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在线阅读 - 第149章 挖坑

第149章 挖坑

    “殿下所虑极是,贸然整编风险极大,此事只能暂且放下,来日再做它图。>网”应节严听罢赵昺的解释,心情颇为沉重,不过也明白事情急不来。他们面临的事情,当年太祖和高宗两位皇帝都遇到过,也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数载的功夫才完成军队的整编,收回兵权,重建禁军的。

    “就如此轻易放弃吗?如果让各方势力坐大,来日再行解决会更为困难,弄不好会遗祸无穷,前朝安史之乱不能不为鉴啊!”邓光荐却不想放弃自己的意见,长身而起道。

    “中甫,此事不是不做,而是时机未到,贸然行之只会自毁长城,失心事小,误了社稷我们将是千古罪人!”应节严让其坐下,肃然说道。他清楚邓光荐的意思,是想防止各军将领利用私人关系拉拢部下聚集力量,只知主官,不知朝廷,一旦不满便起兵生乱,胁迫皇帝。

    “那此事就没有破解之策吗?”邓光荐听罢颓然坐下叹道。明明知道如此后患无穷,又无法改变,而自己满腹经纶却束手无策,这他不甘心之余心生无力之感。

    “若有良策,又何必冒险行之,如今只能静观其变,但有迹象便及早弹压!”应节严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能做的只能是被动等待。

    “我倒是有一策,但是需要有一廉明公正,铁面无私之人行之才能奏效!”在边上听两人争论的赵昺突然悠悠说道。

    “哦,殿下快讲!”邓光荐听了精神一振急道。

    “……”应节严却没有急着搭茬。他知道殿下这人爱装,喜欢攥着拳头让人猜,不过谁猜着了谁倒霉。自己就是前车之鉴。在甲子镇之时正是心生好奇,一心想知道殿下意欲何为,一步步的被其引进圈套后脱身不得,到了花甲之年还跟着他跑到这荒蛮之地遭罪,因此并没有急着相询,而是想先探探究竟。

    “兵畏官,官兵畏法!”赵昺一字一句地说道。

    “殿下,何解?”应节严听了这话似乎有些不妥,出言问道。

    “言下之意就是说好的士兵害怕主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过害怕敌人的程度,而官兵对法度的畏惧甚于生死。”赵昺言道,接着有做了简要的说明,就是要健全规章制度及奖赏条例,而这些不仅涉及阵仗之事,还有深入到日常活动,使得官兵一举一动都有约束。当然有了规矩还要严格执行,最终由强制其执行变为习惯性遵守。

    “殿下之意是效岳武穆练兵之法,使军兵畏法如虎,虽死不敢犯!”邓光荐眼睛一亮道。

    “不错,正是此意!”赵昺点点头道。其实不止是岳飞如此,历代名将练兵同样如此。

    不过他最佩服的还是曾国藩,其不过是一文人,在清末的乱世中他把湘军治理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而方法很简单,他认为农民出来卖命打仗无外乎是为了升官财,对想当官的人:打小胜仗当小官,打大胜仗当大官;对想财的人:打小胜仗小财,打大胜仗当大财。把打仗的胜负与士兵的升官财联系在一起,这就为这支军队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

    曾国藩的治军理念也正是他参透了古人常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这句话的真谛。只是这些话太白,赵昺不敢明言,否则少不了又挨顿训斥,只能借古罗马军队中最著名的格言‘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过害怕敌人的程度’婉转的说出来,不过这也说明不论中西严明军纪都是提高战斗力的不二法门,想来眼前这两位大儒不可能听不明白。

    “殿下之意是依法治军,使得全军上下皆以法度行事,使有心作乱者因畏法而不敢为,从者不敢随之。此策甚善!”应节严点点头道,十分赞同殿下所说。

    而他对于殿下的手段也有了更深一层了解,其手中暗的有事务局充当耳目,军中若是有警便会被早早侦知;明的有亲卫队,其人数虽少,却尽揽帅府军中精英,战斗力不容小觑,而倪亮又对殿下忠心无二,不论是谁欲对殿下不利,他都会毫不留情的予以镇压。现在殿下组建新军明着是为抵御敌军,决战海上做准备,细思之下不能不说也有应变之意。

    可殿下即便有所准备,也难免有万一,但他仍以抗敌大局为重,依然没有贸然整编各军,以保持战斗力不损。同时另辟蹊径设法解决,而严明军纪可以说是当前最佳的选择,也是能被各方接受的方式。只是这个差事是最得罪人的,无论是谁都不愿接掌。

    “唉,但知易行难。执行者不但要深明大义,不畏权贵,还要有铁血治军的手腕,府中怕难以选出这么一位。先生可有合适的人选,我愿不惜代价礼聘!”赵昺看向应节严询问道。

    “这……”应节严刚想说话,忽看到殿下向自己暗打眼色,嘴角向下手撇了撇,猛然醒悟道,“老夫也是这么想,整肃军纪责任重大,非一般人可为,当下也无合适之选。不过赵都统素有威望,做事雷厉风行,暂若其主持此事可好?”

    “不可,赵都统身为诸军之,行事必然偏袒属下,难守公正,绝不可以其主持此事!”邓光荐不等殿下表态,便先给否了。

    “嗯,中甫之言也有道理,瑞州先生为人公正,官声也不错,刚到府中与众人皆无瓜葛,让他主持应无问题。”应节严沉吟片刻似也觉不妥,又推荐陈则翁道。

    “也不可,正是因为其刚入府中身无半职,必被众人轻视,其行事也难免束手束脚,如此岂不误事!”邓光荐也立马给否决了。

    “那江转运使可行?其身为陛下亲封广南西路转运使,又是王府翊善,有殿下和朝中江大人为其做主定能顺利推行。”

    “江翊善身负筹措军资重任怎能分心,再者军中多有其和江老大人固友旧部,即便公正行事也难免惹人闲话,而有伤殿下脸面。”邓光荐依然摇头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