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刘辩的三国在线阅读 - 91赵云的家族史

91赵云的家族史

    萧延嗣在收拾完豫州各地的割据势力后,就把精力放在了整顿中央军的兵马上,通过收编,招募,整编等各种手段弄来的豫州军团毕竟还是成分复杂,里面良莠不齐。像打一些小势力军阀或者土匪流寇的时候这里面的劣势还显现不出来,可是到了今后与中原各路诸侯争霸的时候,这可是会要了人命了,所以萧延嗣才会亲自下部队来处理这事。

    而在整训军队的过程中也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最期待的三国猛将赵云竟然出现在了自家的队伍里面。那天萧延嗣在整理骑兵军官名册的时候就发现了赵云的姓名,让他大感诧异的在赵云姓名附近还有一个叫高思继的人。萧延嗣当即想到这可能就是刘辩的召唤系统气的作用吧,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他召唤出来还是爆表出来的人物了。但是能够进入自己的军队里面那就是好事一件。

    萧延嗣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我之前就听闻常山郡真定县有一人名叫赵云,字子龙,文武双全,曾拜师‘蓬莱枪神’童渊为师。他的龙胆亮银枪更是一绝,十分精妙妙,能攻善守,可堪与我一敌!我原本想着有机会亲来征召,却不想军中事多,一直不得闲,还好这次有缘他投了我豫州军团,我一定要把赵云招到眼前看一下不可!”

    萧延嗣身后的典韦典恶来听主公如此推许赵云,心里不禁涌起十分好胜之心。萧延嗣想要得到赵云这员大将并不只是他出色的武艺,更在于他有极强的大局观和政治眼光,这是五虎将其他几位所严重缺乏的,若是关羽有赵云的政治眼光大局观,想必也不会丢了荆州。

    此外赵云的用兵能力并不是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么不堪只配做个保镖,他在汉水之战摆出空营计,显示出他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非凡镇定,“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以此观之,赵云若得机会独领一军,他的功绩绝对不亚于关羽、张飞,甚至远胜之,怎奈刘备那厮一直把赵云留在身边做亲卫统领,几乎没给赵云独当一面的机会,赵云也得不到锻炼,所以空有斩将之名,无有破军之功。

    这一次赵云若肯跟随自己,萧延嗣绝对会给他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能力的机会,会让他成为不亚于张辽、徐晃这样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萧延嗣赶紧派人到军营打探,将赵云和高思继叫道刺史府来。

    豫州军团的骑兵大营里面,今天是休假日,近一个月来刺史大人严肃整顿各营兵马,就算他们这支在剿匪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骑兵部队也没有放过。一天一小cao,三天一大cao这是必不可少的。赵云参军队的时候可不是一个人,在老家常山郡自己也是很有名望,出师下山之后赵云没有急着去找两位师兄,而是在家乡拉起来了一直团练保境安民,几个月前在好友高思继鼓动下南下加入了驸马爷萧延嗣的豫州军队里面。

    赵云在豫州军队里生活了将近三个月之久,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驸马爷也是大有好感。重视军队cao练,选将任贤,军法条理清晰,赏罚分明,俨然一副精锐之兵的典范。他赵云自此一点也不后悔投效豫州军。

    赵云见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便翻出了家父留下的兵书研读。他赵氏家族祖上也是出过大人物的,据家中祖籍记载他们这支曾经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人,而他们的直系先祖就是长平之战败于秦国大将白起的赵括。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赵云的先祖赵括因为长平之战败于白起,不仅导致自己死于敌人剑下,也损失了赵国四十万最后的精锐之士,最后导致国家被灭。也让他赵括得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名号。

    历史总是胜利者来书写的,以上都是司马迁书写史记以来的传闻。其实真实的历史内容和这个有很大的误差。赵云在翻阅家族族谱的时候就曾经仔细阅读过这场放生在战国末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的秦赵之间的生死决战。里面就详细记述了当时发生的一切事情原委。

    公元前265年,秦采纳范雎的建议,开始实施著名的“远交近攻”之策,对韩国大举进攻,相继占领了韩国的少曲、高平、南阳、野王,并阻断了韩上党郡与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韩桓惠王知上党必不保,索性献上党与秦以求和自保。然而正如上一节我们提到的,上党人宁死不归秦国,太守冯亭想促成三晋联合抗秦,于是拒绝王命,反将上党献给赵国。这一下可给赵国君臣出了个难题:不接受上党,上党是军事要地,白送上门的肥rou不要,被秦国占了去可就失去了地利;接受上党,那就是虎口夺食,必定与秦国正面冲突,更有人认为冯亭献上党是嫁祸于人,想挑起秦赵之争。赵国群臣分为两派,相争不下。最后赵孝成王采纳了强硬派--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派兵接收了上党。至此,战事已不可避免。

    当时赵国军事人才着实不少,有赵奢、廉颇、赵胜、李牧、乐毅、田单等等。长平战时,赵奢已死,其子赵括年少成名,在军中颇有威信,代替父职。廉颇不必说了。平原君赵胜长处一是后勤,二是外交,指挥作战却并非赵胜所长。李牧倒是能征善战,不在白起之下,但李牧防备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入侵,责任重大,分身乏术。乐毅过去战绩辉煌,但其时已经年老有病,无法出征。田单也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但田单本是齐国人,其时刚到赵国不久,虽然颇受赵王礼遇,被拜为相,但毕竟还是一个客卿的身份,难以服众。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胆怯的表现,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实际上,廉颇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而两军长期相持,对于远征千里的秦军来说,实际上意味着走向失败。秦军历来善于突进急击,只有速战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势一旦受挫,往往就会导致士气的凋败和进攻实力的摧折。秦军主将王龁长期求战不得,秦军所面临的高山夜寒,粮草不继,士卒病伤等不利条件,都使他为久困长平而深深忧虑。

    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坚壁不敢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一部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便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

    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问虚实,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白起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坚固的秦军营垒。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二十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秦军也伤亡大半,国内空虚。

    当我们回到那个时间段上来纵观长平之战,赵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皮牢赵军未能控制沁水十分可惜,赵军自此就失去了获胜的机会,只能转而求自保。而后来赵军的失败,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兵力不足。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背负骂名无可厚非,可历史非身处其中不能感同身受,赵括其实并不是不堪大用的纨绔子弟,他的失败也自有其苦衷:其实,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赵国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赵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