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南明活曹cao在线阅读 - 第41章 大明官员,你怎么当**又要牌坊

第41章 大明官员,你怎么当**又要牌坊

    杨磊内心一怔,看来史谨宸开始使用威胁手段了,既然如此也不能示弱,拱手道:“大人明鉴,若是太祖地下有知,也不会认为下官改变了祖制。

    大人,我朝地方施行官绅共治,太祖时期为了鼓励乡绅监督地方的官员,规定乡绅可以将官员押解进京,地方官员不得阻扰。

    这百余年来很多官员胡作非为,横行霸道,乡绅们敢怒不敢言,如此各地苛捐杂税,官吏巧取豪夺,民不聊生,如此民变四起。

    下官鉴于这种情况,让乡绅推荐地方正派之士担任议员,让他们对衙门各项政令,各地衙役进行监督,如此就是保证施政合符民意,也是合符祖制的。

    是的,下官给议员每年有6两白银车马费,相如县全县不过11名议员,一年也不到70两纹银,只不过相当于3户中等人家一年收入而已。

    大人,若真的认为这项制度有悖祖制,完全可以召集四方乡绅废除该项制度,完全可以弹劾在下啊。”

    这可将史谨宸噎住了,明朝不同于蛮清,蛮清讲究****,明朝朝廷讲究君臣共治,地方讲究官绅共治。

    在明朝末年,内阁大学时若非经过廷推担任的,群僚根本看不起。大明官员可以骂皇帝,杨慎等人反对大礼仪,海瑞等人咒骂嘉靖帝,更多大臣辱骂万历帝酒色财气。

    这些对抗皇帝的大臣毫无疑问都获得忠臣贤臣的名号,这些大臣在地方饱受尊重。

    而皇帝则是非常无助,最多生一点闷气,最多将官员流放,而不敢如同蛮清那样以大不敬之罪论处。

    在朝廷如此,在地方更是如此,秀才见了知县不用下跪,地方官上任、离任都需要与地方官员搞好关系。

    组建议会,让这些正派、有声望、有名望的议员议政,让这些有声望有名望的议员监督官吏,毫无疑问得到几乎所有的官绅支持。

    除非谁不想再升官发财,还没有谁敢阻挡乡绅参与政治。

    这样被杨磊硬顶回去,史谨宸脸上阴晴不定,但也不好发作,良久叹息道:“绍穆啊,这,这,由官府任命粮长,你想过每年需要多话费多少民脂民膏吗?”

    杨磊笑道:“府台大人,下官推演过。一个乡配备1个乡长(粮长),1个衙役。

    乡长、攒点需要外乡人士,正俸8两纹银,即便加上各种补助,预支支付30两纹银。

    衙役正俸6两纹银,加上各种补助,预支支付15两纹银。(可以本地人担任,没有公务的时候可以务农)

    1个乡按100个甲首计算,每人减免5钱银子的丁赋,如此有50两纹银。

    10个里长,每人3两纹银,5钱丁赋,如此有35两纹银。

    如此算下来,每个乡需要支付130-150两纹银。

    但大人想想,那个集市一年不能收五六百两纹银的税赋?

    过去官府将地方集市上税赋征收承包给地痞无赖征收,这些地痞无赖不但为祸地方,每年上交到官府库房的不过数两纹银。

    更可笑的是一年下来,偌大一个大县,商赋不过50两纹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史谨宸感到脸上热辣辣的,好像杨磊公开指责自己贪污似的,大明朝官员虽然一个个贪污受贿,但一个个以孔门弟子自居,在公开场合要牌坊,要名声。

    虽然现在是正月,天气还非常寒冷,史谨宸连连揩掉脸上汗珠道:"绍穆啊,话不能这么说,这是历坚持年规制,我们都是孔门弟子,圣上恩德,我们作为父母官的,可不能一天到晚想着从民众包里捞钱啊。

    再说了,你增加这样多衙役,如此不是增加民众负担吗?

    唉,绍穆啊,你还是年轻,只看到眼前,没有考虑长远啊?"

    杨磊一听,若对方不是自己顶头上司,差点暴粗口,想了想,还是深吸一口气,心平气和的解释起来。

    杨磊说道:“大人,流寇、土暴子为什么能够兴起,主要是通过地方参透,而目前官府在地方势力弱小,根本不能控制啊。

    下官实都头(粮长)职权,不但可以监督乡里,防止流民、土暴子掺入啊。

    大人教训得是,下官如此举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是应急之举,若等到官府平定流寇土暴子之乱,再改弦更张不迟啊。"

    史谨宸一听杨磊服了软,自己长官的面子得到保全,再说这次前来主要是因为官吏贪污问题,也没有必要纠结,连声呵呵。

    而杨磊一看,自己糊弄过关,也颇为高兴,毕竟大明朝马上就要灭亡了,在大明朝你一个知府可能还能管住我,但若大明朝不存在,谁听谁的?

    两人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之后,史谨宸话锋一转,说道:“绍穆啊,谭铅印、余二爷贪污3万两白银这件事情实在影响太大,更影响地方声誉,你看看”

    一听,内心大喜,这次知府巡视到此,看来还是为了这件事情,想了想,显得非常豁达道:“大人,在下刚刚当官,思虑不周。

    但现在地方流言四起,无论如何也要展示我们的态度,告诉官吏我们与贪官污吏势不两立啊。”

    史谨宸一听,点头表示应允,在明朝各个官员虽然都贪墨公款,但大家还是比较爱惜自己羽毛的。

    一番计较之后,决定将贪污数额降低,余二爷贪污三千两改为三百两,谭铅印贪污一万两改为1千两。

    而闹出这种笑话,主要是因为新任书办誊写错误,现在经相如县衙门主动沥青,事实搞清楚了。

    而官府也展示了反贪污的决心,将谭铅印等三名贪污数额较大的官吏明正典刑,其他的则监斩侯。

    大家都各取所需,就在杨磊思量用那种土特产打发史谨宸等人,史谨宸竟然主动提出来。

    原来这几年天灾不断,各地税赋征收不上,在川北剿匪的刘佳印、杨展、曾英、余朝宗部军饷要求数额甚大。

    虽然杨磊已经编列预算,这次共安置3千流民,前后需要花掉1万两纹银。

    步兵司(营)扩大为部(团),需要花费1万两。

    去年年末补交3千税赋给道台衙门,作为去年税赋。

    但现在看到杨磊手中有万余两纹银,史谨宸如同见到鱼腥味的猫一样,要杨磊提前缴纳今年春天田赋与秋天田赋。

    春天田赋没有问题,反正跑也跑不掉,但秋赋则不同,好像张献忠在今年润六月杀入成都,整个四川天崩地裂的,完全可以不用缴纳啊。

    如此你来我往,讨价还价,提前缴纳6千两纹银以作为夏赋。

    杨磊感叹,大明官员怎么啦?一个个即当**又要立牌坊,一天到晚摊派要钱,而又要整天困住自己手脚,如此看来这个制度真的有问题。

    送走史谨宸后,杨磊再次将重心放在新政上面,知县衙门除了留下少数办事官员之外,绝大多数赶到各个乡里,推行新政。

    新政中最紧迫的就是流民安置,就是税赋征收改革,影响最长远的就是重新登记户口,丈量土地,就是废除二地主制度,就是议会制度建立。

    先说说流民安置,流民安置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只要有可以开垦的土地,那么流民安置就成功了一大半。

    明朝末年虽然朝廷名义上上税赋非常低,但经过官府层层加派,再加上地方巧取豪夺,衙役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的,如此民众不胜其扰乱,大家纷纷逃荒,各地都出现大面积抛荒现象。

    杨磊派人前往各地,在各个交通要津,各个集市贴上告示,声言逃荒者如果在春耕之前不回到村里,那么其抛荒土地将无偿分给流民耕种。

    在各个显要之处,官府的标语早已经张贴出来,田赋最多8分,缴纳税赋后衙役不给发票的算贪污,是要吃官司的。

    大家看到这种特别方式,听乡人说起新任知县惩治贪官污吏种种手段,大家稍稍安心,慢慢的回到老家。

    而对那些没有回来的,官府则将土暴子俘虏、外地流民安置与此,以开垦荒地,进行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