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节 渴望
《三湘每日报》: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可贵之处在于“审美民主”,然而正如消费主义的原动力在于暂时性的商业利益,很多时候这种驱使人改变审美的商业利益,包含着恐怖的“食利性”,而“食利性”往往以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沦丧为代价。 《超级歌手》从一开始就应该策划了一场“以制造矛盾为主”的全民秀。为博取眼球,在海选中即大量播放选手出丑、搞笑、与评委互骂脏话的画面。它善于利用人们喜欢窥视别人丑态的阴暗心理,缺乏对真正艺术的基本尊重。 这一情况随着比赛进程(从分赛区到如今的全国十强)而愈发严重,变本加厉,每天播放的《超级训练营》努力营造选手们亲如一家人的和睦气氛,却在淘汰赛中上演让选手淘汰选手的恶心桥段。 当昔日亲如一家人的朋友用手直接指出,宣布你淘汰时,那种残酷与戏剧冲突使大多数观众“欲罢不能”。 试想一下,你从小一块长大的亲密朋友,亲手将你出卖是什么滋味?节目策划者要得就是这种肮脏的效果。 就更别提选手淘汰时的流泪秀了,男男女女,无一不哭,无一不表达对节目的深深喜爱与对梦想的永远坚持。 而在十强赛的最后,竟然出现了让全国观众(据最新收视率统计核算,至少有1.1亿人在当时收看)瞠目结舌的桥段—— 高人气选手杜言在台上诉说自己阴暗灰色的过去。 父母不合,家庭暴力,父亲死在年幼的孩子面前,母亲被怀疑是凶手。 天啊,这是要编一台电视剧吗? 可你以为这就完了吗?那就是你的天真了。 就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后,节目组巧妙的笔锋一转,悲惨的回忆转变为感人至深的爱情表白,连我家的狗都快被感动了。 我严重怀疑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是节目组早精心编排好的一出戏,证据就是杜言在之后所演唱的那首《大桥上》,瞧瞧那首歌的歌词吧,不觉得和杜言之前所讲的悲惨经历高度契合吗? 对于如此高明的一环扣一环的桥段,小弟我只有甘拜下风,早早关电视保智商。 但同时我也向国内的娱乐文化献上深沉的默哀,因为可以想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大电视台都会群起效仿《超级歌手》的成功模式,从而推出一大批同类型节目。
到那时候我们就走入了一个“全民都是大明星”,且不光要拼才艺,更拼悲惨故事的“低俗文化时代了”。 我为那个即将到来的时代敲了三下警钟,然后被如海的粉丝喷个狗血淋头。 《楚天报》:空虚时代的到来。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新媒体终于强势降临,并正逐步颠覆整个媒体行业。 在新媒体下,密集而广泛的商业炒作,为年轻人出头露脸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 这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空虚。 迷恋一个偶像明星同迷恋一个作家是有本质区别的。 作家可能会写许多的废稿,辛苦写成的作品也不一定会给他本身带来什么显见的利益。 而歌星、影星的成功则要相对容易得多。现代人把快乐当作一种原则,不愿意去承担,不愿意付出,却对回报有着强烈的幻想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