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管闲事
毕竟自己当时曾借用过桑家子弟的名号,就不能袖手旁观了。 梅宜轩想到这儿,脚步轻移,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地挤进了人群,很轻易地就进了医馆。 此时,医馆里乱成一团,大堂里正胡乱打在一起,一对三十多岁、像是夫妻的男女,女的怀里抱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子,正一头扎在一个年约五十上下的男子,应该就是桑大夫怀里,大叫大嚷着“和你拼了”,“我不活啦”等话,丝毫不顾及怀里的小孩子脸已经憋紫了,眼看着就出不来气了,只顾着撒泼大闹。 那个男的,正一手揪着桑大夫的头发,一手挥舞着拳头,毫不留情的揍得那男子鼻青脸肿,流了一脸的鼻血,看着非常恐怖,骇人。 医馆其他的大夫、学徒、杂工们,见桑大夫吃了亏,也全都上前帮忙。可是,周围有几个像是看热闹的闲汉,有意无意的偏拉一把,将学徒、杂工们挤到一边,让他们帮不到挨打的桑大夫。 梅宜轩一见,急忙运起功力灵巧的穿过人群,到了闹事的中心,三下两下就把已经瘫痪在地上的桑大夫解救出来,并大喝一声:“够了!不要再打啦!” 混乱的人群被她这一嗓子给震得静了一静,都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看着站在中间衣衫丝毫不乱、俊秀绝伦、气势逼人的小公子,搞不懂这人是什么身份,什么时候来的,要干什么。 不管怎么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大家骤然被梅宜轩的气势所慑,不由得面面相觑,一时间包括孩子的父母以及那几个帮闲,谁也没有贸然开口,也没有谁再出手。 梅宜轩没有理会其他人,首先查看了被打的桑大夫,见他虽说鼻青脸肿,鼻子也出了血,但都是皮外伤,没什么危险,就松了口气。 抬头见那名妇人还是紧紧的搂着孩子,那孩子的脸色已经憋得发紫了,都翻白眼了,就冷冷的喝道:“还不快松了孩子?你是他的亲娘吗?孩子快被你勒死啦!” 说着话,迅速上前夺过孩子,轻轻地将他放到地上,让他侧躺着,并趁人不注意迅速喂了点儿空间水,那孩子才喘过一口气来,脸色不那么紫涨了。 可是这么大动静,这个孩子连哭都没哭一声,还是紧闭着眼睛昏迷着。只是在身子刚落地时,无意识的轻微的呻吟了一声。 此时,众人的目光大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见他昏迷不醒,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双侧鼻翼一张一张的,不时的闭着眼睛咳嗽着,眼见着就快活不成了。 联想到刚才他们夫妇抱着孩子大闹,却丝毫不顾孩子的死活。尤其是那当娘的,竟然用胳膊勒着孩子的脖颈,差一点儿就把孩子勒死啦,大部分人脸上都对孩子的父母露出了鄙夷和谴责。之后,收起了看热闹的心,把目光投向了正在查看孩子状况的梅宜轩身上。 孩子的父母知道眼下不宜再闹,那些个帮闲见势头不对,也各自使个眼色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悄悄地溜走了。 百草堂的大夫、学徒、杂工们,见梅宜轩救了他们的师傅,都不再闹了,急忙想将师傅送到一旁包扎,却被桑大夫拒绝了,只用块手帕擦了擦鼻血,目光却紧盯着梅宜轩。 他们也只能陪着师傅留在大堂,再加上心里也着实感激梅宜轩刚才的及时出手。因此,医馆大堂此时静悄悄的,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梅宜轩身上。 其实,刚才孩子一上手,梅宜轩就知道这个孩子在发高烧,最起码在三十九度以上。出于职业本能,她下意识的给孩子把了把脉,又仔细听了听孩子的呼吸,知道这孩子有可能是得了急性小儿肺炎。 只是,自己到底是外人,又在别家的医馆里,她不方便出手医治,便扭头看着鼻青脸肿、颇为狼狈的桑大夫,恭敬地问道:“桑大夫,晚辈冒昧问一句,您认为这孩子得的是什么病?” 桑大夫踉跄着站了起来,走到梅宜轩和孩子身边,认真的说:“这孩子是老朽昨天诊治的,当时病患高热无汗、咳嗽气喘、痰声如锯,喉间满布白点白块,四肢面目浮肿,小便短少,舌苔白黄,指纹紫红,老朽诊断为肺痨。就投以麻杏甘石汤:炙麻黄三克、苦杏仁十克、生石膏十五克,三碗水熬制一碗食之,应该能有所缓和,再吃几剂应该就能痊愈。可是·······这对父母也不知是怎么搞的,竟然没有给孩子服用药剂,却来医馆找我的麻烦,实在是·······不可理喻,老朽这么大年纪,真没看见过这么狠心的父母!”
桑大夫说完,吩咐医馆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学徒:“桑晨,把孩子放到床上去。” “是,师傅!”桑晨过来弯腰小心的抱起孩子,放到了靠东墙的一张铺着草床垫的木板床上。 梅宜轩扭头看着这对夫妇,故意的说:“晚辈粗通医术,觉得前辈的方子很好,只是为什么不给孩子喝药呢?早喝药的话,说不定这会儿孩子病已经好了,现在病情加重了,可要多花钱了!” 那对夫妇一听,脸色大变,两人神色都有些慌乱,眼睛四处乱瞟着,想走又没法走,两人谁都没有看还在昏迷的孩子一眼。 周围的人见此,全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不时的窃窃私语着。 “这俩人一看就不是好人,别是人贩子吧?” “可不是,咋看也不像为人父母的。” “我看也是,要不,咱去衙门找人来看看?” 那两夫妇一听,再也呆不下去了,那披头散发的妇人,讨好的看着大家笑笑,说:“那啥,我们······我们手里······手里银钱不够,再去找找,借借。” 说完,两人挤出人群,一溜烟的跑了。 这时,人群里突然有人喊了一声:“我想起来了,这孩子是个小乞丐,以前跟着一个老乞丐乞讨为生,好像不是蕉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