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翻译
对于冯晓刚的这个提议,林子轩不置可否,他在犹豫。Δ 在国内,只要你到了一定的层次,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比如作协和文联的领导打电话给他的时候,暗示他要在文学界挥更大的作用。 慕致远同样有这个意思。 他当初鼓励林子轩出来开公司,是想磨练林子轩,以后再回到体制内工作。 如今好梦公司越做越大,林子轩不可能这么放手,那么走另一条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像作协和文联这种单位相对来说较为轻松,都是文化人,要脸面。 在这个年代,最多是背后下绊子,不会真刀真枪的来,没那个必要,又不是生死大仇。 如果林子轩不太在乎名利,不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里面混混挺好。 与其让别人掌握话语权,不如亲自参与进去,才能为自己代言。 更何况,有了这个身份,在社会上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做事情会方便的多。 当然,不是你想进去就能进去的,不仅要有资历,还要有关系。 冯晓刚鼓动林子轩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林子轩有这样的条件。 好梦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林子轩在圈子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还是畅销书作家,拿到了国外的文学大奖。 加上慕致远在文化部门的关系,在文联里混个小领导问题不大。 这是因为林子轩还年轻,二十年后兴许就混到文联的高层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事儿。 冯晓刚在电影导演协会里才混个小领导,正在朝着中层前进。 在华国,想要展的好,就要不停的朝上面混。 这么做对好梦公司的展也有好处,不光是拿奖的事儿,而是各个方面,只有掌握了权利,才能做自个想做的事情。 对此林子轩不想多谈,他转移了话题。 “电影筹备的怎么样?咱们这次要给足韩厂长面子,把人情做踏实。”林子轩询问道。 “那是自然,里子面子都给他,到上映的时候咱们花钱包场,把票房给抬起来,怎么着也要有五千万,不然不好看啊。”冯晓刚调侃道。 冯晓刚清楚好梦公司投资拍的目的,就是为了帮衬韩三评。 与其说是投资电影,不如说是投资韩三评这个人,用五百万保证好梦公司以后的平稳展,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五千万哪够啊,能破亿最好。”林子轩不满足道。 国内的主旋律影片背后基本上都有上面的支持,国企单位包场是抬高票房的主要手段。 上面文让各单位学习电影中传达的精神,下面的单位就要包场让职工看电影。 只不过,往往出现电影院出票了,却没有观众去看的尴尬局面。 “太多了吧?现在还没到两亿呢。”冯晓刚怀疑道,“说起来还是拍主旋律影片好,至少票房好看,我以后也得琢磨琢磨。” 冯晓刚的三部贺岁片最高的也就三千多万票房,和主旋律大片没办法相比。 “放心吧,咱们以后有机会。”林子轩如此说道。 六月中旬在全国上市销售,借着林子轩获奖的热潮,图书销量不错。 读者和文学界的评论家普遍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有评论认为这部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 而且,由于和剧本一起出版,引起了影视圈的关注。 对于这部林子轩和姜闻合写的剧本,电影圈同样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改编,给电影行业的编剧们提供了一个改编的范本。 一片叫好之声,和林子轩以往的受到抨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这是一部好,另一方面是因为林子轩地位的提升。 除非是那些想要哗众取宠的人,否则没人会无缘无故的得罪林子轩,都在一个圈子里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这其实不能算是一种好现象。 评价一部应当以为主体,而不是以作家的名声和地位。
但在国内,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早已有之。 或许只有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对一部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不仅在国内热销,还引起了国外出版社的关注。 一些国家的汉学家准备翻译这部,国外的文学类杂志对做了介绍。 法国的杂志认为这是一部外表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完美结合的。 那些汉学家在翻译的同时,还注意到林子轩的其他作品。 这样的武侠他们没法翻译,但另一部在华国畅销的儿童书籍很有意思。 目前,三部在国内的销量估计是七百万册,加上盗版的话过一千五百万册,绝对是畅销书籍。 这个故事的内容并非是纯东方的,而是更倾向于西方的故事体系,魔法世界的设定很容易被西方的儿童所接受,翻译起来的难度没有那么大。 那么,这部在东方畅销的儿童故事能不能在西方畅销呢? 故事生在英国,有位英国的汉学家把其中的一个章节翻译出来寄给了国内的出版社,让出版社做出评估,有没有翻译的必要。 毕竟如果翻译出来没有出版社愿意接手,他拿不到稿酬和版税。 这家出版社叫做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在英国出版行业规模中等,以出版儿童图书出名。 他们听说一部儿童故事能有几百万的销量,就把这篇翻译的小故事拿到中学和小学里去。 出版社让数百名中小学生阅读,并给出反馈,调查这些学生对这个故事是否感兴趣。 最终,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对产生好奇心,想要继续阅读相关的故事,其他的学生虽然不太感兴趣,却也不怎么讨厌。 这个结果足以让他们做出决定了。 出版社让那位汉学家先翻译一册,出版后看看销量再决定是否继续下去。 同时,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联系了林子轩,商量出版英文版的事宜。8