语气不虞的问,“到底是大将军想让我回去,还是你怕我抢了大将军才对我花言巧语,哄骗我回去?” 连音瞥了她眼,“公主可以自己回去想想,到底是一辈子在大业当个妇人好,还是回你自己的国家自由自在的好。”话里已经是送客的意思。 英和听的出来,而她也确实需要琢磨一下连音说的,也就不再待下去,反正再待下去也见不到封逸的人。 等将英和公主送走,连音再回主院,封逸早就已经等得有些不耐,如今见她回来了,这心情才算好些。 连音见了封逸后,毫不隐瞒的将自己与英和的对话一字不落的都告诉了封逸,等交代完才问他,“没跟你商量就这么与她说了这样的话,不知道是否妥当?” 哪怕不妥当,她也都已经先斩后奏了,他又能说什么?封逸顿了下才伸手抚了抚她的,“这样也好。” 听他话里有几分叹气,连音便听出来他其实并不赞同自己的做法。顿时,她知道自己办的事并没有达到他心中的想法,不禁问他,“你原本的打算是怎样?” 封逸坐下,又将连音拉着坐到他腿上,手揽着她才说,“英和公主于北溟王来说多有不同,她又是军中长大,战场上往来多次,是名好将。如果将她留在大业,也可算的握住了一份筹码。封瑾还未娶正妻,我本想着或许可以促成封瑾与她的好事。但你这样做,显然比我所想好许多。” 对于英和公主其人,封逸是很肯定的。所以他才想到让封瑾与英和凑一对。但如今连音的话也让封逸想起来英和当众提过的事,如果再将她硬与封瑾凑一起,确实有些对不起封瑾了。 所以封逸越想,越是赞同连音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 封逸旷朝三日后又重新勤恳的早起上朝,皇帝在御座上看着几日不见的封逸,心下总算是踏实了。 但另一方面,封逸那满面红光的精神模样真是挡也挡不住,皇帝一眼就看穿了封逸的夫妻生活很好很和谐了,心情顿时又不好起来,连带着这个早朝前半段时还风平浪静的,到下半段时就狂风暴雨了起来。 而至于北溟与大业结盟之事,大业皇帝这边正在积极物色着合适的和亲人选,皇帝的女儿并不多,个个都算得上精贵,真是挑哪个都舍不得,可对方的公主都已经在京内住了几日了,自己这里还没个交代,皇帝的心情更加不好起来。 然而令皇帝没想到的是,英和公主已经被连音的话说动,已经打了退堂鼓。她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想通了许多事,也当机立断的直接秘密修书回国告诉北溟王她的决定。如今,这封书信早已经在半路上。 等过了几天,英和公主又来陵王府探望封逸,接待她的依然是连音。
相比起上回英和乍见她时不太高兴的样子,这次可以说一回生二回熟了,两人见过礼后,英和便老实的告诉了她的想法,而今天过来,就是她想请封逸帮忙周旋,让她可以顺利回国。 连音一口答应下来,很高兴英和做这个决定的同时,她也不忘记再次强调一遍,“如公主此番能够回去,请不要忘记是谁的功劳。等将来,也请公主看在如今的情面上,能帮衬便帮衬一把。” 虽然她没有具体说,但英和也听的懂她话间隐含的意思。等再看向连音时,不禁对她有些刮目相看,再看她,就觉得她不是一个单纯的乡野村妇了。 北溟使团来帝京待快一月才告辞皇帝启程回国,按照规矩,来和亲的英和公主便就不会再随着使团一起回去。 直到使团快要离京前两日,皇帝这里才终于决定好了和亲的人选,于是便将和亲公主的名字告知了使团,让他们回去时也能够交差。确定了和亲的人选后,接下来困扰皇帝的就只剩下相配英和公主的人选。不过如今英和公主滞留在京内,皇帝到还能慢慢挑选琢磨。 待到使团离开那天,封逸作为皇帝指派的接待员,自然是要送他们离开。于是这天封逸一路相送着使臣团出了城,这才结束了任务。 等到使团离开后,皇帝需要办的要事情便又多增加了一件。一件是英和公主的和亲人选,另一件就是封逸的兵权问题。如今大业最精良兵都在封逸手中,虽然如今封逸还在新婚中,但封逸仍是功高震主,皇帝依然不放心。 可就在他还没来得及先将兵权的事情办妥时,驿馆突来消息说英和公主不见了。 皇帝这下可要跳起来了,好好的大活人不见了,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北溟国岂不是有借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