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点拨
剧组在京城休整的这几天,林子轩和内地的工作人员碰了面。 这些人里大部分是好梦公司的骨干,也有找来帮忙的熟人,为了缩小和香江制作团队薪酬之间的差距,他们的薪酬是平常的两倍。 薪酬高往往意味着工作辛苦。 这次在大漠的拍摄经历让他们苦不堪言,纷纷向林子轩诉苦。 林子轩认真听着,出言安慰,能够被选进这个剧组,都是通过公司考察,人品上有保证,不是那种三心二意,喜欢跳槽的人。 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不光是协助李桉拍片,还要学习好莱坞和香江的制片经验。 比如武打戏的拍摄,要学习袁和评是怎么设计武打动作的,观察拍摄中的一些小技巧。 吊威亚说起来就是用钢丝把演员吊起来,感觉上很简单。 可怎么让演员在空中保持平衡,打起来还能好看,这都是香江武行不断摸索出来的经验。 还有香江的摄影师,如何运用镜头,怎么取景,能够拍出新鲜感来。 不是说内地拍不出武侠片,而是香江的武侠片有其独到之处,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够全面的接触到香江电影的制作模式。 李桉找来的都是香江电影圈的顶尖人才,一分钱一分货,虽然薪酬高,但的确有真本事。 仅仅是这一点,就值得投资这部戏了。 内地的电影行业缺少的正是这种大制作的经验,小打小闹惯了,眼界不够开阔。 林子轩明白通过一部戏没办法真正学习到好莱坞和香江电影行业的精髓,那些香江人会有所防备,不会把真东西轻易的教给内地人。 有道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香江人靠这个吃饭,还想着能在内地捞金呢,怎么可能告诉你里面的窍门。 在研究打戏的时候,香江人用粤语交流,隐隐的排斥内地人,发现内地的工作人员过来就会闭口不谈,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他们防我们就像是防贼一样。”有位工作人员如此说道。 这次袁和评从香江带来的人不多,不得不用大陆的武行。 但设计招式的时候从来不让内地的武行参与,只有设计好之后才会告诉他们该怎么打。 就算如此,这么近距离的观察,时间久了总能摸出一些门道来。 “工作别怕辛苦,态度要认真,以后公司要拍大片,你们就是主力,现在可能受点委屈,不过等咱们有了经验,就不需要那帮香江人了。”林子轩安抚道。 无论是和香江还是好莱坞合作,林子轩都能接受。 只是一家影视公司要有自己核心的东西,过分依赖别人永远发展不起来。 他除了和工作人员碰面,还有剧组的演员。 在天山拍的主要是徐晶蕾和张振的戏份,下面要到皖省的徽州古民居和浙省的华国竹乡。 徽州古民居历史悠久,白墙灰瓦,古朴雅致,就像是一幅水墨画,透着文化气息。 华国竹乡遍地竹林,风景秀美,有着江南水乡的韵致。 徐晶蕾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磨合,逐渐掌握了李桉执导的习惯,他会明确的告诉徐晶蕾这场戏该怎么演,要达到什么标准。 划定一个及格线,让徐晶蕾努力去做。 如果徐晶蕾超过了这个及格线,李桉会很高兴,即便只是刚好达标也可以。 李桉觉得新人都是没谱的,使用新人就意味着冒险,要长期观察,找到她的长处,大家一起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把角色塑造好。 新人演员就像是一张白纸,有的演员有可塑性,能让导演从容的发挥想象。 有的演员本身已经饱和,容不下其他东西,导演就无从下手。 主要还是看演员开不开窍了。 大导演往往具有那种点拨演员的能力,能让演员发挥出最好的一面,有些演员在不同的戏里演技差别很大,这和导演有不小的关系。 徐晶蕾适应了剧组的美术、摄影、武打和演戏,慢慢的消化下来。 她有着一股犟脾气,能够吃苦,吊威亚和骑马都是自己来。 剧中有一段玉娇龙和罗小虎骑马在大漠里追逐的戏份,又是射箭又是打斗,动作很危险。
这种马不能是那种高头大马,要袖珍一些才行,否则演员射箭和拿武器都不方便。 剧组找到了当地马术队的特技人员,捕捉了两头个头小的野马,训练了两三个礼拜。 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驯服,骑上还可以,就是马不太听话。 剧组没有时间等下去了,只能就这么拍,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像这种没有安全保障的做法在好莱坞是会被投诉的,很少有演员愿意冒险,只有在亚洲各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是说亚洲的演员拍戏不要命,而是电影行业没有严格的管控措施。 换句话说,就是不够专业。 林子轩就这个问题和香江的制作团队沟通过,武戏由袁和评执导。 袁和评对此不以为然。 在香江拍武戏受伤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他觉得既然拍武侠片,还要拍的好看,就要冒险,要是规规矩矩的打,怎么吸引观众。 如果不想演员受伤,那就用武行做替身。 武行受伤最多是补偿点医药费,实在不能动了,赔个十几万就能了事,做了这一行,就要有受伤的心理准备。 在香江,武行之间的竞争颇为激烈,要是没有真本事,不愿意出力,那就混不下去。 袁和评都这么说了,林子轩也不好说什么,各行有各行的规矩。 他提醒陈导明、俞菲鸿和徐晶蕾等内地演员,不要逞强,能用替身就用替身,安全第一。 要是为了拍片子摔出个好歹来,那损失就大了。 陈导明和林子轩说起一件事。 他的女儿从英国打电话回来,提到了英文版的,在英国受到了欢迎,还登上了英国主流媒体的畅销书推荐榜。 五月份,在英国出版了第二册,销量上升的很快。 第一册的出版只是有了些名气,第二册才开始发力,被英国青少年读者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