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刘辩的三国在线阅读 - 454危机解除

454危机解除

    这日晌午,南方的驿道上尘土大起,正是卫疆带着三千骑兵返回。等他策马进城后直奔县衙,前来面见天子:“启禀陛下,糜子仲先生的粮队已经进了淮阴境内,此刻距离县城只有十五里左右!”

    “哈哈……来得好啊,倘若再耽误三四天,百姓们就要断粮了,糜子仲真是寡人的及时雨!马上随朕出迎!”

    刘辩喜出望外,放下手里的奏折,用最快的速度带着郭嘉、裴东来等文武出了淮阴县迎接糜竺的粮队去了。

    眼看着剧县在望,糜竺终于松了一口气。从下邳到淮阴的距离大概有九百多里,若是快马加鞭,只需有三四天便可以走一趟单程。但输送钱粮就不这么容易了,糜竺率领的粮队五月二十三出了下邳北门,一路向南,每天只能走四五十里左右的样子。

    三十万石粮食,折合到刘辩穿越前的年代就是三亿六千斤,换算成吨位就是一万八千吨。如果用重型卡车运输,按照每车五十吨计算,需要三百六十辆才能完全装下。

    糜竺的粮队全部使用三马拉车,每匹马的负重量大约在两吨左右,也就是说一辆马车能拉大约六吨粮食。仅仅只是三十万石粮食,便动用了将近上万马匹,三千多驾马车。

    糜竺所筹集的五铢钱全都是标准铜币,折合到刘辩穿越前的年代,一钱重约5克,一万钱的重量就是一百斤。二十万钱一吨,一辆马车能拉一百二十万钱左右,再刨去箱子的重量,一辆三驾马车实际上能够运载六十万钱左右的铜币。

    这样下来,两千五百万铜币又装了四五十辆马车。当然,比起三千多辆粮车来说。这些运币车的数量就不值一提了。如此庞大的车队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自然速度缓慢。每天四五十里已经是极限。此外还要躲避阴雨,粮食万一被雨水淋了。那就要发霉腐烂,糜竺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而这个时期京杭大运河才刚开始挖掘,船只根本就无法进入到徐州境内,只能够使用陆上交通来运输。大队人马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从下邳来到了淮阴县。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批钱粮里面有二十万石粮食,一千五百万钱是糜竺自己的。这可绝不是一笔小数目,接近半个徐州一年的财政收入,纵然如糜竺这般财大气粗,也不敢大意。万一钱粮被人劫走了,糜竺可是哭都来不及,自己在刘辩心目中的形象必然也将会一落千丈!

    因此糜竺出动了五千私家门客随队押运,而徐州都督尉迟敬德也不敢大意,也同样派遣部将李君羡率领四千精锐士兵沿途护送。再加上近万名车马夫与民夫,一路上可谓浩浩荡荡。

    “糜大人,既然已经到了淮阴县。我等就掉头回去了!”眼看着淮阴县城池在望,一脸疲惫的李君羡带了几个心腹前来辞行。

    这位李君羡其实是尉迟恭在出世的时候携带出来的人物。据<旧唐书>记载,李君羡是武安人,是唐王朝的功臣。在隋末的战乱中,他开始投靠李密,后投奔王世充,为王世充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王世充封为骠骑将军。

    由于王世充的心胸狭窄,用人多疑,秦叔宝、程知节、李君羡等弃之归唐,鄙薄世充为人可能是一个原因,但不归窦建德等其他割据势力而降唐,主要是因为瓦岗寨所形成的关陇与山东联盟的因子。李密败亡,八大柱国李虎后裔李渊为关陇贵族的代表,瓦岗寨系统的山东豪杰纷纷降唐,也就不足怪了。

    李君羡投唐之后,被秦王李世民引置左右,授上轻车都尉。不久,他随李世民在山西介休大破宋金刚立下大功,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被任命为马军副总管,受命破王世充的运粮车队于武牢至洛阳之间,致使王世充降唐,

    唐王朝统一后,北方边塞少数民族突厥屡犯边境,李君羡受命出征,每战均旗开得胜,在《旧唐书·吐谷浑篇》中说:“亚将李君羡率精骑别路,及贼于青海之南悬水镇,击破之,虏牛羊二万余头而还。”可谓战功赫赫,之后李君羡被封为武连县公。唐太宗时期,李君羡先后曾出任左武卫将军、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华州刺史等。后来,却不料因李淳风及一谶语而遭惨祸。

    当时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史官占卜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李世民对此深恶痛绝。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李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李世民闻之一惊,遂掩饰笑道:“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

    李君羡官职(武卫将军)、封号(五连县公)、属县(武安县),皆有“武”字又为“五娘子”。李世民对随后,李君羡外任华州刺史,华州当地民风崇尚修炼辟谷术,有个布衣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多次与他形影相随,窃窃私语。御史借机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十三日,李君羡因此事定罪处斩,全家被抄没。天授二年(691年),他的家属向当时的皇帝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有天命,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

    也不知道系统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尉迟恭出世的时候竟然将这个瓦岗集团的将领扔到了和瓦岗英雄毫不搭边的尉迟恭身边,还成了他的师弟。

    糜竺想借着这个机会在刘辩面前举荐李君羡,答谢他们一路护送自己的恩情。而李君羡也不傻瓜,只要是自己得到了这位未来国舅爷的推荐,在皇帝面前挂了号,今后自然是有机会参与进捞战功的机会。毕竟当上面的大BOSS连你姓名都不知道的时候,哪里会有你参与进大战的机会。

    看到如此浩荡的粮车出现在淮阴县城下,数十万在劳作的流民百姓纷纷欢呼雀跃,“天子万岁”的呼声在旷野中此起彼伏,犹如山呼海啸,一张张瘦削干苍的脸庞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来到淮阴县之前,难民们的食物由当地官府负责供给:每日两餐,每餐一碗粟米,一块窝头,饮水自个儿组织人力从路边的河流、山泉中舀取,利用官府发放的铁锅煮沸后饮用。东汉时期还没有工业污染,大自然的一切只要是煮开消毒后均可食用。

    倒也不是押运军卒克扣他们的粮食,实在是供给困难,这段时间粮草运输困难,当地的卫所军粮也是支出甚多,存留在底的也是后备粮草,刘辩也不敢妄自支取。就连天子和军卒们每天也只是勉强吃饱而已,自然没有条件让百姓们敞开怀吃。

    但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来说,这样的饮食条件却足以让他们欢天喜地,因为之前跟着黄巾到处辗转奔波的时候,他们每天只能吃一餐,甚至打起仗来一餐都吃不上。

    而到了打仗的时候,黄巾精壮才不管他们有没有吃饱,每战总是把他们驱赶在前面充作炮灰。时间久了,百姓们才发现朝廷虽然可恶,但这些造反的黄巾叛军更是可恨该死!只可惜他们无力反抗,只能任人宰割,生死由天!

    这样的饮食状况偶尔一两天还行,但时间长了,每天这样食不果腹,导致几十万难民的身体状况严重不良,一个个面黄肌瘦,面无菜色。体质稍微好点的还能坚持下去,体质稍差的感染了风寒倒在路边,基本上就起不来了。

    长期的饥饿下来。每天都会有大批的人被饿死或者病死,极度饥饿的百姓开始掘草根、博树皮、摘树叶充饥。一路所到之处。青青旷野变成一边枯黄,树木被剥的惨不忍睹。枝叶枯萎,宛如世界末日一般。

    这一切都在来到淮阴县之后发生了改变!虽然城内粮食紧张,但刘辩还是以爱民如子的态度对待这些难民,下令每天按照人头给灾民发放三餐,每餐除了一碗粟米、两个馍馍之外还有咸菜以及时令青菜,甚至还有rou丝掺杂其中。

    这让城外的百姓们无不热泪盈眶,每天都吃的滋味无穷,天空中飘荡着最多的话语就是“陛下仁慈,吾皇万岁。大汉江山,千秋永固”。

    最让这些难民高兴的是天子还给了他们一份糊口养家的工作,甚至许诺工程结束后,还将会给他们发放土地。当然这些土地全部都在尚未开发的江州和交州地区,可是对于这些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可就是一件天大的恩情了。

    郭嘉主持这段运河修建工程,一面让南蛮们挖掘河道,一面等待着糜竺的粮食送到之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而现在,数十万人翘首企盼的钱粮终于送到了城下,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更好的活下去。怎能不让这些饱受磨难的灾民欢呼雀跃,山呼海啸!

    看着一辆接一辆的粮车运进淮阴县县城内,光着脊梁的民夫大汗淋漓的把一袋袋粮食扛进粮仓,堆积起来。很快的。眼见就要见底的粮仓顿时充盈起来,直到最后堆积如山,一座座粮仓变得谷满粟溢。

    “子仲先生大恩大德。朕及数十万难民铭记肺腑!”刘辩高兴之余,对糜竺作揖致谢。

    糜竺慌忙长揖到地还礼:“此乃臣子份内之事。怎敢当陛下大礼,岂不折煞小人!”

    “子仲先生尽管放心,这批粮食绝大部分是你借给国家的,只要国库存粮局面好转,朕必然奉还!”刘辩一脸诚恳的安慰糜竺。

    糜竺抚须笑道:“呵呵……陛下言重了,区区钱粮而已,何足挂齿?况且这是我自愿捐献给陛下的,今年我只管派门客到下邳郊外的田野里收粮食就是了,只需一年半载便可以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