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繁复在线阅读 - 第三十章 剿灭西夏靖边陲

第三十章 剿灭西夏靖边陲

    拓跋焘攻破统万城,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镇守统万城,率领精骑部队,押解战俘物资,与拔邻山的大部队汇合,胜利返回平城。

    庆功宴上,拓跋焘将缴获的资财、奴隶、牛马等物资及俘虏按不同的等级赏赐给文武百官,给予有战功的将士以重赏。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君王耀武扬威,武功赫赫,扫柔然、灭西夏,令西域大大小小九个国家拱手臣服,完成了前辈君王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拓跋焘为此很有成就感,更产生了雄视天下的狂妄。

    司徒长孙翰亲眼看见了统万城的巍峨险峻,宫廷皇室的高大壮美,心生羡慕,就向洋洋得意的拓跋焘进言说:“西夏蕞尔小国,修建那么漂亮的统万城。我们应该扩建王宫,正如《易经》上所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更是如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请圣上恩准,修缮京都,以壮国威。”

    长孙翰的话,一时引起一班势利大臣的共鸣,以为贪图享乐是君王的共性,又看见皇帝把赫连睛和她的两个meimei也留在了后宫,作为性奴隶,也就纷纷上言,要拓跋焘像当年征服东吴的晋武帝那样,留取西夏的宫娥美女充实后宫,修缮皇室宫廷。

    拓跋焘意识到贪图享乐的思潮正在朝臣中漫延,是因为自己留恋美色、沾沾自喜为这股思潮给力,助推了大臣们的腐化之风。如不及时煞住这股苗头,将是很危险的事。

    拓跋焘为此严肃地对众大臣说:“朕历来崇尚节俭,我亲眼见长孙道生战马上的熊皮障泥(马具上的一种饰物,用以遮挡泥泞)用了几十年了,还舍不得调换。这种精神,才是应该提倡的。而今统万城虽平,赫连昌却留守上邽,并未臣服,我也听古人说:‘君子所居在德不在险。’西夏屈丐蒸土筑城,统万城不谓不险,还不照样被朕所灭了。而今天下未平,正需民力财富,土木修葺的事,以后再说吧。”

    拓跋焘是个杀敌不手软的角色,不容许大臣们享乐的思潮蔓延,当即派遣平北将军尉眷会同已经前往征战的奚斤部队,共同追剿赫连昌。

    逃命皇帝赫连昌见北魏军队再次追来,匆忙一战,掉头打马率部队退守平凉。北魏奚斤率军进驻安定郡(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屯字镇),与丘堆、娥清的军队汇合。

    此时经过多日奋战,奚斤的部队粮食缺乏,加之瘟疫流行,很多战马染病而死,奚斤只得命令部队深沟高垒,固守自保。又派遣丘堆负责粮草供应,丘堆率领士兵四处掠夺,抢劫百姓。

    败军之将赫连昌毕竟还是个噬血的汉子,见丘堆的军队只顾抢劫财物,失去抵抗能力,就率部队发起突然袭击。丘军毫无防备,全部被斩杀,只有丘堆率领百十名骑兵,逃回安定城中。

    这一仗,使原本士气低落的西夏残部士气大增。赫连昌为了彻底消灭这支北魏远征军,率领部队每天来城下挑战,攻击北魏的后勤支援部队。这一来,弄得饥饿乏力的北魏士兵们整天胆战心惊,深害怕西夏军队攻进城来。

    老是这样龟缩挨打不是办法,安同的儿子、监军侍御史安颉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表意见说:“我军受皇帝诏命前来讨贼,不想到却被贼军围困,退守在这小小的孤城,即使不被贼军所杀,也会因懈怠畏敌而受军法处置,进退都是一死,在座诸公难道就这样心安理得地稳坐不动,也不想想破敌的办法。”

    统帅奚斤听安颉的话咄咄逼人,就很不高兴地说:“我军的战马都已经患病,几乎死亡殆尽。无战马出击,以我们的步兵攻击西夏的骑兵,在军事史上还尚无取胜的记载,我军必须安心守护安定郡,静待我们援军来了,里外合击。”

    安颉本来就是主管军法监理的主官,深知懈怠畏敌的罪名,再次提醒说:“猛寇在外挑战,我军粮尽疲乏,如不尽快与之决战,而是一味等待援军的话,那是很危险的事。因为援军不知何时能到,也许援军到来我们都饿死了。如果率领士兵拼力死战,说不定还能闯出一条活路。”

    奚斤很不高兴地说:“我军所剩的战马太少了,不能再让你冒险,失掉了最后搏击的本钱。”

    安颉恳求说:“在坐诸将的战马和骠骑兵的战马一起汇集起来还有二百匹,我请主帅批准,选择一批敢死队员,随我出击应战,既使不能破敌,也可折杀敌军的锐气。况且,我深知西夏皇帝赫连昌有勇无谋,好战轻敌,每次都是他亲自出马挑战,我军将士尽都认识他了。若我出面挑战,你们在两边埋伏骑兵,要擒拿赫连昌,不是不可能的事。”

    “好了好了,”奚斤再次打断安颉的话,他实在不想和这个无知的青年多费口舌。心想,你安颉一个小小的前军监军,在老子面前充什么大尾巴狼,俨然是军事家的样子,老子不吃你那一套,就断然拒绝了年轻人的请求,说:“今天的会议是专门讨论粮食供应问题,征战的事,以后再说。”一挥手,宣布散会。

    安颉见奚斤倚老卖老,散会后又找到主战的平北将军尉眷商量,尉眷很赞同安氏的作战方案,两人选定了一百名骠骑兵,出战时的主攻目标就是赫连昌。

    第二天,赫连昌又拍马来城下挑战,安颉拍马应战,跟随身后的骠骑兵都认识赫连昌,口中高叫:“活捉赫连昌,”呼一声包围过去。恰在这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时晴朗的天气变成了暗夜,飞舞的沙石直往赫连昌脸面飞扑而去,打得西夏士兵都睁不开眼睛。赫连昌见势不妙,赶紧转身逃窜。

    安颉趁机高喊:“屈丐败了,我军冲锋!”以此鼓舞士气,搅乱敌人的军心。在叫喊声中扬鞭催马,紧追赫连昌。西夏皇帝在晦暗模糊的飞沙中不辩方向,战马被脚下一块大石绊倒,赫连昌翻身落马,被蜂拥上来的魏兵捆了个结结实实。

    从这两次战役可以看出,拓跋焘和赫连昌两人同是皇帝,同样在战场上马失前蹄,却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显然,临危不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奋勇反击更是唯一有效的自保。

    三月的艳阳下,赫连昌被押解进北魏的都城平城,安颉献俘于皇宫。拓跋焘论功行赏,封安颉为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封尉眷为宁北将军,进爵渔阳公。

    拓跋焘有识人之明,一见赫连昌高大英武,惺惺相惜,不仅不以他为俘虏,还将西宫赏赐给赫连昌居住,所用器物及呼奴使婢的排场只稍逊于皇帝。过了几天,他设身处地的想,觉得赫连昌成为俘虏,一定有强烈的自卑感,仅有呼奴使婢的场面还不够,还公然宣布,封赫连昌为常忠将军,赐爵会稽公。

    更为搞笑的是:看见赫连昌一人在西宫居住孤独,拓跋焘又将meimei始平公主嫁给他。从内心深处来说,拓跋焘确实是很喜欢这个妹弟,每次狩猎,都叫上这个妹弟。

    有几次,拓跋焘追逐逃鹿,和赫连昌两人驱马追赶,一直进入深山沟涧,把随行的卫兵丢得无影无踪。直到拓跋焘一箭射中野鹿,两人才高兴地返回。

    此时,如果赫连昌突起歹意的话,在拓跋焘背后放冷箭,或者拔出利剑攻击,要杀掉自己的大舅子,简直是易如反掌。

    毕竟对方是个心怀叵测的俘虏,皇帝这样对待他已经大大地出格了。而且,皇帝还丢掉卫兵的保护,单独和俘虏一道涉险,这是很轻信、很草率、很可怕的举动。众大臣见皇帝这样对待赫连昌,都劝拓跋焘要小心,赫连昌勇武过人,不可对其太过轻信。

    拓跋焘觉得自己对妹弟是以诚相待,不论怎样心地险恶的人都会为之感动。就大大咧咧地说:“天命有在,怕有什么用?”

    不听大臣的劝阻,拓跋焘对赫连昌照样信任有加,毫不设防。对于拓跋焘这一切出人意料的举动,连史家都忍不住赞叹说:“(拓跋焘)北健鸷勇,亲犯矢石,神色自若”;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人都不讲信义,拓跋焘不被杀才怪,如此轻率,此人纯粹就是个另类。

    确实是这样,拓跋焘的另类表现在很多方面。他生性俭朴率性,对吃的东西只要能入口即行,从不挑剔。对臣下将士“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人,终于宽假。”

    拓跋焘从小受窦太后教育,他对法家韩非的以法治国深有体会,常常对臣下们说:“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朕和天下的人都要共同遵守,不敢轻易触犯!”这样坦诚的语言,是为他先皇疯疯癫癫随意诛杀大臣的忏悔和道歉;虽然迟到了,一个皇帝能这么自责,让人感动。

    正由于拓跋焘有政治家博大的胸怀,才能创建强大的北魏,建立歼灭西夏的赫赫功绩。可惜,宽宏大量的舅哥还是没能感动妹弟。毕竟,赫连昌也是个血性汉子,不能忍受寄人篱下的屈辱,最终,他还是因为叛逃而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