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清1888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伴随军旗

第八十二章 伴随军旗

    在一望无际一片青葱的松嫩平原中,星罗棋布的散落着成千上万个毫无遮拦的村子,可位于其中的大箭庄却是迥然不同。这座住着近千人的大村子仍然同二十年前一样,被一道高五六米,方圆几里的土胚混合的带马面的城墙,大箭庄的前部矗立着一座高达10米的被擦的锃亮的没有一点儿锈迹的赫舍利全身铜像,铜像前则有一块用大理石砌成的广场,收获时会被作为打谷场之用,虽然赫舍利在10年代就自动辞职,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央对他开拓满洲根据地贡献的肯定,所以这个矗立了30年的铜像并没有被陈克下令推倒熔了做子弹壳。

    5月的满洲可不是个农闲的时候,大人们都忙去干活赚工分了,只是庄上的小学放了半天假,由老师领着来强势围观,大箭庄是大箭镇的治所,全镇的小学生有二三百人,广场很小,容纳一个旅的官兵都显得局促,校长干脆让老师领着孩子们上了城墙。

    “为在和平状态下进一步发扬我军光荣的铁脚板传统,继承土地革命时期的精神,坚决贯彻伟大领袖陈主席的训练路线,克服军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故由中央军委决定于宣统8(1933)年5月3日在吉林农安大箭庄开展大清红军第一届革命史迹教育的百日长征训练…………”人到中年的老旅长在铜像下对着稿子打起了官腔,天天经受严酷训练的士兵们倒是不介意,可城墙上的孩子们就觉得无聊了,有老师在边上又不能喧哗,只好一个个儿的闭上眼睛睡觉,说是那将军身上的一堆勋章闪瞎了他们的眼睛。

    当旅长,政委和参谋长等首长们发表完了自己的长篇大论后,在军乐队吹奏的庄严的军乐声下,第一批120人的一个步兵连队在小学生们好奇的眼珠子的注视中,踢着正步抬着花圈走上前,向赫舍利的雕像敬献花圈---------本来是献花篮的,可是前天晚上赫舍利却突发心脏病去世,所以只得临时将花篮换成花圈,以表达对这位功臣的哀思,三鞠躬后,战士们整齐划一的退下左转,整齐的优美动作让不少孩子忍不住发出了惊叹。

    随后,第二个连也开始重复同样的行动。原本这次百日长征是个喜庆的事情,可赫舍利的忽然去世却让铜像下的所有人心情都不好受。赫舍利在老满洲人心里的地位也就比陈克差上一些,如果说陈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那么赫舍利就是满洲人的大救星。即使铜像下的士兵一半都来自关内,也受到了战友们不小的影响。

    南满地区云雾天多,天上的太阳渐渐的引入了云层之中,或许老天也为赫舍利的离去而哀哭,当最后一个排献完了花圈,花圈围满铜像的时候,天上竟然下起了雨来。在滂沱的大雨中,背着枪的战士们喊着号子,离开了铜像前的小广场,踩着进行曲的节奏除了大箭庄的庄门。

    参加第一次红军百日长征拉练的是属于沈阳军区的精锐部队-------驻地长春的乌真超哈旅,这个旅下面总共分了40支队伍,不过只走了几公里,各队之间就拉开了一点距离,而到了10公里的位置时,第24连就已经遥遥领先了。

    “呀,呀,一当百!”杨靖宇所带领的连一直都走在最前面,号声也喊的最亮。各连之间的竞赛不仅是出于争一口气,而且也蕴含着早点到地儿休息的缘故。从大箭庄到北京,再到安塞,南京,整条路线都被固定住,八千多里的漫长路程被均匀的分成100段,早点到休息点,就可以比别的排多休息一会儿,第二天就能早点出发。

    “把掉队的拉一把,咱们只有全连一起到了才算数,马上就进长春了!“杨靖宇在队伍的最前方举着满是绶带的军旗喊道。

    “连长,你看,你举着军旗,不如咱们唱《伴随军旗》把,给同志们鼓鼓劲。”指导员,刘民有的小儿子刘康民在队伍里说,这么长的拉练,军队不可能保持这样一百天的肃穆,如果同战时行军一样执行纪律,那不是从严治军,而是要让整个乌真超哈师变成疯子。

    “刘指导员的提议不错,大家喝口水,咱们开始唱歌吧!”杨靖宇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听到要唱《伴随军旗》这首新歌,对部队拉歌老三篇有些麻木的一些新战士也高兴起来。

    “一,二。”

    “火线千里泛起霞光,传来行军号声多么嘹亮,连队前,飞舞的军旗,呼唤我们走向决战场。”唱到这儿,杨靖宇下意识的将军旗舞了个枪花出来。

    “伴随军旗战胜考验,伴随军旗赢得无上荣光,这神圣,的旗帜咱高举,一直奔向战胜的,广场。”

    “为了祖国踏上征程,士兵的荣誉闪耀光芒,走这条路,献出,青春,一定要为祖国,增光!”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一定要为祖国,增--光!”浑厚的声音在空气中汇成了一股洪流,旧时空不少妹子有恋兵情结,而在本位面的清国,在荣老头子一手打造的宣传机器灌输之下,这样的情结更是有增无减,即使在人口稀少的郊区,这样的歌声也吸引了不少年轻妹子的目光,不过战士们各个都目不转睛,盯着前方战友的脑袋或是道路,仿佛那些花枝招展的妹子们不存在一样。

    战士们又唱了几遍,24连队今天的终点就到了。24连的终点站是市郊一处空着的兵营,一进营门,稍稍松垮些的纪律就再次被整顿下来。两人成列,三人成行的规矩仍然得到了贯彻,就同开拔前一样,秩序井然的吃饭,洗澡,睡觉。北京时间21时40分,当《红军进行曲》的声音消失的时候,每个战士都盖上了一双薄薄的被子,兵哥哥们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