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红楼在线阅读 - 第六百五十二章 死斗(一)

第六百五十二章 死斗(一)

    武英殿中出现冷场。这并不奇怪。大臣们都知道,谁先沉不住气,谁就会倒霉。根据过往的历史,从概率计算,先开口的人,成为输家的概率非常高。

    雍治天子高居在御座之上,环视着群臣。他鬓角已见花白,四十五六岁,略显富态,身穿明黄色龙袍。因起的早,参与常朝,在皇极门上吹了风,此时气色不佳。

    让一个闲下来的皇帝,凌晨四五点起床早朝,和熬了一通宵的感觉差不多。奈何,古训,一天之计在于晨。

    雍治天子将殿中群臣的表现都尽收眼底,略有些调侃的道:“近日朝廷吵架的奏章都快要堆成山。今日议事,诸卿怎么反倒一言不发呢?”

    雍治天子当了十五年的皇帝,当然不是菜鸟,挥洒自如。

    几天前的晚上,他在西苑的御书房中,批阅奏章。由商贵人读本,他做决定,御书房的几名太监书写。

    读完一本奏章,清丽绝伦的商贵人喝着茶润嗓子,娇笑道:“陛下,怎么这些大臣们骂来骂去的?”又娇憨的道:“也对。看戏文里,大臣们斗来斗去,才不给陛下添乱。”

    雍治天子哈哈大笑。商贵人出身于小门小户,见识有限,多半是通过戏文得来的。言语率真,反而更讨他的喜欢。

    朝中大臣相互攻讦日久,以雍治天子的经验自然知道需要召见群臣,作出裁决。当即作出决定,道:“诏令大臣,十月二十三日武英殿议事。”

    他并不是昏君,并不需要像明朝嘉靖皇帝那样cao纵朝臣们斗来斗去。在朝堂上留下制衡力量即可。比如,他用吏部尚书宋溥制衡何朔。

    他更看重宰辅们的治国能力,替他治理国家。何朔之后,下一个宰辅,他选中的是华墨,希望不要让他失望。

    …

    …

    雍治天子难得的“调侃”大臣们一句。但武英殿中,依旧很安静。暂时,没有人出头。包括,现在站在御座下,“结束”病假的何大学士。

    现在出头,岂不是承认自己上奏章是在吵架吗?牌坊立的不够高,要被朝堂诸公笑话的。

    其实,今天的局势,说简单也简单。

    大致上可以分为两派:赞同继续推行一条鞭法的大臣一派。如:卫尚书,曾学士,俞纳言等人。反对一条鞭法的大臣一派。如宋天官,白尚书等人。

    说复杂呢,也相当复杂。

    因为,除了吏部尚书宋溥几乎确定军机处外,还剩下的一个坑位,这需要竞争。白尚书领先。不管持何种意见,庙堂大佬们绝不会在今天去附和别人。而是要尽量给自己加分。

    数数,白璋、俞子澄、卫弘、曾缙、左都御史殷鹏,五个人争一个位置,局面岂能不能复杂?

    这时,站在雍治天子身边的监总管许彦,尖着嗓子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若是中外瞩目的一场大戏,以这样一句常规的散场话结束,那才叫搞笑。会令人怅然若失啊!

    事实上,站在西侧的武勋方阵中,已经有不少人嘴角冒出笑意。比如:南安郡王。一条鞭法的推行,和武勋们无关。

    当即,兵部左侍郎鲁侍郎出列道:“近日朝中纷扰不断,就其原因,还是因当日陕西民乱未决,只处理了真理报主编贾环。臣请陛下废此恶法。”

    鲁侍郎的态度,不足为奇。武英殿中的群臣,各自精神一振:何大学士独立于御座下。下面,东边是鸿胪寺赞礼官、通政司读本官、纠仪御史监察官。其后是翰林方阵,六部方阵,科道言官方阵。西边是王爵、公侯、勋贵。

    众人都知道:大幕终于拉开了。

    …

    …

    朝堂之中,从来都不缺乏明眼人。对于今天的这场大戏,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解读。

    第一个层次,几乎大半的朝臣都知道:真理报在这次舆论中发挥的主观作用。真理报主编魏原质在通政司中臭骂主编韩秀才的事,都已经在京中传遍。

    韩秀才,是楚王的人啊!大周日报是楚王的报纸,但是京中闻名的“茅坑里的石头”魏翰林硬是将其查封一个月。不负声名。

    魏原质是贾环会试的房师,据闻私交不错。

    虽然,魏翰林掩人耳目般的在上任之初,就将贾环的一帮同学全部清理出去。但这改变不了和其创始人贾环间的关系。

    所以,今天这场大戏,就如同昨晚永清郡主宁潇的解读:以辩论一条鞭法的对错,来营救贾环。贾环因一首心怀怨怼的事,被天子下狱。

    第二个层次:这次舆论的辩论,之所以闹的这么大,原因在于,庙堂诸公,都在争夺大学士的位置。

    第三层次:以户部尚书卫弘这个等级的人物来看,今天其实是一场分赃大会。

    何大学士率群臣反对天子立杨皇后。结果,在朝堂中,一败千里。盟友大学士刘飞白告老还乡。何系的干将,如贾环丢官去职。如吏部左侍郎许澄贬谪辽东。大理寺卿梁锡贬云贵,刑部左侍郎田昌贬海南。

    但是,这些空下来的官位,因为距离的朝政变化,还没有来得及的定。今天的胜者,将会在原何系的大蛋糕上切下最大的一块。

    …

    …

    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锐看着正中的鲁侍郎,微微皱眉。不在于鲁侍郎的态度,而在于鲁侍郎和宋天官是同乡。这表明的是宋天官的态度。

    宇文锐沉吟着,心中略有些担忧。别看赞成一条鞭法的大臣众多,但行不成合力。而宋天官,当前以吏部尚书的身份执掌朝政,话语权要大的多。

    他和贾政,贾环父子是多年的老关系。今天的这场大戏,在别人看来,有多重点,在他看来,关注点只有一个,是否能救出贾环。否则,诏狱里,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

    江西道御史朱鸿飞,同样担心的看着殿中。已经有朝臣出来和鲁侍郎辩论。

    从制度上讲,朱御史不具备来武英殿议事的资格。但近日来朱御史火力全开,鼎力支持一条鞭法,引人瞩目。所谓的江湖地位,都是战斗出来的。

    是以,朱御史此时混在武英殿中,科道言官方阵中的同僚们,并没有人讥讽他,赶他走。

    经历这两年朝堂上的洗礼,朱鸿飞已经从菜鸟御史,成长为精英御史。看着渐渐扩大的争论局面,这种口水阵仗没什么用。

    他内心中担忧无比。因为,贾环给他的“任务”,只到挑起舆论为止。

    贾环安排他、闻道书院的众君子挑起舆论,不可能就是为了将其命运在朝堂上过一遭。满朝大臣,谁会支持、爱护他?

    站在班次之首的何大学士,已经是死去的老虎了。卫尚书的影响力,明显争不过宋天官。

    怎么办?

    …

    …

    武英殿中,不断的有大臣们开口加入“战团”,局面略显混乱。

    雍治天子高居在宝座上,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切。作为成熟的天子,他当然知道,此时还远远没有到他裁决的时候。

    这时,吏部尚书宋溥轻轻的咳嗽一声。正在争吵的某侍郎和某通政使同时闭口。

    宋溥手一滑,从袖袋中取出一本奏章,朗声道:“诸君皆是空言一条鞭法的利弊。本官手中有一封来自黄州府知府尹言的奏章。所言之事,颇让人深思。

    湖广之地,诸君所知。一年两熟。黄州府的百姓,在夏收之前,向大户、乡绅借银子购买种子、支付家中用度。在夏收之后,需要卖掉谷物,换取银子,偿还债务,同时缴纳朝廷赋税。

    然而,夏收后,银贵而谷贱。一个府的百姓,辛苦半年,所得银两只有几何?若是依旧能以谷物缴纳朝廷钱粮,尚有活路。若是全部被迫换成银子,倾家荡产。

    陕西民乱,原因莫不是如此!增加的朝廷赋税又如何?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而,臣请陛下废除一条鞭法这种恶法,惠泽天下百姓。”

    语出论语-颜渊。国家富裕和百姓富裕,这种辩证的关系,老祖宗们在几千年前就讲过。

    宋天官说完后,从容的环顾满殿大臣,然后,向雍治天子躬身行礼。奏章,自有小黄门上前来取走。

    在宋天官开口说话时,安静下来的武英殿中响起一阵轻微的交头接耳声!

    宋天官的话,切中要害。湖广黄州府尹言的奏章在这里,谁会昧着良心说:不关一条鞭法的事?

    这是实证!

    很多中立的朝臣,心态都有所变化。读书人:民为本。这种思想、论调是深入人心的。武英殿中的气氛,为之一变。很显然,宋天官的意见,占据着上风。

    以通政司右参议、真理报主编的身份,站在六部方阵中的魏翰林禁不住深深的皱眉。

    若是,一条鞭法被认为是恶法,要废除,贾环今天还怎么出来?贾环同样没有和魏翰林谈接下来的事情。舆论之事,从朱御史,诸位同学,到魏翰林这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