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我有皇帝分身在线阅读 - 第896章 无法理解!

第896章 无法理解!

    “啪嗒”一声响,一封刚刚送来的兵部塘报,被温体仁重重地丢在了地板上。

    自从老杨和朱子龙对赌军令后,皇后就不喜老杨同志了,然后就将首辅的位置,交到了温体仁的手上。

    得知了天津之变的始末的前后情况后,刚刚主持朝局不久的温体仁,气了一个倒仰充血,浑身都在抽搐发抖。恨不能把那个激起曹文诏坐视不理的,几个东林党地方县令和知府,就地砍了。

    不过,现在当然也不用砍了,因为那几个垃圾官员,已经给李自成杀了。

    对于温体仁的暴怒,其它内阁成员连声附合。

    不过,内阁中的东林党残存分子,何吾驺同志就不这么想了。坐在边上,冷笑,一副事不关已,全是你们错了的模样。

    何吾驺,字龙友,号象冈,初字瑞虎,晚号闲足道人。香山小榄人。明代万历三十四年丙午科举人,己未年授庶吉士。

    升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提升正詹事。癸酉再升礼部尚书,任大学士兼内阁成员。

    看着何吾驺这个东林党官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的模样,温体仁就来气。

    他真的很想,提起对方的衣领,狠狠的喷他一脸的口水,问一句:你们东林党人能不能别再脑残了?给那些地方上的东林党通个气好不好?

    别tm的,死到临头了,还想着党争和内斗,以及作死。

    在大明的问题上,温体仁是狡猾之人,这是不用怀疑的。但是,他不是东林党人,做事大体方向,还是为了大明好。

    你可以说他是jian臣,但却不是无能,是非不分之辈。

    后世没有变动的历史上,温体仁给形象成大大的jian人,原因是后来朝政全让东林党人控制了。加上后来明朝灭亡,东林党投降了清朝,全力给他上眼药,黑化所至。

    真实的温体仁,除了也有时候打击政党之外,其实还不算是一个太坏的人。

    这一世的时空里,因为朱子龙的到来,以及对东林党人的不喜。温体仁最终从原来的中间派,看清了形势,开始略加向皇党一派倾斜。

    大力支持起皇后的提议,增加江南商税、降低北方田赋,一心跟东林党对着干。

    自然,他的这些举措都,足以让江南的缙绅士子和东林人,把他恨得咬牙切齿了。

    尽管朱子龙也做这些,而且做的更多。但是朱子龙有直接不陪你们玩,把桌子全踢倒的实力,所以他们也只能暂时忍了。

    显然,温体仁这么学朱子龙,却没有朱子龙的实力,于是就让政敌们阳奉阴违了。

    这会儿,许多事情,明明不是温体仁的责任,但在朝中多有官员,却将局势的不利情况。向他这个新任首辅的头上,拼命的扣屎盆子。

    甚至拿温体仁的姓氏作文章,将“温”与“瘟”联系起来,四下传统出流言。偏偏明朝百姓文盲多,而且有些官员也迷信的很,还真有人相信。

    没过多久,民间还有民谣以姓氏和籍贯为影射,“乌归”即乌龟,指的是乌程籍的首辅温体仁!

    这些传到皇后的耳中时,她通过信鸽加紧,试图询问在前线的朱子龙,是否要再次换内阁首辅?

    朱子龙想了想,回复的结果是,不必换。

    来自后世穿越的朱子龙,深知一点。在明朝的官场上,以原来没变的历史总结来看,跟崇祯年间的其他几位首辅相比。

    温体仁的人品和才能,已经算是垃圾里挑刺,算是勉强合格的产品了。

    他是jian人,但只少忠于大明,也懂的一些变通,而且不是东林党人,这就够了。仅可以吸引一些东林人的火力,也可以到时候当成替罪羊扔出去了事。

    能用就用,不能用,给个善终就行。没法子,这年月,暂时实在是没有更好的人可换了!

    只少,温体仁精明干练,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内阁政务繁忙,刑名钱粮,头绪繁多。但在强烈的守权心之下,他总能坚持不懈。

    再则,对比起明朝十官九贪的大环境来讲,温体仁算比较清廉的官员了。京中的宅子,还是以前皇帝赏赐给他的,除此之外,便是再无太多余财,从不会过于明目张胆的,收受大量贿赂。

    贪是贪,但贪的比较少,多少做点实事!

    他的前任周延儒,才做了二三年,就赚了数十万。与之相比,老温贪的那点,简直就是清官。

    不过,显然,大明的朝中不仅仅只有东林党一家。

    还有各省派系官员,古人的思维是帮亲不帮理,人人想上位。

    眼下温体仁虽为首辅,但朝中的拖后腿之人,数之不清。所谓,伪君子比真小人还可恶,就是这么个道理!

    国事艰难,温体仁深感独臂难支,便决定让出职位,容纳反对派。数日前,引了钱士升这位看着还算顺眼的东林元宪入内阁,以期让东林党人,别在阳奉阴违。同时也压制内阁内其它派系之人。

    结果,事与愿违。

    钱士升看着和善,其实是一个生命不息、党争不止的伪君子。

    公然串联群臣,策划倒温之事……使得温体仁的算盘彻底落空。若在平时这样也就是扯皮一下罢了,但在这国战前线有事,后方有李自成,天灾突然爆发更多的情况下。

    这样的内斗行为,让上令难下达,各地军队也管理混乱。简直就是半个自杀行为!

    就拿现在曹文诏的五万东路军来说吧,明明是一把有力的压制和干扰一下李自成的军队。温体仁刚下令厚加赏赐,封官许愿,激励其尽忠报国。

    结果,倒温临时官员暗中组成的同盟成员们,似乎并不这么想。

    甚至于,还有御史言官公然指责,温体仁自甘下贱,讨好武夫。说什么,读书人才是国之柱石!

    那帮粗鄙武夫,不读诗书,心中没有忠义,故而不肯尽报效朝廷。

    结果,时间拖一拖,好吧,天津完了。

    这件事情,不但让温体仁有些绝望,同时也让朱子龙看清了一点。

    那就是旧时代的读书人,和官员那怕他可以暗中收卖了。但因为他们天生在骨子里,还是习惯成自然的重文轻武,以及拥有诸多坏习惯。根本不堪大用!

    放在和平时期,还能发挥一点作用,在战时,简直就是秒变猪队友。

    …………

    数日后,经过朱子龙和洪承畴的商议。

    让卢象升,率领残余的天雄军,还有从各处逃亡过来的溃兵,勉强凑起了二三万多人,回防京师。

    而联合大军,继续攻打和清军对持。

    卢象升也不负重望,成功的加强了京城的防守,但是也只是权宜之计。

    然而,京城保住,不代表万事大吉。

    李自成开始四周到处杀人放火,攻州破县。致使,半个北直隶的乡民缙绅,都在往京师逃。

    北京原本就是人口过百万的超级城池,如今再涌入了大批难民,人口数倍增之。使得京师粮价,直接加倍了。

    就这,还是最近几年,大明收税多了,有了点存货和存粮的结果。要放在以前的历史上,这个时间点,恐怕粮价要提升十倍。

    更要命的是,诸多官员作死属性大开。

    跟首辅温体仁唱对台戏,以至于这个“战时朝廷”,居然现在几乎处于半罢工状态。唯一不罢工的地方,就是对前线朱子龙那边的联军,粮草供给还勉强保持住了。

    就这,估计还是怕朱子龙回师时,把他们都砍了,所以勉强而为之的。

    只于,京城和各地的什么,平抑粮价、赈济难民,维持治安,调兵打倒李自成等等其它事情。那都搞得一团糟!

    皇后也是独木难支呀!

    一时间,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京城内商铺尽皆关门闭户,抢劫,杀戮,暴动之类的事,时有发生。

    宫里的粮食和户部的粮食,多为支援大军前线。

    要是运河再不夺回,就不是长久之计了。于是皇后,下令让卢象升出城抢回天津运河一段!

    时事艰难,每每晚上看月之时,皇后就会忍不住落下眼泪。

    叹息,为什么其它臣子和富商们不肯相助大明渡过难关。因为她知道,别看眼下北京街头遍地饿殍,其中这座城市里,除了宫里和国库之外,并不是没有其它大量的粮食。

    根据锦衣卫的调查,京中豪门大户暗中囤积的大量粮米。至少,够全城百姓和官员,以及各色人等吃上二三年之多。

    然而,现实是,他们不会拿出一粒谷子来放赈施粥。甚至于还想着继续炒高粮价,牟取暴利。

    仿佛国破,自己家不亡一样。

    对于这些人的这种思维,皇后无法理解,也理解不了。

    老实说,当年朱子龙在没有穿越前,看历史书的时候。也无法理解明朝后期那些作死官员,和富商们的行为。

    明明国家就要灭亡了,为什么他们还不肯出钱出力出粮,却在家一边等死,一边还大赚国难财呢?

    到最后,还不是会全便宜了李自成这样的人,或者后金这样的杂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