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以花喻人
萧景轩打了个太极,“我虽未看过信的内容,但多少也听父皇提起过一些,信上所列钱粮数目,已经是我大元可以给出的最大数目,也足以见父皇愿意两国交好的诚意。” 萧景轩这话没说错,几百年来,大楚每一次向大元动兵,所求的不过是粮食等资源罢了,现下两国战事焦灼,若要楚人退兵,最好的方式不外乎是许给大笔的粮食。 但现在听楚太后的语气,好像对书信上的条件并不怎么满意的样子。 “诚意?就着书信上所列物资,只要大楚军士能兵临华京城下,相信拿到手的便不会只是这么一点,以这样的好处便想让我等退兵,贵国陛下这口算盘,当真是打得好。” 楚太后语气有些冷,说话也十分不客气,让萧景轩等人尽皆皱起了眉头。 “母后,此话似乎太过唐突了,我们……” 楚帝似乎想要开口,却忽然之间被楚太后打断,“皇帝你要记住,身为一国之君,耳根子便不能太软,无论是治国之策,还是处世之道,都讲究一个‘决断’,这场战事关乎着我朝数百年的兴衰,你若是优柔寡断,只会让别人捡了便宜去,你可明白?” 楚帝抿了抿嘴角,没再说话了。 “听太后此语,好像贵国大军,当真有一天能兵临华京城下一般。” 萧景轩表情虽然恭敬,气势却一点不弱,“若太后你当真对贵国大军又如此信心,又何必传信前来想要两国和谈,我大元兵力虽然的确略逊大楚,如今也处在下风,可愿意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贞之士却不少,当真硬拼起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太后纵然信心十足,却也得顾念会不会有阴沟里翻船的那天。” “好,没想到熙王殿下瞧着年纪不大,却有如此口才,这么说来,哀家当真要仔细考虑贵国陛下的提议了?” 楚太后冷笑一声,“不过实在可惜,哀家此次既然传信给贵国陛下商量和谈之事,所求的却并不是粮食物资,否则大可直接修书一封给贵国陛下,又何必多此一举邀熙王前来面谈。<>”说完,她居然手指一动,接着“刺啦”声传来,那封信居然被她撕成了两半。 萧景轩脸色瞬间阴郁了下去,楚太后此举,简直完全不将大元放在眼里,不过此处既然是燕京的朝堂,他还是按捺住愤怒道:“那依太后的意思,到底是想谈些什么。” “哀家没有什么大条件,说出来也无妨。”楚太后轻飘飘道:“只要贵国能将燕州割爱,那么别说我朝即刻退兵,甚至还能支付给贵国一大笔银两和珍稀矿材,这个提议如何?” 萧景轩立刻瞪大了眼睛,连沐云锦都惊了一惊,居然想要燕州,他们好大的口气。 燕州虽然同大元其他州郡相比颇为贫瘠,但是占地广饶,这条件别说萧景轩不能有所决断,恐怕就是周帝在此,也断无可能答应。 萧景轩正要摇头拒绝,却被沐云锦不动声色地扯住了袖摆,沐云锦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萧景轩点点头,才道:“此事事关重大,已经不是我能商谈的范畴,还是等我先修书一封将此事告知父皇,再由父皇定夺。” “也好,这事也的确不是王爷你能做主的,哀家现下提出条件,也不过是说一句明白话,给你等通通气,这一次到底是战是和,决定权在你们,哀家这边等着华京来的消息了,希望王爷不会让哀家等得太久。” 说完这句话,楚太后又轻道了一句“退朝”,随机抬起一只手。 她身边的老太监见状,立刻扶着她的手将她搀出了屏风。 到这时,沐云锦才见到这位楚太后的真容,虽然只是侧脸,但也能看出她极为年轻,似乎还不足三十的模样,一身宫袍华丽异常,头顶凤冠也点满了珠翠,俨然一副女皇的架势。<> 见她出来了,包括楚帝在内的所有朝臣全都躬身行礼,三呼千岁之后,将她送出了大殿。 等楚太后一走,朝臣们又一多半当即不再理会楚帝,也自顾自地开始朝朝堂外走去,仿佛刚才那位太后一声“退朝”,就是真正的“退朝”。 当然还是有不少官员依旧候在大殿内,等着楚帝的指令,可以明显看出来,留在大殿中的以文臣居多,而先行出去的,则大部分是武将。
楚帝脸色阴晴不定地朝那些先走之人的背影看了看,随即一挥衣袖,依旧留在殿内的官员才三呼万岁之后,缓缓退了出去。 萧景轩也正要告退,却被楚帝唤住了,“王爷远来是客,不如陪朕逛逛御花园如何。” 燕京皇宫的御花园自然比不上华京皇宫姹紫嫣红,却胜在一个宽敞,现下时节内,御花园内编开着一种明黄色的小花,一眼望去炫目一片。 “这花名唤玉堂娇,因为好养活,颜色也好看,所以御花园内便种了很多,此花原本也不是大楚原产,而是多年前随着商贸从大元流入的。”年轻的楚帝已经换了一身便服,与萧景轩肩并肩走在花园里,神色也轻松自然也许多,“不过我听闻此花在大元却不叫这个名字,不知周人是如何称呼此花的?” “陛下可难倒我了,我并不识得此花。”萧景轩有些尴尬地摇了摇头,不禁回头看了沐云锦一眼。 沐云锦抿嘴一笑道:“这话,在大元的名字是金玉花。” “金玉花?”楚帝听后点头道:“似金似玉,这名字也取得其所,同玉堂娇算有异曲同工之妙。” 沐云锦却又道:“陛下弄错了,在大元,这金玉花的名字可不是通过它的外表来取的。” “哦?”楚帝一扬眉,目光第一次落到了沐云锦身上,看了看她身上的衣服,“我瞧你应当是熙王的侍从吧。<>” “小女是大元二品县主沐云锦。”既然楚帝问起,沐云锦便自报家门,行了一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